张书凤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苄星青霉素对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和未治疗的神经梅毒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指标进行对比,探讨苄星青霉素治疗对神经梅毒诊断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神经梅毒患者,按是否使用苄星青霉素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治疗组中有症状病例比例(93.4%)及CSF-TRUST阳性率(82.6%)显著高于治疗组(37.9%,58.0%),P均<0.001。治疗组CSF蛋白含量异常率(42.5%)、白细胞计数(10.5个/μL)及蛋白含量值(38.6 mg/dL)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74.3%,33个/μL,64.4 mg/dL),P均<0.001。结论苄星青霉素可对神经梅毒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增加此类患者的诊断难度。
- 何艳群王雅杰李韦杰张书凤许东梅
- 关键词:神经梅毒苄星青霉素脑脊液
- 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通过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基线因素特征。方法从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前瞻性临床观察队列中收集治疗期间发生HBsAg消失患者的人口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基线因素,包括年龄、性别、HBVDNA含量、HBsAg/抗HBs水平、HBeAg/抗HBe含量和HBsAg消失发生的治疗时间,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018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29例患者发生HBsAg消失,201例初治患者,128例核苷类似物在治疗患者,年龄31(25,37)岁,ALT水平261.28±435.20U/L;HBVDNA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5.16±1.83log10 IU/ml,高病毒含量(HBVDNA〉10 6IU/m1)患者的ALT水平为337.00±414.87U/1,52例HBVDNA〉10 7IU/ml患者中的25例(48.08%)联合NA治疗。HBsAg基线水平2.92±1.15log 10 IU/ml,50.8%的患者HBsAg〈1500IU/ml,HBsAg消失的治疗时间90.2±63.0周,69.9%的HBsAg消失发生于48周疗程以上。HBsAg消失发生时间与基线HBsAg水平、HBeAg含量和ALT水平有独立相关性(P=0.000,P=0.035和P=0.014)。结论经干扰素治疗获得HBsAg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年轻、高ALT水平和低HBsAg水平特点,高HBVDNA含量伴高ALT水平者需加用NA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需要治疗48周以上疗程。
- 谢尧李明慧张璐靳丽张丹路遥吴淑玲申戈刘如玉胡蕾苹常敏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病毒乙型聚乙烯二醇类
-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ld dipstick and MEIA on testing the HBV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between.gold dipstick and MEIA on testing the HBV.Metho...
- 华文浩赵辉张书凤马小艳任博
- 关键词:GOLDDIPSTICKMEIAHBV
- 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评价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1 622例患者梅毒感染状况并合理选择实验方法。方法同时用非特异性苯胺红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检测血清中反应素,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及荧光梅毒螺旋体吸收试验(FTA-ABS)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 1 622例患者TRUST检出梅毒阳性185例,占总数的11.4%,185例阳性者用TPPA检测出169例阳性,占总数的10.4%,CLIA检测出173例阳性,占总数的10.7%,FTA-ABS检测出175例阳性,占总数的10.8%。结论 TRUST阳性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假阳性,虽操作简便,但只能作为筛查,必须做TPPA、FTA-ABS确认,以减少梅毒的误诊和医疗纠纷。
- 华文浩孙继云赵辉刘颖马小艳张书凤李兴旺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
- 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维持病毒学应答的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CHB患者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 HBeAg阳性CHB并经NA只获得维持病毒学应答,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4月转为peg-IFN-α-2a治疗的患者.peg-IFN-α-2a 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疗程,对peg IFN-α-2a治疗期间HBsAg和(或)HBeAg持续下降者则继续治疗.患者入组和治疗前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脏和肾脏功能指标.peg-IFN-α-2a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peg-IFN-α-2a治疗结束时,以HBsAg消失或血清转换、HBsAg<10 IU/mL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HBeAg血清学转换、病毒学应答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每1~3个月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肝脏、肾脏和甲状腺功能.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入组81例患者,NA治疗中位时间38.6(25.7~102.9)周;peg-IFN-α-2a治疗中位时间82.0(52.9~109.2)周.在80例治疗结束的患者中,13.8%(11例)患者获得HBsAg消失,12.5%(10例)患者达到HBsAg<10 IU/mL,23.8%(19例)患者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患者的peg-IFN-α-2a治疗时间长于HBeAg未消失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09,P=0.000).HBsAg消失患者基线水平低于HBsAg未消失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10,P=0.000).基线HBsAg<1 500 IU/mL患者预测治疗结束时HBsAg< 10 IU/mL(包括HBsAg消失)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 9,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1.9%和86.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61.9%和86.7%.结论 peg-IFN-α-2a治疗可使经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的HBeAg阳性CHB的患者获得更高的免疫控制,基线HBsAg水平<1 500 IU/mL可预测peg-IFN-α-2a的疗效.
- 李明慧穆彩琴胡蕾萍张璐路遥申戈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谢尧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干扰素Α-2A核苷(酸)类似物
- 妊娠期妇女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抗乙肝病毒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09—2013年全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清HBVDNA载量、血清学和生化学指标,通过观察患者妊娠期病毒学应答、HBeAg血清学转换和生化应答来评价抗病毒的疗效。结果共收集患者125例,妊娠期病毒突破率为11.2%(14/125)。其中,妊娠前达到完全病毒应答孕妇100例,妊娠期间病毒的完全应答率为96%(96/100)及突破率为4.O%(4/100)。妊娠前HBVDNA阳性孕妇25例,妊娠期病毒突破率为40%(10/25),高于妊娠前HBVDNA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矿=22.568,P=0.000);11例(44%)继续使用原药物在妊娠期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妊娠前HBeAg阳性者89例,至分娩前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4/89)。病毒学突破的孕妇妊娠期生化突破率为4/14,未发生病毒学突破的孕妇妊娠中期至分娩前ALT复常率达100%。结论全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孕妇妊娠期能获得较好病毒学抑制和生化应答,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低。
- 张禄雪穆彩琴易为李明慧张书凤宋淑静谢尧吴疆粱晓峰
- 关键词:乙型妊娠核苷类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下降预测 e 抗原阴性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中表面抗原消失的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 HBeAg 阴性 CHB 患者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 HBsAg 水平的变化对治疗中 HBsAg 消失或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作用。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 HBeAg 阴性 CHB 初治患者,HBsAg 阳性、血清 HBV DNA 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 ALT 异常3个月以上,收集的患者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3个月以上的在治疗患者和已治疗结束的患者。入组患者给予 peg-IFN-α-2a 180μg/周皮下注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间隔3个月检测血清 HBV DNA、HBsAg 水平和抗-HBs,以 HBsAg 消失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的 HBsAg 水平绝对值和HBsAg 下降幅度对治疗96周和120周时 HBsAg 的消失。结果共有81例患者进入数据分析,根据患者治疗中 HBsAg 下降所达到的水平分为完全应答组12例(14.8%),部分应答组20例(24.7%)和应答不佳组49例(60.5%)。治疗12周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 HBsAg 水平值下降幅度分别为0.62(0.06,0.91)lg IU/mL 和0.19(-0.01,0.48)lg I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581,P =0.209),在调整基线的差异后(计算患者下降幅度的中位数),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下降幅度均高于应答不佳组的下降幅度0.00(-0.01,0.14)lg IU/mL,χ2=9.00,P <0.01]。治疗24周,3组间 HBsAg的下降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72,P <0.01)。无论预测治疗96周还是120周治疗的HBsAg 消失,24周HBsAg 临界值的预测能力均强于12周,ROC 曲线下面积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80和4.412,P 值分别为0.049和0.036)。结论治疗早期 HBsAg 水平变化可预测peg-IFN-α-2a 治疗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疗效。
- 李明慧张璐胡蕾萍路遥申戈吴淑玲万钢宋淑静张书凤谢尧
- 关键词:肝炎乙型乙型
- 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eAg和DNA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IFN-a治疗中HBsAg、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患者,在人组后进行IFN-a3MU-5MU隔日皮下注射一次的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中的每间隔3个月收集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HBV-DNA含量检测,血清HBsAg、HBeAg含量采用美国Abbott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ARCHITECHi2000检测。HBV-DNA含量的检测下线为5×10^2拷贝/ml。分析IFN治疗过程中血清HBV—DNA、HBeAg和HBsAg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人组患者228例,男性162例,女性66例,年龄14~60岁,平均30.94岁;治疗过程中HBV—DNA、HBeAg和HBsAg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干扰素治疗前以及治疗期间HBsAg与HBeAg、HBsAg与HBV—DNA含量变化间无相关性(P〉0.05);而血清HBeAg与HBV—DNA含量变化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扰素治疗时间的延长,HBeAg与HBV—DNA含量逐渐下降,二者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期间,HBeAg与HBV—DNA含量变化密切相关,而HBsAg含量变化与HBeAg和HBV—DNA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干扰素治疗期间需对三指标同时检测。
- 李明慧谢尧邱国华路遥赵辉杨民宋淑静刘凤张书凤陈利军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干扰素-A乙型DNA
- HBVB/C混合基因型对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B/C混合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干扰素α(IFN—α)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经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CHB患者,采集治疗基线及治疗12周后血清,扩增HBV全基因组并进行克隆,每份标本17—20个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2例HBeAg阳性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均为C型毒株。经IFN-α治疗后,1例发生完全病毒学应答,1例发生部分病毒学应答并且治疗后B基因型病毒株完全清除。完全应答者与部分应答者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为0.5562VS0.6305,部分病毒学应答者治疗后全基因组准种复杂度高于治疗前C基因型准种复杂度(0.6305VS0.7200),全基因组核苷酸水平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治疗前(0.00454VS0.00648核苷酸替换/位点)。结论(1)B/C混合基因型感染CHB患者优势病毒株为C型毒株。(2)B基因型病毒株对干扰素的敏感性高于C基因型,B/C混合基因型感染患者治疗后病毒准种复杂度及准种多样性升高。
- 任玉莲李明慧刘顺爱张禄雪穆彩琴张璐路遥华文浩张书凤谢尧
- 关键词:基因型干扰素Α遗传异质性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转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对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中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且HBeAg仍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eg-IFNα-2a180μg每周皮下注射1次治疗;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疗程,对Peg-IFNα-2a治疗期间HBsAg和(或)HBeAg持续下降者则继续治疗。患者入组前及Peg-IFNα-2a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测HBVDNA含量和血清学指标。以Peg-IFNα-2a治疗结束时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HBsAg10IU/ml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来评估干扰素治疗前基线血清HBsAg水平对干扰素治疗结束时〈10IU/ml的预测意义。结果共入组并治疗患者81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2.0(6.0~24.0)个月。Peg-IFNα-2a治疗19.6(15.5~33.3)个月;8.6%(7例)获得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除HBsAg消失者外,另有17.3%(14例)达到HBsAg〈10IU/ml。HBeAg消失率为40.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8.3%。基线HBsAg〈1500IU/ml预测干扰素治疗结束时HBsAg〈10IU/m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47,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7.3%和33.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2.1%和42.8%。结论Peg-IFNα-2a治疗可使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部分病毒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获得更高的免疫控制,基线HBsAg水平〈1500IU/ml可预测Peg-IFNα-2a的疗效。
- 李明慧胡蕾苹张璐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穆彩琴吴云忠杨民宋淑静张书凤华文浩谢尧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干扰素肝炎病毒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