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强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3篇干细胞
  • 2篇血管化
  • 2篇再血管化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组织
  • 2篇脂肪组织工程
  • 2篇脂肪组织来源
  • 2篇脂肪组织来源...
  • 1篇蛋白
  • 1篇低氧
  • 1篇低氧预处理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血管发生
  • 1篇血管基质
  • 1篇血管新生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 1篇引导组织再生...
  • 1篇荧光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常强
  • 6篇鲁峰
  • 2篇詹炜卿
  • 2篇黎小间
  • 2篇高建华
  • 2篇李科成
  • 1篇刘林奇
  • 1篇石岩
  • 1篇袁耀东
  • 1篇廖云君
  • 1篇卢子敬
  • 1篇潘世杰
  • 1篇袁艺

传媒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管基质片段促进体内组织工程室血管和组织新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初步探讨兔脂肪组织来源血管基质片段(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促进组织工程室内再血管化和诱导组织再生的机制。 方法 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2.8 kg;将Ⅰ型胶原支架与胸背动静脉束复合移植于背侧,外置圆柱形中空硅胶小室,并随机分为两组(n=12)。术后2周,实验组取颈背部脂肪垫按照胶原酶消化法分离SVF,DiI标记后将1 mL SVF细胞悬液(1 × 106个/mL)注入圆柱形中空硅胶小室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2、4周取出新生组织行大体、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 结果 注射后2周两组新生组织呈圆柱形,表面可见明显血管网络分布及未完全降解的Ⅰ型胶原支架,实验组新生组织体积为(0.87 ± 0.11) mL,大于对照组的(0.72 ± 0.08)mL(t=2.701,P=0.011);4周时实验组未见支架残留,对照组可见有少许絮状支架残留,新生组织体积均较2周时缩小,分别为(0.74 ± 0.14)、(0.64 ± 0.10)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93)。组织学观察示,注射后两组均有新生血管,且4周血管基本成熟,但无脂肪团或脂肪小叶形成;2、4周时实验组新生血管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t=6.291,P=0.000;t=5.445,P=0.000)。注射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示,实验组SVF在新生组织中存活并主要集中在新生组织边缘,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同时表达CD31和DiI双阳性。 结论 兔SVF能促进组织工程室内新生组织的血管化并增加组织体积,但是在缺乏成脂微环境诱导下不能自主分化为脂肪细胞。
鲁峰常强詹炜卿黎小间
关键词:脂肪组织工程血管化
低氧预处理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的活性及表面标志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低氧(1%氧浓度)对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活性及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脂肪来源干细胞;低氧预处理脂肪来源干细胞于1%氧浓度下48h后检测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及MTT法检测处理后(24、48、72h)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低氧预处理期间不仅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而且低氧预处理后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较常氧组培养更强的活性,表面标志较常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缺氧预处理能提高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活性,维持脂肪来源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为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林奇高建华袁艺常强廖云君鲁峰
关键词:低氧预处理脂肪来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室内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对脂肪组织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通过研究组织工程室内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对新生脂肪组织的组织形态及结构的影响,探讨组织工程室模型成功诱导成熟脂肪组织新生的关键因素.方法 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根据不同的诱导环境,应用组织工程室技术建立4种兔模型,每组6只:无轴型血供脂肪瓣组(脂肪组织原始体积记为0 ml)、单纯颗粒脂肪组(取0.6 ml对侧脂肪垫)、单纯轴型血管蒂组(原始血管蒂组织为0.05 ml)和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0.6 ml带蒂脂肪瓣).对血管化和成脂化诱导微环境进行分离或组合,8周后取出标本,观察大体形态,测量新生组织体积,并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术前与术后8周脂肪瓣体积大小、毛细血管数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8周后,单纯颗粒脂肪组体积减小为(0.25±0.10) ml,最终脂肪颗粒被机体包膜包裹机化,难以诱导成熟脂肪组织新生;单纯轴型血管蒂组体积增加至(0.37±0.04) ml,但最终形成的组织只是纤维结缔组织;无轴型血供脂肪瓣组体积为(0.12±0.03) ml,由于基底缺少独立的血供,不足以支持大体积的脂肪组织新生;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成功诱导出大块成熟脂肪组织新生,体积为(3.45±0.48) ml.8周后各组新生的毛细血管数目各不相同,每单一视野下计数后,无轴型血管供应的脂肪瓣组(15±3.5)个和单纯颗粒脂肪组(5±2.5)个分别与轴型血管蒂脂肪瓣组(22±5)个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组织工程室模型中,只有同时提供独立的血供和成脂微环境,才能最终诱导大体积的成熟脂肪组织新生。
鲁峰詹炜卿常强黎小间
关键词:引导组织再生术脂肪组织新生血管化
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促进随意型皮瓣存活的血管发生机制
2012年
本实验旨在证实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体内外分化为内皮细胞(EC)的能力,从而判断血管发生是否真正参与ASCs改善随意型皮瓣移植后的再血管化机制。
常强李科成鲁峰
关键词: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再血管化皮瓣存活随意型皮瓣血管发生
促进脂肪组织工程再血管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对脂肪组织工程中再血管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组织工程脂肪再血管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有关脂肪组织工程中关于再血管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围绕促血管化的5个方面,包括脂肪细胞组织结构及血供系统的特殊性、血管化的机制、种子细胞的复合、支架材料的修饰、微环境的改善,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综述。结果脂肪组织工程技术为修复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目前构建成功的组织工程脂肪体积均未超过1 mL,主要与构建物内血管化程度有关,因此构建物内血供的快速重建是脂肪组织工程由基础向临床应用的关键性环节。结论促进脂肪组织工程移植物尽快再血管化,能使支架上种子细胞及时获得营养,为制备大体积组织工程脂肪提供可能,从而满足临床修复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需要。
常强潘世杰鲁峰
关键词:脂肪组织工程再血管化种子细胞
脂肪组织提取物促进组织工程室内脂肪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工程室模型中脂肪组织提取物对血管和脂肪新生诱导的影响.方法 健康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4只,取兔腹股沟脂肪垫,经培养、离心、过滤后得到脂肪组织提取物(adipose tissue extract,ATE),应用组织工程室技术在兔背部左、右则建立2个组织工程室模型.1周后根据工程室内是否加入ATE分为2组:实验组为兔背部右侧工程室加入0.2 ml ATE,对照组为左侧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注入后3d和1、2、3、4、7周取出标本,每个时间点8只,观察大体形态、体积,行HE染色,CD31检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每个时间点左、右两侧脂肪瓣的体积及毛细血管数目行配对£检验.结果 注入ATE后,实验组新生组织体积为(5.12±0.22) ml,较对照组的(4.90±0.15) ml明显增大,早期血管新生和数量明显增多,注入ATE后l周总的毛细血管的数量最高,并且实验组[(72.80±9.67)个]较对照组[(51.40±6.09)]个多,中期新生组织边缘更早出现血管周围的脂肪新生,后期新生组织最外层包膜厚度更薄,减少对内部脂肪新生的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E能促进组织工程室中脂肪和血管新生,同时减轻包膜挛缩对组织新生的抑制,诱导大体积脂肪组织再生.
卢子敬袁耀东石岩常强高建华
关键词:血管新生
三种示踪技术标记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荧光示踪技术标记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的效率,以寻找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最佳的标记示踪方法。方法吸脂术获取人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后体外贴壁法培养,获得的长梭形细胞经鉴定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分别使用5μl DiI,10μg/ml的脱氧尿苷BrdU及50 MOI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进行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及不同代数的脂肪干细胞的标记效率及形态变化。结果成功分离获得ASCs,经鉴定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并能被成功实现成脂、成骨及成软骨的诱导分化。DiI标记ASCs 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100%细胞浆呈现红色荧光,胞核未染,保持了良好的正常形态。但细胞传代后荧光衰减迅速。10μg/ml BrdU标记ASCs 48 h后,90%的胞核呈绿色荧光,传代后胞核荧光逐渐衰减。携带GFP重组腺病毒转染ASCs 24 h后胞浆内即可见绿色荧光,5 d后90%以上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反复传代后未见明显的荧光衰减。结论 DiI,BrdU及携带GFP的重组腺病毒均能有效的标记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DiI示踪技术为细胞膜标记,BrdU为细胞核标记,两项技术均操作简单,但传代后衰减迅速,适合于短期标记示踪。携带GFP的腺病毒标记方法较为复杂,但反复传代后仍不衰减,适合于长期的标记示踪观察。
李科成常强鲁峰
关键词: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DII绿色荧光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