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窒息
  • 2篇窒息
  • 2篇产儿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儿
  • 1篇新生儿评分
  • 1篇应激
  • 1篇早剥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妊娠
  • 1篇胎儿
  • 1篇胎儿监护
  • 1篇胎儿监护仪
  • 1篇胎膜
  • 1篇胎膜早破
  • 1篇胎盘
  • 1篇胎盘早剥
  • 1篇胎盘早期剥离

机构

  • 5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暨南大学第四...

作者

  • 7篇巫淑静
  • 4篇陈茜
  • 1篇黄惠芳
  • 1篇赵翠柳
  • 1篇黎丽贞
  • 1篇黄政文
  • 1篇汪学佳
  • 1篇兰玉

传媒

  • 4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胎盘早期剥离55例分析
1992年
本文对55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诱因中以妊高征(38.13%)及胎膜早破(21.82%)多见。最常见的症状是阴道流血(63.64%)和腹痛(54.55%)。最常见的体征是胎心改变(43.64%)、子宫张力增加(32.73%)和子宫压痛(32.73%)。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它辅助检查进行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可使母体并发症增加、早产率增加、早产儿死亡率增加。本组新生儿死亡6例中有4例早产儿66.67%。对一些病例若能采取综合措施阻止病情发展,尽快终止妊娠,可望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巫淑静
关键词:胎盘早剥
胎膜早破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 10 1例胎膜早破的围产儿临床资料 .结果 胎膜早破发生率为 15 0 % ,其中新生儿早产率为 18 5 % ,低体重儿为 13 6 % ,新生儿窒息率为 16 8%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对高危孕妇应积极预防 ,胎膜早破发生后 ,及时促使胎肺成熟治疗 ,减少围产儿RDS发生 ,同时抑制宫缩 。
黄政文陈茜巫淑静
关键词:胎膜早破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
足月妊娠低HPL值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分析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 5 9例足月妊娠人胎盘生乳素 (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低于正常值的孕妇进行无应激试验(non- stress test,NST)、B超检查 ,结合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 ,探讨 HPL 值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85 8例足月待产孕妇行 HPL检查 ,根据结果分为三组 :正常组、轻度低下组、明显低下组 ,对三组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并对 HPL低下者根据 NST及 B超羊水情况进行处理。结果 :足月妊娠 HPL明显低下组新生儿评分≤ 7分、羊水污染、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轻度低下组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轻度低下组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 HPL低下者 NST反应型组新生儿预后优于无反应型组。结论 :HPL 降低特别是严重降低时胎儿预后不良 ,HPL是一种安全。
兰玉汪学佳陈茜巫淑静
关键词:无应激试验新生儿
超声对单卵单绒毛膜双胎围生儿结局的评估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单卵单绒毛膜双胎(MCT)胎儿宫内发育的差异,评估围生儿生存的风险性。方法超声测量MCT胎儿生长发育参数以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了解双胎发育差异以及围生儿结局分析。结果MCT胎儿发育易发生不均衡(FSD),围生儿结局与两胎儿发育差异相关,若两胎体重差异>40%,胎儿宫内死亡及围生儿死亡风险性增高。结论MCT胎儿宫内死亡主要原因是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加强对有发育差异的MCT的超声监护,可显著改善围生儿结局和降低围生儿死亡风险。
黄惠芳陈茜巫淑静
关键词:超声围生儿
新生儿窒息243例原因分析
1996年
新生儿窒息243例原因分析黎丽贞巫淑静(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广州510220)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病因学中图号R722.1202新生儿窒息(Asphyxianeonatorum)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243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以...
黎丽贞巫淑静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病因学
胎儿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1989年
本文使用美国Corometrics公司生产的115型胎儿监护仪对118例高危妊娠进行了监护,及时予测了胎儿情况并正确指导治疗。本组剖腹产率48.33%,围产儿死亡率8.47‰,同期剖腹产率21.86%,新生儿死亡率19.91‰,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胎儿监护仪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
巫淑静周怀坚饶纪廋
关键词:监护无反应型新生儿评分
近十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本院近十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 方法 将本院近十年间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分成两组:前五年组(即A组)和后五年组(即B组)。排除了社会因素所致的病例外,A组的围产儿死亡数为52例、B组的围产儿死亡数为21例。计算两组的死亡率,并对两组的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的围产儿死亡率为9.28‰、B组的围产儿死亡率为5.42‰,P<0.05。A组的围产儿死亡原因前四位排位顺序:脐带和胎盘因素(44.23 % )、早产因素(23.08 %)、胎儿畸形因素(19.23 %)、母亲疾病因素(7.69 %);B组的围产儿死亡原因前四位排位顺序:胎儿畸形因素(42.86 %)、脐带和胎盘因素(33.33 % )、早产因素(14.29 %)、母亲疾病因素(4.76%)。结论 B组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比较A、B两组围产儿死亡原因前四位排位:脐带和胎盘因素、早产因素分别由原来的第一、二位下降至第二、三位,而胎儿畸形因素则由原来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母亲疾病因素不变仍位于第四位。
赵翠柳陈茜巫淑静
关键词:围产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