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霞

作品数:76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8篇酞菁
  • 19篇配合物
  • 15篇气敏
  • 15篇光谱
  • 13篇金属
  • 12篇气敏性
  • 11篇旋涂膜
  • 11篇萘酞菁
  • 11篇
  • 8篇氮杂
  • 8篇电子吸收
  • 8篇卟啉
  • 7篇电子吸收光谱
  • 7篇吸收光谱
  • 6篇酞菁锌
  • 6篇感器
  • 6篇传感
  • 6篇传感器
  • 5篇丁氧基
  • 5篇四氮杂卟啉

机构

  • 74篇黑龙江大学
  • 18篇福州大学
  • 15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黑龙江东方学...

作者

  • 76篇左霞
  • 61篇吴谊群
  • 20篇陈志敏
  • 20篇陈耐生
  • 15篇段武彪
  • 13篇王彬
  • 11篇杨素苓
  • 11篇贺春英
  • 8篇黄金陵
  • 7篇刘尔生
  • 6篇韦永德
  • 6篇宋瑛林
  • 6篇刘颖
  • 5篇李赞
  • 4篇邱成军
  • 4篇王玉晓
  • 4篇陈伟
  • 3篇朱清桃
  • 3篇马东哲
  • 3篇张斌

传媒

  • 14篇黑龙江大学自...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合成化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应用化学
  • 2篇化学进展
  • 2篇第九届全国敏...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电化学
  • 1篇化学与粘合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传感器技术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光学技术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0篇2006
  • 13篇2005
  • 12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9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八异戊氧基酞菁铅旋涂膜对NO_2的气敏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筛选性能优良的酞菁类气敏性材料,设计合成了可溶性的八异戊氧基酞菁铅。利用旋涂技术制备了较理想的八异戊氧基酞菁铅旋涂膜,研究了八异戊氧基酞菁铅旋涂膜对NO2气体的敏感特性。研究表明,室温下八异戊氧基酞菁铅旋涂膜对NO2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响应浓度为5mg·m-3,响应恢复较快,对浓度为40mg·m-3的响应时间为30s,恢复时间为1.5min,并且该旋涂膜对NO2气体表现出较理想的可逆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李赞左霞王彬陈志敏吴谊群
关键词:旋涂膜气敏特性
取代顺式1,2-二氰乙烯及其合成方法
取代顺式-1,2-二氰乙烯及其合成方法涉及化工产品和制备技术,该二氰乙烯分子结构通式是:(Ⅰ)合成方法为:(1)取代trans-1,2-二卤乙烯和取代cis-1,2-二卤乙烯的合成;(2)取代trans-1,2-二氰乙烯...
陈志敏吴谊群左霞
文献传递
酞菁铅薄膜气体传感器的研制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MEMS技术研制了一种以材料硅为基底,具有立体结构的酞菁铅(PbPc)薄膜气体传感器。阐述了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及工艺流程,给出了酞菁铅薄膜的制备方法,并对PbPc薄膜气体传感器进行了敏感特性研究。
邱成军左霞孙艳美孔姗姗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
稀土-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以二苯甲酰甲烷(DBM)和2,2’-联二吡啶(BIPY)为配体,采用乙醇-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三种稀土-β-二酮配合物:Gd(DBM)3BIPY、Sm(DBM)3BIPY、La(DBM)3BIPY。通过元素分析、MS、I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性质。研究表明:配体DBM以烯醇式异构体与金属离子螯合,受螯合效应的影响,配体的IR、UV特征吸收峰均发生红移,染料在340nm-400nm近紫外区有强烈的电子吸收。
马东哲吴谊群左霞
关键词:二苯甲酰甲烷紫外光谱
在DBU存在下4,4′,4″,4■-四硝基酞菁铁(Ⅱ)、钴(Ⅱ)配合物的合成
1998年
采用有机强碱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简称DBU)存在下,FeCl2、CoCl2与4-硝基邻苯二甲腈在醇溶剂中通过模板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4,4’,4”,4”’-4-硝基酞菁铁(Ⅱ)、钴(Ⅱ),并着重考察了两种不同的溶剂、DBU的加入量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标题化合物的较佳合成条件,在该条件下合成四硝基酞菁铁(Ⅱ)、钴(Ⅱ),产率分别可达41.0%和67.90。
左霞吴谊群毛桂杰邵延文杨燕杨素玲陈耐生
关键词:DBU配合物
四-α(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铜LB膜制备及电子吸收光谱研究
2003年
将四-a(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铜在亲水基片上以Z型成膜方式拉制了多层LB膜。膜崩溃压为60 mN·m-1,分子极限面积为0.33nm2。研究了酞菁铜的成膜条件,表明LB膜形成与水的纯度、铺展剂、铺展量、推膜速度等因素有关。不同层数的酞菁铜LB膜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LB膜中酞菁铜分子之间是以J-聚集形态存在。
左霞陈志敏贺春英吴谊群
关键词:酞菁铜LB膜
单异硫氰基3∶1不对称酞菁锌的合成及红外光谱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统计缩合法合成了三种含异硫氰基3∶1不对称酞菁锌配合物(RO)6NCSPcZn(II)(R=n-C4H9;n-C5H11;n-C10H21),并用UV-Vis光谱、元素分析、IR光谱和TOF-M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测定并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
李桂平陈伟贺春英左霞吴谊群段武彪
关键词:红外光谱
酞菁铅薄膜气体传感器的研制及其特性研究
采用MEMS技术研制了一种以材料硅为基底,具有立体结构的酞菁铅(PbPc)薄膜气体传感器.阐述了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及工艺流程,给出了酞菁铅薄膜的制备方法,并对PdPc薄膜气体传感器进行了敏感特性研究.
邱成军左霞孙艳美孔姗姗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
文献传递
4,5-二溴-3,6-二异辛基邻苯二甲腈的合成
2003年
目的 :为了筛选 4 ,5 -二溴 - 3,6 -二异辛基邻苯二甲腈最佳合成工艺。方法 :以 3,6 -二羟基邻苯二甲腈和溴代异辛烷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经溴化、烷基化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 ,考察不同因素 (温度、溶剂种类和用量等 )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 :溶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及脱氧剂的种类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较大。结论 :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 :溶剂 CH3COOH/CH3COOK,温度 10 0℃ ,脱氧剂 Na H。
高洪福陈志敏左霞吴谊群
关键词:酞菁溴化反应烷基化反应肿瘤治疗
八异戊氧基金属萘酞菁配合物旋涂膜的气敏性研究
2007年
用旋涂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类新型萘酞菁配合物(八异戊氧基-2,3-金属萘酞菁)气敏薄膜.对薄膜进行了AFM分析,结果表明,薄膜表面均匀、平整。首次系统研究了萘酞菁配合物旋涂膜对NO2的气敏性,100℃时薄膜对NO2具有较好的响应、可逆性以及较快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析了配合物的中心金属对气敏性能的影响。
左霞王彬吴谊群
关键词:萘酞菁旋涂膜气敏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