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巍

作品数:53 被引量:36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细胞
  • 11篇蛋白
  • 10篇衰竭
  • 10篇酒精
  • 10篇酒精性
  • 9篇肝衰
  • 9篇肝衰竭
  • 7篇连接蛋白
  • 7篇酒精性肝病
  • 7篇肝病
  • 6篇紧密连接蛋白
  • 6篇抗纤复方
  • 6篇功能衰竭
  • 6篇肝功
  • 6篇肝功能
  • 6篇肝功能衰竭
  • 6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肿瘤坏死因子

机构

  • 5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53篇崔巍
  • 22篇刘沛
  • 13篇傅宝玉
  • 7篇林红
  • 6篇王炳元
  • 6篇闻颖
  • 4篇马力
  • 4篇李异玲
  • 3篇邵臻
  • 3篇刘冬妍
  • 3篇王颖
  • 2篇于继红
  • 2篇李阳
  • 2篇曹丽君
  • 2篇于波
  • 2篇李健
  • 2篇滕巍
  • 2篇陆旭
  • 2篇郭旭
  • 2篇王宇

传媒

  • 9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中国全科医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实用乡村...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THE 22...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附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皮功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观察实验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内皮功能的改变和参附注射液(SFI)对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把21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心肌I/R模型组(B组)及心肌I/R+SFI治疗组(C组),每组7只。检测指标:结扎前、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3个时相点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和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再灌注40min后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电镜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结果B组与A组比较,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血清NOP明显降低,血浆ET显著增高,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再灌注40min后心肌组织T-SOD明显降低,MDA明显增高,NOP与T-SOD、ET与MDA均呈显著正相关,NOP与MDA、ET与T-SOD均呈显著负相关;心肌的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C组与B组比较,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NOP水平明显增高;再灌注40minET水平明显降低;再灌注40min后心肌组织T-SOD显著增高,MDA显著降低;心肌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明显减轻。结论SFI具有改善兔心肌I/R中自由基介导的内皮功能紊乱作用,可减轻心肌的I/R损伤。
崔巍郭莲怡
关键词:一氧化氮内皮缩血管肽参附注射液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9
2016年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2012年3月~2014年3月)与综合护理干预组(2014年4月~2016年3月),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服药、定期复查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综合护理干预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组忘记服药、自行增减药物服用剂量、自行停药患者比例较低,定期门诊复查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综合护理干预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李才崔巍曹丽君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依从性并发症
p38MAPK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的促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促进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的相关信号机制.方法:原代培养HSC,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对HSC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 MAPK)表达的影响.并应用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与HSC共培养,观察p38 MAPK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促进HSC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增加β1(Ⅰ)、β1(Ⅳ)型胶原(Col)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AngⅡ(10-8、10-7、10-6moL/L)作用24h后,HSC p38MAPK的相对含量明显增高(0.45±0.052,0.61±0.026,0.87±0.032),与正常对照组(0.27±0.020)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6moL/L AngⅡ作用24h后能够明显促进HSC增殖(0.1073±0.0093vs0.5233±0.0240,P<0.0005);促进TGF-β1分泌(10.6ng/mL±0.98ng/mL vs100.8ng/mL±3.67ng/mL,P<0.0005);促进α1(Ⅰ)、α1(Ⅳ)Col mRNA表达(1.13±0.053vs3.74±0.047;1.35±0.035vs4.07±0.072,P<0.0005).但当加入SB203580预先阻断p38MAPK活性后,AngⅡ引起的上述作用明显减弱(0.2033±0.0176vs0.5233±0.0240;21.07ng/mL±2.08ng/mL vs100.8ng/mL±3.67ng/mL;1.16±0.024vs3.74±0.047;1.56±0.075vs4.07±0.072,P<0.0005).结论:AngⅡ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HSC增殖和TGF-β1分泌.
崔巍邵臻傅宝玉
关键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
新型延续护理干预在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与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型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庭功能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与总的功能评分明显较低,且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相比,观察组护理后上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新型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能够促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
刘艳哲曹丽君崔巍
关键词:新型护理延续护理干预急性肝衰竭自我管理能力家庭功能
谷氨酰胺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对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合成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胞外部分分泌片的影响,以探讨谷氨酰胺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aco-2细胞(20-30代)应用含有不同浓度谷氨酰胺(0、0.1、1、4mM)的DMEM培养液培养7d,细胞生长达到融合后进行实验。应用蛋白印迹杂交方法检测各组分泌片蛋白的合成;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分泌片mRNA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随着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Caco-2细胞合成分泌片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实时定量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随着谷氨酰胺浓度的增加,Caco-2细胞分泌片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谷氨酰胺可以促进Caco-2细胞分泌片蛋白的合成,这一作用通过增加分泌片mRNA表达实现。
崔巍孙翠明刘沛
关键词:肠粘膜上皮细胞
TNF-α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定位和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增加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Caco-2细胞(20-30代)应用含有2 mmol/ L谷氨酰胺、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7d,细胞生长达到融合后加入不同浓度的TNF-α(0,10,100μg/L)继续培养24h,提取细胞蛋白制备NP-40可溶性及不溶性蛋白框架,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claudin-1蛋白含量,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laudin-1的定位,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laudin-1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对照组claudin-1沿细胞膜分布,呈蜂巢状线性荧光,10μg/L TNF-α引起claudin-1荧光信号减弱,并呈锯齿状异常分布;Western blot分析显示claudin-1蛋白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为20 kDa(非磷酸化claudin-1),主要存在于NP-40可溶性蛋白样品中;另一种为25 kDa(磷酸化claudin-1),只存在于NP-40不溶性蛋白样品中.TNF-α不影响20 kDa claudin-1蛋白的表达,但可使25 kDa claudin-1蛋白表达下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10,100μg/L:0.31±0.02.0.24±0.05 vs 0.43±0.09 P>0.05,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NF-α(10,100μg/L)作用24h或100μg/L TNF-α作用不同时间(4,8和24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不能引起claudin-1 mRNA的改变.结论:TNF-α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但可以引起有功能的磷酸化claudin-1蛋白表达减少.
崔巍刘冬妍马力刘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ACO-2细胞免疫荧光免疫印迹
螺旋CT血管成像将其他疾病误诊为布-加综合征分析
2006年
崔巍于继红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误诊肝静脉血栓形成
奥贝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奥贝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截至2018年6月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纳入奥贝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40例患者。结果显示,奥贝胆酸能显著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肝功能。奥贝胆酸治疗组碱性磷酸酶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安慰剂组(OR=0.51,95%CI:0.42~0.59,P<0.00001)。奥贝胆酸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73,95%CI:0.98~7.55,P=0.054)。奥贝胆酸治疗组的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OR=3.05,95%CI:1.99~4.66,P<0.00001)。结论奥贝胆酸能显著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肝功能,在瘙痒发生率方面,奥贝胆酸组高于安慰剂组。但鉴于纳入研究的患者数目少,平均观察期短,因此所得结论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罗准李明准崔巍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META分析
Tiam1、Rac1在评估大肠癌远隔脏器转移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人大肠癌和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和RacGTP酶激活蛋白1(Rac1)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远隔脏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大肠癌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Tiam1/Rac1的表达情况;应用竞争性RT-PCR检测上述标本中Tiam1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配体沉淀法检测上述标本中Rac1蛋白活性.结果:Tiam1/Rac1在大肠癌细胞胞质内呈阳性染色.Tiam1 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增强(0.6±0.02vs0.24±0.02,P<0.0005),并且在术后发生远隔转移患者中的表达要高于未发生远隔转移者(0.91±0.02vs0.52±0.02,P<0.0005).Rac1蛋白活性的表达情况与Tiam1一致,在大肠癌中表达高于正常黏膜(0.17±0.01vs0.07±0.05,P<0.0005),并且在有远隔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活性要高于无远隔转移者(0.25±0.02vs0.15±0.01,P<0.0005).对于不同分化程度的大肠癌组织,Tiam1/Racl的含量均没有统计学差异(0.63±0.04,0.60±0.04,0.57±0.04,P=0.613;0.18±0.06,0.17±0.05,0.15±0.05,P=0.558).结论:Tiam1/Racl是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远隔转移的正性因子,可以作为预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远隔脏器转移的有效指标.
崔巍张勇
关键词:大肠癌TIAM1RAC1肿瘤转移
国人肝糖原累积症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总结国人肝糖原累积症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文献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下载命中的全部文献,仔细阅读检索到的文献全文,剔除重复收录、重复发表、同一单位或个人的重复报道的文献,并根据肝穿刺活检选出确诊为肝糖原累积症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共75例。结果 75例患者中,72.0%为男性,首次发病年龄为出生后15 h~65岁。主要首发症状为腹膨隆或肝脏增大(56.0%),其他首发症状还包括乏力、呼吸困难、腹泻、鼻出血、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病程中出现的主要症状为生长发育迟缓(57.3%),低血糖症状(8.0%),肢体无力(6.7%)。大部分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及血糖低于正常,贫血11例,血尿酸升高5例,三酰甘油升高8例,胆固醇升高4例,乳酸增高2例。1例行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为阳性。大部分患者超声示肝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肝内回声增强。肝脏结节2例,肝硬化2例,脾脏增大3例。结论作为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原因的鉴别诊断,肝糖原累积症应当受到关注。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高度警惕肝糖原累积症的可能:(1)肝肿大伴或不伴脾肿大;(2)生长发育迟缓;(3)生化检查示肝酶升高,血尿酸升高,三酰甘油、胆固醇升高,低血糖;(4)腹部超声可见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穿刺活检是鉴别诊断的有力依据。
王彦丽崔巍刘沛
关键词:肝糖原累积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