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晓微

作品数:30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卒中
  • 12篇动脉
  • 8篇血性
  • 8篇缺血
  • 8篇颅内
  • 7篇动脉狭窄
  • 7篇缺血性卒中
  • 7篇颅内动脉
  • 5篇MICROR...
  • 5篇表达谱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血管
  • 4篇青年
  • 4篇卒中患者
  • 3篇症状
  • 3篇症状性
  • 3篇青年缺血性卒...
  • 3篇颅内动脉狭窄
  • 3篇颅内动脉粥样...
  • 3篇脑动脉

机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30篇宋晓微
  • 29篇武剑
  • 10篇薛素芳
  • 4篇李潇颖
  • 4篇马青峰
  • 3篇郑卓肇
  • 3篇冯娟
  • 3篇黄镪
  • 3篇李青
  • 2篇李睿
  • 2篇赵锡海
  • 1篇任怡
  • 1篇刘效风
  • 1篇宋海庆
  • 1篇李军杰
  • 1篇樊春秋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3篇2014`中...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华脑血管病...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2014北京...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14篇2014
  • 1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与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血管狭窄部位分布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关系.方法 利用关键词系统检索截至2014年12月以来发表的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目标人群为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例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上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evMan5.2软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经异质性检验后对计数资料分别进行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的计算,对计量资料进行均数差(MD)及95% CI的计算.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672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1 239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相比,前者高龄患者所占比例更小,合并OR(95%CI)值为0.48(0.28 ~0.80,P=0.00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颅外组更小,合并MD(95% CI)值为-4.57(-8.22~-0.91,P=0.01).同时,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吸烟患者比例更高,合并OR (95% CI)值为0.08 (0.68 ~0.93,P=0.005),但单纯颅外狭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合并MD(95%CI)值分别为0.18(0.04 ~0.32,P=0.01)和0.13(0.01 ~0.25,P=0.03),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腹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比较,仅年龄及吸烟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动脉粥样硬化常见危险因素未见明显差异.
武剑赵璟妍黄镪宋晓微李青
关键词:脑动脉疾病脑梗死颅内动脉硬化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调查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及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个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影像队列中的267例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根据24 h动态血压将其分为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通过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及图像分析获得颅内动脉Willis环近端血管壁斑块特征,包括最大管壁厚度、斑块内出血、中重度狭窄(狭窄程度≥50%)、多发斑块(斑块数量≥3个)等指标。比较3组基线特征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校正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模式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结果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分别有36、119及112例。(1)反杓型血压组年龄更大(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67.3∶64.6∶61.9岁,P=0.042),合并糖尿病比例更高(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46.4%∶41.2%∶22.2%,P=0.037);血压指标中,反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更高(反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杓型血压组=144∶139∶136 mmHg,P=0.025)。(2)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的平均最大管壁厚度分别为2.39 mm、2.48 mm和2.52 mm(P=0.554),斑块内出血比例分别为33.3%(12/36)、36.1%(43/119)和37.5%(42/112)(P=0.901);3组中重度狭窄及多发斑块比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狭窄比例在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和反杓型血压组分别为22.2%、32.8%和37.5%,P=0.236;多发斑块比例在3组分别为63.9%、73.9%和75.0%,P=0.40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53,95%CI 1.027~1.080,P<0.001)和糖尿病(OR 2.194,95%CI 1.186~4.057,P=0.012)与颅内动脉多发斑块独立相关。未发现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模式与颅内动脉多发斑块、中重度狭窄以及斑块内出血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增龄和糖尿病是颅内动脉多�
宋晓微桑振华侯朵朵陈文文张红亮郑卓肇赵锡海李睿武剑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
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病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病(α-GalA,以下简称Fabry病)又称Anderson-Fabry病、法布里病,是一种十分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Xq22上的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其编码产物α-半乳糖苷酶部分或全部缺乏,导致其代谢底物三聚己糖神经酰胺(globotriao sylceramide,Gb3)不能降解,在肾脏、心脏、血管壁和神经系统等组织细胞中进行性病理性堆积,继而引起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1].
薛素芳宋晓微武剑
关键词:法布里病脑缺血卒中
microRNA表达谱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正>缺血性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梗死占据首要地位,然而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缺血性卒中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及基因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microRNA(微核糖核酸...
宋晓微薛素芳马青峰武剑
文献传递
缺血性青年卒中患者中Fabry病患病率研究
<正>背景与目的 Fabry病是一种可以累及多系统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主要为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常发生在其它系统症状表现出现前,目前关于Fabry病在国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出现率尚缺乏...
宋晓微薛素芳武剑
文献传递
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延误诊断为静脉窦血栓一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加强对孤立皮质静脉血栓和静脉窦血栓的认识,重视病史和影像学特征分析,减少误诊。方法通过分析1例上矢状窦血栓误诊为皮质静脉血栓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青年患者,急性起病,以逐渐进展的双侧肢体无力和间断的癫痫发作为临床特点,无发热、头痛等。初诊为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继而确诊静脉窦血栓。前者临床更少见,易误诊。结论通过对本例初诊为孤立皮质静脉血栓继而确诊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诊治过程的观察,结合文献复习,认为系统性疾病通常容易导致静脉窦血栓,而局限性、尤其是局部病变更倾向于引起皮质静脉血栓。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是皮质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包括运动和感觉缺失、失语、偏瘫等,而静脉窦血栓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导致呕吐、视物模糊以及意识障碍等。影像学上皮质静脉血栓相对较轻,部分病灶呈可逆性,预后相对较好。
李军杰宋晓微
关键词:卒中静脉窦血栓
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病因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及可能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纳入217例发病≤2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青年组(18~45岁,106例)及中年组(46~55岁,111例).比较青年组与中年组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并对伴有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1)青年组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69.8%(74/106),中年组为78.4%(87/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青年组与中年组脑动脉狭窄在颅、内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分别为75.7%(56/74)和62.1%(54/87)].青年组前循环狭窄发生率为71.6%(53/74),高于中年组的41.4%(36/87);中年组前、后循环均有狭窄的发生率为20.7%(18/87),高于青年组的8.1%(6/74),P均<0.05.青年组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9%(33/56 ),高于中年组的27.8%(15/54),P<0.05;中年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7.8%(15/54),高于青年组的12.5%(7/56),P<0.05.(3)中年组脑动脉狭窄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饮酒者所占的比例高于青年组,P<0.01或P<0.05.中年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93.1%(81/87)对比64.9%(48/74),P<0.01],青年组不明原因的血管狭窄比例高于中年组[23.0%(17/74)对比2.3%(2/87),P<0.01].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青年组动脉夹层、烟雾病及血管炎发病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中年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发生率相近;青年卒中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为主,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少,而不明原因比例较高.
宋晓微薛素芳李潇颖刘晨昱武剑
关键词:卒中脑动脉中年
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和临床预后及血管改变的随访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症状性单纯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卒中复发、临床预后及血管动态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症状性单纯MCA狭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管影像资料,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同侧卒中复发及血管动态改变情况。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16例(20.0%)随访期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56例(70.0%)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70例完成脑血管评估的患者中,27例(38.6%)随访期出现血管狭窄程度的动态改变,其中进展12例(17.1%),缓解15例(21.4%)。结论症状性单纯MCA狭窄患者首次缺血性卒中后有较高的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但相对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首次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内大部分患者血管状态稳定,但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血管狭窄的进展或缓解。
薛素芳宋晓微任怡马青峰武剑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短期预后及药物依从性观察
<正>目的观察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短期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初步了解其二级预防的药物依从性。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10年至2013年收住院的青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记录其基线特征、危险因素及血管情况,并对其进行随访...
宋晓微武剑
文献传递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复发的影像标志物研究进展
2021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重要病因之一,针对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影像评估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病机制,也有助于对卒中再发风险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对影像标志物与卒中发生及复发的关系进行回顾,旨在识别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为将来基于影像组学的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宋晓微候多朵武剑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复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