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平

作品数:29 被引量:31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鱼类
  • 7篇群落
  • 7篇群落结构
  • 6篇渔场
  • 5篇舟山渔场
  • 4篇鱼类分类
  • 4篇中国海
  • 4篇虾类
  • 4篇金线鱼属
  • 4篇聚类分析
  • 4篇海域
  • 3篇多样性
  • 3篇英文
  • 3篇优势种
  • 3篇蟹类
  • 3篇浮游
  • 3篇浮游动物
  • 2篇异名
  • 2篇鱼类区系
  • 2篇中国海域

机构

  • 20篇浙江海洋学院
  • 15篇国家海洋局第...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集美大学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作者

  • 29篇宁平
  • 20篇俞存根
  • 15篇郑基
  • 14篇陈小庆
  • 7篇虞聪达
  • 7篇刘静
  • 5篇覃涛
  • 5篇章飞军
  • 4篇王迎宾
  • 3篇陈全震
  • 3篇吴仁协
  • 3篇郑献之
  • 2篇宋海棠
  • 1篇严旭光
  • 1篇郭远明
  • 1篇何贤保
  • 1篇曾江宁
  • 1篇韩志强
  • 1篇江新琴
  • 1篇李军

传媒

  • 5篇海洋与湖沼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渔业
  • 1篇Zoolog...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金线鱼属鱼类分类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金线鱼属(Nemipterus)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金线鱼科(Nemipteridae),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金线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鱼类,是南海北部区域最主要的渔获种类之一[1],
宁平吴仁协刘静
关键词:金线鱼属系统发育中国海
东海中北部海域虾类群聚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被引量:26
2010年
利用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法,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聚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虾类群聚结构的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到的71种虾类中,对虾科和管鞭虾科种类数为最多,优势种为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戴氏赤虾Metapenaepsis dalei、方板赤虾Metapenaepsis tenell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crassicornis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等17种,其中,春季的优势种数量为最多(14种),秋季次之(13种),夏、冬季则较少(均为10种)。虾类多样性指数(H′)秋季为最高,夏、冬季次之,春季则最小。东海中北部海域虾类可划分为A、B、C 3个群聚,A群聚主要分布在30°30′N以北海域,主要种类有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tenella、鹰爪虾、中华管鞭虾和葛氏长臂虾等广温、广盐性种类;B群聚主要分布在28°30′~30°30′N海域,主要种类有须赤虾Metapenaepsis barbata、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lbeli和东海红虾Plesionika izumiae等高温、高盐性浅海种;C群聚主要分布在28°30′N以南海域,主要种类有菲赤虾Metapenaepsis philippi和九齿扇虾Ibacus novemdentatus等高温、高盐性外海种。不同类型群聚的空间分布呈现重叠交错,故没有明显的划分边界,但密集分布的海域有所不同。不同群聚间虾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保证了整个海域虾类分布的稳定性。
陈小庆俞存根宋海棠章飞军宁平
关键词:聚类分析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探讨印度-西太平洋沿岸6种金线鱼属鱼类分类及亲缘关系
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广泛分布于东海和南海中国沿岸及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近三十年来,许多传统经济鱼类,如带鱼、小黄鱼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衰退,金线鱼属鱼类资源也有下降,但始终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捕捞量,现
宁平刘静
关键词:COI
文献传递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被引量:63
2010年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5、11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约有139种,隶属14目、56科、105属,其中日本红娘鱼、绿鳍鱼、六丝矛尾虎鱼、细条天竺鱼、海鳗、黑、星康吉鳗、小黄鱼、前肛鳗、短吻舌鳎、棘头梅童鱼等25种鱼类占鱼类总渔获量的84.18%,是调查海域桁杆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而其它种类的渔获量较少。不同季节的经济鱼类渔获物组成相差较大,而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较少。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季,从不同区域的渔获率分布趋势来看,春、夏、秋季的鱼类渔获率都以江外渔场最高,其次是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居第三,而杭州湾河口区的鱼类渔获率明显偏低。冬季鱼类渔获率分布趋势与春夏秋季不同,以长江口渔场为最高,其次是舟山渔场,而江外渔场和杭州湾河口区渔获率明显偏低。与以往(20世纪60年代初)调查结果相比,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数组成、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俞存根陈全震陈小庆宁平郑基
关键词:鱼类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被引量:17
2012年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月、5月和11月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N—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时所获得的蟹类调查资料,以渔获率作为蟹类数量指标分析该海域蟹类资源状况,包括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调查共得蟹类种类43种,隶属于10科、21属。优势种类为细点圆趾蟹、双斑蟳、三疣梭子蟹、日本蟳、红星梭子蟹、红线黎明蟹,以上6种蟹类占蟹类总渔获量的94.58%。本次调查与20世纪90年代末在东海大陆架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相比,蟹类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变化不大。从蟹类渔获率来看,秋季以舟山渔场最高,夏季以江外渔场最高,蟹类资源密集区主要位于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北部。
郑献之俞存根陈小庆郑基宁平江新琴
关键词:蟹类舟山渔场
浙江南部外海刺鲳资源合理利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进行的4个季节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利用FiSATⅡ软件估算了刺鲳的生长参数,分析了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捕年龄(t)c的变化对刺鲳单位补充量(Y/R)所产生的影响。应用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刺鲳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叉长,结合刺鲳的生长拐点叉长、临界叉长和最小性成熟叉长确定开捕规格,最终对刺鲳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刺鲳的生长参数为:L∞=192mm,K=0.69,t0=-0.67。开发率E达到0.8,已属于重度超额开发。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开捕规格宜定在150mm,相应年龄为1.5a,同时将F逐步降至2.0左右,此时YW/R为157.1g,比现行渔业产量增加59.5%。
王迎宾俞存根虞聪达郑基宁平钱浩然
关键词:刺鲳
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依据2006年5月(春)、9月(夏)、11月(秋)和2007年2月(冬)在东海中南部外海(26°00′N—28°30′N,126°00′E以西)海域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采获虾类32种,隶属于11科22属,优势种有长角赤虾(Metapenaeopsis longirostr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东海红虾(Plesionika izumiae)、九齿扇虾(Ibacus novemdentatus)、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凹管鞭虾(Soleno cerakoelbeli)、大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其中长角赤虾、戴氏赤虾、东海红虾、假长缝拟对虾和哈氏仿对虾是主要优势种,常见种是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日本囊对虾(Penaeus japonicus)、脊单肢虾(Sicyonia cristata)、葛氏长臂虾(Palaemongravieri)、日本鼓虾(Alpheusjaponicus)、全刺拟长额虾(Parapandalusspinipes)和齿额红虾(Plesion-ika dentirostris)。东海中南部外海大部分虾类属于高温高盐生态群落,虾类丰度空间分布呈现120m等深线以西的站位高,120m等深线以东站位低的特征,但是秋季和冬季的生物丰度普遍减小,冬季整个海域的虾类丰度基本达到全年的最低值。不同季节中,秋季种类最多(22种),其次是冬季(20种),春、夏季较少(分别为17种、18种);Margalef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以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整个海区四个季节的均匀性指数(J′)较为稳定。从空间分布来看,4个季节中东海中南部外海120m等深线以西站位多样性指数高于120m等深线以东的站位;运用聚类和非线性多维标序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表明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可分为两个群聚类型,即较深海域群聚和外缘群聚。
陈小庆俞存根虞聪达章飞军宁平
关键词:虾类群落结构优势种多样性
浙江南部外海渔场鱼类区系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单拖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的鱼类样品,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渔场调查海域共有鱼类205种,其中硬骨鱼类为195种,软骨鱼类为10种,隶属于20目,85科,145属。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共有13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5.9%;暖温性种类次之,共有6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2.7%;冷温性种类较少,仅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5%。鱼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我国南海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是日本,而与黄海、渤海关系较疏远。在调查所得的鱼类中,以底层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65.9%,近底层鱼类次之,占15.6%,岩礁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分别占9.8%、8.8%。经济价值较高、捕捞产量较好的重要种类主要是刺鲳、竹筴鱼、短鳍红娘鱼、带鱼、黄鳍马面鲀等。
宁平俞存根虞聪达陈全震
关键词:鱼类区系特征地理分布
舟山渔场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生物学特性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6
2011年
根据2006—2007年在舟山渔场渔业资源调查中采集的细点圆趾蟹样品,开展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对生物学特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以往报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舟山渔场细点圆趾蟹甲长分布范围9—75mm,平均43.8mm,甲宽10—98mm,平均54.9mm。体重分布范围0.4—167.4g,平均40.4g。雄性个体大于雌性。雌、雄个体甲宽分布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小个体以雌性为主,夏季雌、雄个体甲宽组成比例基本一致,秋、冬季雄性大个体明显增加。雌、雄性比约为1:1.03,与从前报道差异较大。摄食强度以1级为主,占41.3%,平均摄食等级为1.87。与以往研究结果比较,细点圆趾蟹呈现小型化趋势,并且生长速度加快。研究结果还表明,生物学特性季节变化分析能够反映伏季休渔及随后的持续捕捞对细点圆趾蟹个体生长和资源变动产生的影响。
王迎宾俞存根郑基陈小庆宁平
关键词:舟山渔场生物学特性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头足类(Cephalopod)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被引量:21
2011年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月、5月和11月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N—32°00′N,127°0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头足类资料,用渔获率作为头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该海域的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头足类25种,隶属于3目8科9属。以浅海种类为主,渔获量以长蛸、短蛸较高,分别占头足类总渔获量的34.93%、30.06%,另外,神户枪乌贼、双喙耳乌贼等也占有一定比例。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季,以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为较高,春季以长江口渔场和江外渔场相对较高,秋季头足类在舟山渔场的出现率高于长江口渔场,但是平均渔获率以长江口渔场为最高。冬季调查海域的头足类数量不多,分布较分散,仅在长江口渔场的个别站位有出现。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比较,该海域头足类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优势种类——日本无针乌贼已严重衰退,从优势种类更替为浅海小型种类。
覃涛俞存根陈全震宁平郑基
关键词:头足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