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焱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2篇干扰素
  • 2篇干扰素治疗
  • 2篇病毒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型胶原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总胆汁酸
  • 1篇总胆汁酸
  • 1篇纤维化
  • 1篇疗效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学
  • 1篇免疫状况
  • 1篇结构基因
  • 1篇抗体

机构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豪
  • 4篇孙焱
  • 3篇张春英
  • 3篇陶其敏
  • 2篇冯百芳
  • 2篇常锦红
  • 1篇孙卫
  • 1篇魏来
  • 1篇高燕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干扰素抗体与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干扰素抗体与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关系的研究孙焱,王豪,张春英,张励,高燕,常锦红,孙卫,陶其敏,冯百芳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应用α-干扰素治疗乙型及丙型肝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基因工程干扰素为临床提供了大量高纯...
孙焱王豪张春英张励高燕常锦红孙卫陶其敏冯百芳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体
血清Ⅳ型胶原与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在肝病中的意义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报告了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测Ⅳ型胶原纤维和总胆汁酸的结果.本文提示,血清Ⅳ型胶原纤维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判定肝损害的程度,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总胆汁酸可以较好地反映肝细胞坏死和肝实质损伤,与ALT等生化指标有互补作用.
王豪孙焱张春英陶其敏
关键词:总胆汁酸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5b变异与干扰素治疗的相互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研究HCV基因组的变异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以及干扰素治疗后患者体内病毒株的改变和变异。方法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干扰素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血清,扩增其血清中HCV非结构基因5b(NS5b)区cDNA,克隆后,每例患者挑取6个克隆,测定重组子中NS5bcDNA序列。结果4例患者在治疗后血清中HCV阴性,为干扰素反应组,另4例于治疗中、治疗后血清中HCVRNA持续阳性,为非反应组。治疗前,反应组4例患者血清中分别含有1、1、1及3株HCV,而非反应组4例患者血清中分别含有4、5、6及6株HCV。与HC-C2或HC-J6相比,患者血清中HCV的误义突变与无义突变之比在反应组为(17.61~30.95)%间,在非反应组为(33.11~76.47)%。治疗后,非反应组4例患者中,分别有2、3、4及4株HCV被清除,各有2株HCV存留于血清中。平均氨基酸变异数在消失病毒株与存留的病毒株中分别为4.3~5.5与5.5~9.0。有2株存留的病毒株在治疗后发生了突变,1株于2724位由甘氨酸突变为精氨酸,2742位由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结论HCV在准种及核苷酸水平上的变异均影响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干扰素治疗中?
魏来陶其敏孙焱王豪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病毒非结构基因干扰素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状况的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LDH释法,对16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抗-HCV、HCV-RNA均阳性)患者,分别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细胞亚群计数、T4/T8比值、Tac受体的检测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NK细胞活性的测定。并与正常人组比较,经t检验发现,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T4亚群所占百分比、T4/T8比值及PBMCTac受体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而NK细胞活性、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患者的这些免疫状态改变,可能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张春英王豪殷珊孙焱常锦红冯百芳
关键词:急性丙型肝炎免疫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