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博文

作品数:48 被引量:709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长江
  • 12篇经济带
  • 12篇长江经济
  • 12篇长江经济带
  • 6篇经济增长
  • 5篇实证
  • 5篇城市
  • 4篇区域经济
  • 4篇区域经济一体...
  • 4篇经济一体化
  • 4篇长江中游
  • 3篇新经济
  • 3篇要素生产率
  • 3篇生产率
  • 3篇生态
  • 3篇实证分析
  • 3篇水资源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污染
  • 3篇武汉城市圈

机构

  • 27篇武汉大学
  • 22篇北京大学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广东女子职业...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工业和信息化...
  • 1篇佐治亚州立大...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47篇孙博文
  • 20篇李雪松
  • 3篇王晓芳
  • 3篇张娜
  • 3篇伍新木
  • 2篇程志强
  • 2篇雷明
  • 2篇李浩民
  • 1篇任俊霖
  • 1篇傅帅雄
  • 1篇李婷婷
  • 1篇邵玮
  • 1篇张娜
  • 1篇余一明
  • 1篇夏怡冰
  • 1篇孙久文
  • 1篇黄维兵
  • 1篇叶堂林
  • 1篇陈继勇
  • 1篇董志勇

传媒

  • 3篇改革
  • 2篇宏观经济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区域经济评论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预测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经济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评论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4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地区市场整合研究--基于湘鄂赣皖四省的数据分析
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及江淮城市群为经济增长极的城市集群。实现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是增强区域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重要方式。
李雪松孙博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价格法
政府干预、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被引量:9
2019年
既有文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讨论较多,但鲜有直接探讨地方政府干预的生产率效应。文章采用199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来测度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对省级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干预显著抑制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考虑内生性的条件下,采用LIML、2SLS和GMM等方法实证结果仍然稳健,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越明显,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的现象。文章的政策启示是,在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尽可能减少有形之手干预。
闫雨李成明孙博文李浩民
关键词:地方政府政府干预全要素生产率
市场一体化是否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消除市场壁垒,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于深化地区分工以及推动跨区域环境治理合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0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市场一体化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的不同污染物排放均具有动态滞后累积效应,市场一体化对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机制比较复杂,不同污染物形成原因和治理手段的不一致,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各异,导致市场一体化对污染排放的非线性影响结果依赖于样本的时间阶段、地区差异以及污染物种类的变化。本文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地区污染恶化的路径依赖,将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等指标纳入到地方考核体系,强化地方治理环境的激励;破除商品及要素市场分割的制度障碍,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市场统一与绿色增长的协同发展;注重环境政策制定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风口,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中部应吸引高技术外资引入,通过学习与技术模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地区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西部地区面临着较强的环境约束,需要进一步强化外资的高技术与绿色化属性。
孙博文
关键词:污染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长江经济带
僵尸企业识别研究综述:修正与异质特征——基于企业产品创新的视角被引量:9
2019年
科学处置僵尸企业的前提是"精准识别"。本文系统梳理与比较了僵尸企业识别的部委标准、CHK标准、FN-CHK标准及相关修正标准的适用性特征。进一步,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数据,基于PSM方法检验了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对企业僵尸化的抑制作用及影响机制,证实了将企业产品创新指标纳入僵尸企业识别标准中的适用性,基于此提出了FN-CHK(新)标准,比较探讨了不同识别标准下僵尸企业的数量及财务特征,对FN-CHK(新)标准下僵尸企业的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FN-CHK(新)标准剔除了2285家具有产品创新能力但是被误判为僵尸企业的企业,各类识别标准下僵尸企业数量和比例均呈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僵尸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非僵尸企业,虽然利润率、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比非僵尸企业低,但面临着更低的融资成本。FN-CHK(新)标准下,僵尸企业比例存在西北、中部、西南、东北、环渤海以及东南逐渐降低的地域分布特征,僵尸企业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事业行业僵尸企业比例最高,而且位于产业上游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僵尸企业比例高于其他行业;国有和集体企业僵尸企业比例高于私企、港澳台和外商企业;金融危机前后出口与内销企业僵尸企业比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未来僵尸企业识别与处置要求:将反映企业成长性与产品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僵尸企业识别标准;分类指导以及针对性地处置僵尸企业;完善政府指导下的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等。
孙博文柳明张伟广
京津冀对内开放的协同研究
2018年
加快京津冀对内开放的实质是消除各种要素自由流通的障碍、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选取京津冀1986—2015年8大类商品价格、1985—20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固定资本形成价格等指标,采用离散系数分析法、劳动生产率比较法、资本生产率比较法和相对价格法对京津冀区域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总体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落后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区域内部的市场一体化程度有所不同,京冀的市场一体化程度低于京津、津冀地区。
马金秋赵秋运孙博文叶堂林
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然而,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单中心"中心—外围"模式,导致城市急剧扩张、资源过度集聚、圈域内城市联系度弱化,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多中心城市集群发展与区域多中心联动协作发展模式,对于摆脱旧有以武汉为强核中心的痼疾,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结合"中心—外围"理论、共生理论以及协同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对武汉城市圈经济关联度、城市首位度、断裂点区位测度与评价,并最终提出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前瞻战略。
孙博文李雪松张雨迪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共生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地区市场整合研究--基于湘鄂赣皖四省的数据分析
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27区以及江淮城市群为经济增长极的城市集群。实现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是增强区域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重要方式。本文借鉴冰川成本理论模型,采...
李雪松孙博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价格法
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评价——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7
2013年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全面分析城市水环境治理效益并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包括3项二级指标和27项3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线型加权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性理论,对武汉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论如下:(1)生态效益水平的提高是城市水环境治理最直接的影响;(2)城市水环境治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比重接近总效益水平的50%,凸显了水环境治理效益的正外部性以及政府建立合理的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必要性;(3)从经济效益来看,武汉市水环境治理对于房地产及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明显;(4)水环境治理社会效益不明显,反映了公众对政府水环境治理认同感及自身环保意识的欠缺。据此,对改善城市水环境治理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李雪松孙博文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评价AHP外部性
生态补偿视角下环境税征管的体制约束与制度创新
税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方式,其征管应以破解生态补偿资金约束难题为价值导向.当前,我国嵌入式环境税制对征收主体、征管范围、征收流程的规定难以体现生态补偿的区域差异性,调节范围狭窄,缺乏对生态补偿行为的激励,因而开征独立的环境税...
李雪松孙博文张雨迪
关键词:环境税征管体系生态补偿
基于文献分析工具的国内水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可视化综述被引量:19
2015年
以1991~2013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2 263篇国内水资源管理研究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国内水资源管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管理研究的时间分布、机构力量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和基金分布以及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显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水利水电等科研系统实力较强,水利水电工程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是文献分布的主要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是主要基金来源,宏观层面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研究、流域综合管理和水资源的经济属性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题。
伍新木任俊霖孙博文邵玮
关键词:CITESPACE水资源管理知识图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