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雪婷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景观
  • 3篇聚落
  • 2篇生态观
  • 2篇风水
  • 1篇社会结构
  • 1篇人工湖
  • 1篇人工湖泊
  • 1篇文明
  • 1篇乡土聚落
  • 1篇景观结构
  • 1篇景观设计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湖泊
  • 1篇防渗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姜雪婷
  • 3篇严力蛟
  • 2篇后德仟
  • 1篇张禹
  • 1篇王启宇
  • 1篇蒋莹
  • 1篇杜良平

传媒

  • 2篇科技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广东永汉传统农村的聚落生态观被引量:9
2011年
生态观作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综合了聚落生态、社会、文化、空间等多重属性的研究视角。采用田野调查法,走访了永汉300余个传统农村聚落中的98个,获得由68个聚落个体组成的样本。"后龙山林地+建筑群+地堂+鱼塘+耕地"为这些聚落的基本构成模式。其生态观主要由社会、经济、文化三类因素构成,三者共同影响了聚落选址、规模和结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同一聚落內部以及不同聚落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和居住的生存需求;文化因素的主要内容是风水。改革开放以来聚落发生演替,原因是生态观中经济因素地位大大提高,风水的影响降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演替过程中出现土地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发展一种基于传统农村聚落保护及再生的新的生态观及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修正演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姜雪婷严力蛟后德仟
关键词:生态观景观风水
广东永汉传统农村的聚落生态观
生态观作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看法,是一种综合了聚落生态、社会、文化、空间等多重属性的研究视角。采用田野调查法,走访了永汉300余个传统农村聚落中的98个,获得由68个聚落个体组成的样本。“后龙山林地...
姜雪婷严力蛟后德仟
关键词:社会结构可持续发展
人工湖泊构建及其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人工湖泊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水利工程设施,在水域面积不断缩小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现代城市建设、新型社区建设以及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建设中,构建人工湖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本文通过对人工湖泊的规划设计、防渗技术、景观设计及人工湖泊的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探讨了人工湖泊的构建技术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设计是人工湖泊构建的灵魂,有效而生态的防渗技术是人工湖泊构建的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是人工湖泊构建成败的关键。
杜良平严力蛟蒋莹张禹姜雪婷
关键词:人工湖泊防渗景观设计
广东永汉汉文明乡土聚落的景观结构及生态节制机制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在人类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人类生态系统中,生态节制机制是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乡土聚落为例,从聚落文化和景观结构出发探索了汉文明乡土聚落这一人类生态系统的生态节制机制。通过对永汉300多个乡土聚落中的80个聚落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获得54个有效样本。这些样本聚落的景观缀块构成均为"后龙山林地+建筑群+地堂+鱼塘+耕地"或其变体。这种共性源于其共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共同的生态观。永汉乡土聚落生态观的两大决定因素为农村经济和风水观,这在聚落景观结构上得到了验证。风水观间接削弱了以农耕为主、以务实为基本性格的汉文明对森林的破坏,是生态节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后龙山林地是风水观影响下被聚落严格保护的残留缀块,是生态节制机制的直接体现。在现代化过程中风水观逐渐淡化,传统生态节制机制效力逐渐降低,亟需建立适应现代文明的新的乡土聚落生态观和生态节制机制。
姜雪婷后德仟严力蛟王启宇
关键词:乡土聚落景观结构风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