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波健

作品数:163 被引量:71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3篇胃癌
  • 57篇肿瘤
  • 44篇细胞
  • 34篇淋巴
  • 29篇胃肿瘤
  • 27篇手术
  • 24篇淋巴结
  • 23篇切除
  • 23篇CD133
  • 22篇干细胞
  • 18篇预后
  • 15篇淋巴结转移
  • 14篇上皮
  • 14篇外科
  • 13篇蛋白
  • 12篇新生物
  • 12篇肿瘤干细胞
  • 12篇间质
  • 10篇胆囊
  • 10篇胃癌组织

机构

  • 10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6篇蚌埠医学院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义乌市中心医...
  • 1篇昭和大学

作者

  • 163篇姜波健
  • 91篇俞继卫
  • 47篇吴巨钢
  • 31篇倪晓春
  • 22篇高友福
  • 19篇王守练
  • 18篇陆瑞祺
  • 14篇涂长龄
  • 11篇李小强
  • 11篇郑林海
  • 10篇孙荣勋
  • 10篇蔡成
  • 9篇张彪
  • 7篇周国才
  • 7篇姜海广
  • 7篇吴生华
  • 6篇夏焱
  • 6篇夏焱
  • 6篇伍宏彪
  • 6篇张鹏

传媒

  • 38篇国际外科学杂...
  • 30篇中国普外基础...
  • 1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1篇中国普通外科...
  • 7篇腹部外科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胃肠外科...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18篇2013
  • 16篇2012
  • 11篇2011
  • 12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1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44与CD13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33及CD4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133和CD44蛋白均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少量在细胞浆中表达。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pTMN分期有关,肿瘤直径越大(CD44 P=0.015;CD133 P=0.002)、组织学分化程度越差(CD44P=0.008;CD133 P=0.019)、有血管浸润(CD44 P=0.043;CD133 P=0.023)、有淋巴管浸润(CD44 P=0.020;CD133P=0.044)、有淋巴结转移(CD44 P=0.002;CD133 P=0.004)、肿瘤浸润越深(CD44 P=0.006;CD133 P=0.021)以及pTNM分期越高(CD44 P=0.034;CD133 P=0.001),其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CD44+CD133+双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血管浸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淋巴管浸润、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pTNM分期有关,其中,肿瘤直径越大(P=0.010)、有淋巴管浸润(P=0.003)、有淋巴结转移(P=0.045)、肿瘤浸润越深(P=0.041)以及pTNM分期越高(P=0.049),其CD44+CD133+双阳性表达率越高。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3)、CD44蛋白阳性表达(P=0.005)、CD133蛋白阳性表达(P=0.002)以及CD44+CD133+双阳性表达(P<0.001)和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44蛋白的表达与CD13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4+CD133+蛋白双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6)以及CD44和CD133蛋白的共表达(P=0.003)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44和CD133可作为胃癌干细胞的肿瘤标志物;CD44与CD133�
李威姜波健俞继卫
关键词:胃癌CD44蛋白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
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分析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首先将SGC7901和KATO-Ⅲ胃癌细胞分别与BM-MSCs共培养,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变化;其次从KATO-Ⅲ胃癌细胞中分选出CD133+和CD133-细胞,并分别与BM-MSCs共培养,比较其侵袭能力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共培养后胃癌细胞p-AKT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D133表达间的关系;通过对SGC7901过表达CD133,进一步验证CD133在BM-MSCs影响胃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SGC7901和KATO-Ⅲ细胞与BM-MSCs共培养后,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与BM-MSCs共培养的KATO-ⅢCD133+细胞侵袭能力增加的趋势较共培养的CD133-细胞更加明显[(259.0±24.0)个比(58.0±5.6)个,P <0.001];CD133+细胞共培养后,p-AKT和Snail、N-cadherin的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3 、0.003、0.002),E-cadherin的表达则低于单独培养组(P=0.021);CD133-细胞共培养后,E-cadherin的表达低于单独培养组(P =0.005),而p-AKT和Snail、N-cadherin的表达与单独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44、0.277、0.275);SGC7901过表达CD133后与BM-MSCs共培养,其侵袭能力增加的趋势较共培养的空白载体对照组更加显著[(239.3±24.0)个比(103.3±15.5)个,P<0.001],CD133过表达组细胞与BM-MSCs共培养后,p-AKT和Snail,N-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单独培养组(P值均为0.01),E-cadherin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03);空白载体对照组细胞与BM-MSCs共培养后,Snail和N-cadherin的表达也显著增高(P =0.007,0.004),E-cadherin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18),而p-AKT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193).结论 BM-MSCs通过促进胃癌细胞的EMT进而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CD133在该过程中可能是通过PI3 K/AKT信号通路参与对胃癌�
王守练俞继卫姬诺倪晓春吴巨钢郑林海姜波健
关键词:胃肿瘤CD133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度和Ⅳ度痔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分析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Ⅲ、Ⅳ痔疮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的Ⅲ、Ⅳ痔疮患者,运用£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日常工作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变量的差异,术后的疼痛程度和出血、尿潴留、急便感、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及直肠阴道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则通过t检验或,检验进行比较,运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工作时间均显著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P=0.021,P=0.003,P=0.001,P〈0.00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在术后第一次排便和术后24h、72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均P〈0.00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组术后1个月内存在急便感的患者比例(18.6%)明显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6.6%)(P=0.036);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尿潴留的发病率及复发率、患者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术后急便感的发病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且其长期疗效可达到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相当的水平。
王守练郑林海倪晓春吴巨钢朱登峰姜波健俞继卫
关键词: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胃癌组织Wnt5a和MMP1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Wnt5a和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索两者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Real-time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癌原发灶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Wnt5a和MMP14的表达,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原发灶中Wnt5a和MMP14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P<0.05),并且两者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此外,Wnt5a阳性表达组的肿瘤直径更大、位置更高、浸润深度更深、区域淋巴结转移数更多、TNM分期更晚及淋巴结转移率更高,存在淋巴管和血管浸润,P<0.05。MMP14阳性表达组与淋巴管浸润有关,但与血管浸润无关,且与浸润深度更深、区域淋巴结转移数更多、TNM分期更晚及淋巴结转移率更高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Wnt5a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更差,MMP14表达与预后无关。但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仅发现浸润深度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数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Wnt5a和MMP14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正相关,可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此外,Wnt5a阳性表达还提示预后更差。
江州华俞继卫吴生华李小强吴巨钢姜波健
关键词:胃肿瘤WNT5A
趋化因子CXCL12对调控胃癌生物学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CXCL12及其受体CXCR4和CXCR7的表达与癌症,尤其是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癌症的生长增生、肿瘤侵袭和转移中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本文检索CXCL12、信号通路和癌症,就趋化因子CXCL12在癌症,尤其是胃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王路兵姜波健
关键词:胃肿瘤趋化因子类信号通路
胃癌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癌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3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胃癌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78例(59.5%)患者有胃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其中有46例转移淋巴结出现被膜外扩散,其5年累计生存率为13.5%;而32例无被膜外扩散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9.3%,生存率随胃周转移淋巴结出现被膜外扩散而明显下降(P=0.001)。胃周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距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结论胃周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是一个简单有效判断预后的指标,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进行胃癌病理分期应当检查转移淋巴结被膜外扩散状况,并予以报道。
高友福孙颢陈宏吴学勇姜波健
关键词:胃肿瘤预后淋巴结转移
术中肠腔减压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中排便减压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间对45例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行术中排便或/和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行Hartmann术的28例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肿瘤部位、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一期切除吻合组与Hartmann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和28.6%(P=0.682);手术死亡率分别为2.2%和3.6%(P=0.3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一期切除吻合组总住院时间为(17.1±6.9)d,住院费用为(51087.5±37916.4)元;Hartmann术组首次手术切除和二次关瘘术的总住院时间为(25.7±8.9)d,两次总住院费用为(78624.2±31734.7)元;两组比较,分别为P=0.001和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基本操作,对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中排便减压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可行的、安全的。
高友福孙颢陈宏吴学勇姜波健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肠瘘HARTMANN术
胃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胃腺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9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原发灶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9例(29.29%)患者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阳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为阴性(P=0.000)。肿瘤直径>5 cm者CD13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5 cm者(P=0.041);CD133蛋白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44);有淋巴结转移(P=0.017)、淋巴管浸润(P=0.000)和血管浸润(P=0.000)者,CD13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P=0.011)、淋巴结转移(P=0.043)和TNM分期(P=0.049)分别是CD133蛋白表达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D13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短于表达阴性患者(P=0.04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淋巴结转移(P=0.042)、TNM分期(P=0.046)及CD133蛋白表达阳性(P=0.046)分别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张鹏吴巨钢俞继卫倪晓春伍宏彪李小强姜波健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
癌干细胞及其微生态环境与癌转移被引量:2
2009年
机体的微生态环境—巢,包括成骨细胞巢、血管巢以及外周巢;外周巢又包括缺血性巢、原发巢及预转移巢。肿瘤干细胞利用机体的干细胞-巢系统在肿瘤的发生、维持生长、增殖、转移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还具有耐受抗肿瘤药物和放射治疗的特性。笔者就上述问题的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俞继卫姜波健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肿瘤转移
肿瘤干细胞及其微生景
2013年
肿瘤干细胞及其微生景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肿瘤干细胞的微生景及其主要内容:包括肿瘤微生景的定义,相关细胞和因子,微生景特性和调控,转移前微生景,微生景的组织成分等.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可为以后抗癌治疗和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姜波健王嘉俞继卫
关键词:新生物肿瘤干细胞微环境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