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丽娜

作品数:35 被引量:264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土壤
  • 9篇植被
  • 6篇固沙
  • 6篇固沙林
  • 5篇雨滴
  • 5篇植被恢复
  • 5篇物种
  • 5篇物种多样性
  • 5篇干旱
  • 5篇半干旱
  • 4篇有机碳
  • 4篇植被修复
  • 4篇土壤有机
  • 4篇土壤有机碳
  • 4篇旱区
  • 4篇干旱区
  • 4篇半干旱区
  • 3篇地统计
  • 3篇杨树
  • 3篇土壤深度

机构

  • 26篇中国林业科学...
  • 23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内蒙古林业科...
  • 3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宁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防治荒漠...
  • 1篇华北油田
  • 1篇江西省水土保...
  • 1篇国家林业和草...

作者

  • 35篇姜丽娜
  • 9篇卢琦
  • 7篇杨文斌
  • 6篇姚雪玲
  • 5篇成格尔
  • 5篇秦富仓
  • 5篇姚云峰
  • 5篇李龙
  • 5篇杨振奇
  • 2篇冯益明
  • 2篇姚爱冬
  • 2篇高永
  • 1篇余伟莅
  • 1篇李钢铁
  • 1篇王晶莹
  • 1篇周丹丹
  • 1篇李永华
  • 1篇胡小龙
  • 1篇吴波
  • 1篇周泽峰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土壤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中南林业调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绿色财会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行政事业资产...
  • 1篇中阿科技论坛...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风向与土壤倾角相互作用下雨滴击溅演示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向与土壤倾角相互作用下雨滴击溅演示装置;固定盘的前端设有固定轴,固定盘的边缘设有圆弧状的滑槽;固定槽的前端设有第三轴套,第三轴套安装在固定轴上,固定槽的底部边沿设有斜面体;轴柱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轴套、第...
李龙秦富仓成格尔姚雪玲姜丽娜全强吴晓光杨振奇董晓宇张若曦
文献传递
CASA模型的改进及在干旱区生态系统NPP估算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14年
CASA模型是针对北美地区植被而建立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当前,该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NPP的估算。由于模型是针对北美地区植被而建立,因此,模型在不同于北美地区应用时,其参数需要进行修正。现在已有一些关于CASA模型修正的研究,但修正均未体现干旱区特点。文中以甘肃省为例,在充分考虑干旱区特点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划分、最大光能利用率的取值、高精度气象数据的选择以及遥感影像数据的选择等方面,对利用CASA模型进行干旱区生态系统NPP估算过程进行改进,使该模型更适用于干旱区。利用改进后的CASA模型模拟了甘肃省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NPP,获得了较高的精度,研究利于探索干旱区生态系统碳计量方法。
冯益明姚爱冬姜丽娜
关键词:CASA模型净初级生产力
半干旱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清晰地认识区域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异特征,能够为土壤质量动态监测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重要保障。选择赤峰市敖汉旗作为研究区,在实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敖汉旗在1985—2014年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和2014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6.91和7.49 g·kg^-1,且在空间上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1985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研究尺度内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过30 a的变化,农、林、草3种土地有机碳含量平均分别增长5.92%、10.22%与8.47%,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缩短。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沙地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提升。
李龙秦富仓姜丽娜姚雪玲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统计学半干旱区
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以A研究所为例
2021年
在新形势下,科研院所内部控制体系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科研院所内部管理的质量及工作效率,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本文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综述目前科研院所内控存在的问题,并以A研究所为例探讨了内控体系建设的方法,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科研院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王少杰姜丽娜赵艳丽
关键词:内控
一种研究滴雨因子土壤侵蚀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滴雨因子土壤侵蚀的装置,包括升降架,顶臂,雨盘,滴雨网板,转盘,蒸渗仪;所述升降架上横向的设有顶臂,顶臂沿升降架能够上下移动改变对地高度;在顶臂的下方设有雨盘,雨盘底部均匀的设有若干滴水喷头,雨盘与注...
李龙秦富仓成格尔姚雪玲姜丽娜全强吴晓光杨振奇董晓宇张若曦
樟子松固沙林带间植被恢复及其对林草界面作用的响应被引量:9
2011年
调查了海拉尔市巴音岱林场不同分布格局、不同带间距的人工樟子松林带内植被恢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分析了林草界面生态学效应,研究了林草界面对带间植被自然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宽的带间距带内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曲线出现了两个高峰,而窄的带间距带内只有一个高峰,说明该地区林带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2 m;当林带之间距离为16~28 m时草本物种多样性出现最大值。植被恢复效果表现为带间距12 m差于带间距24 m,虽然都差于天然植被,但边际效应大大地加速了群落演替的进程。研究区樟子松林草界面边缘效应影响域为20 m,其小尺度范围内生境异质性也很明显。行带式造林带间距离不应大于40 m,超出边缘效应影响域不利于带间植被恢复。
姜丽娜杨文斌姚云峰卢琦杜敏王琳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自然恢复
一种基于空间分析的碳汇能力提高方法
本发明的基于空间分析的碳汇能力提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研究区域生态系统进行碳源数据的收集汇总;步骤2、对步骤1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碳源化的数据处理;步骤3、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步骤4、在步骤3执...
姜丽娜周泽峰姚雪玲
浑善达克沙地6种灌木生物量模拟被引量:20
2019年
在干旱半干旱区,乔木比较稀疏或难以存活,灌木往往在植被群落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地位,其生态功能及生态学意义尤其值得重视。浑善达克沙地疏林草地是沙地顶级植物群落,其中乔木稀疏分布,而灌木在沙甸以及沙陇背风坡呈密集分布。灌木在固定沙丘、改良土壤、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其生物量组成也在沙地植被群落中占有很大比重。已往的研究中,灌木相比乔木通常处于次要地位,对灌木的研究尚不充分,灌木生物量的模拟方法亦多采用乔木生物量的模拟方法。然而灌木形态结构与乔木有明显差异,专门针对灌木的生物量模拟方法研究尚不多见。以6种沙地灌木为样本,基于异速生长模型,对比了若干地表测量指标对灌木生物量的预测能力,其中设计了一种更贴近灌木实际形态的圆台体积作为新的预测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因素指标中,相比高度和地径,冠幅与灌木生物量的相关性更强。(2)相比单因素指标,复合指标与灌木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其中冠幅相关的复合指标更优于地径相关的复合指标。这预示着冠幅以及冠幅相关的复合指标对灌木生物量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3)圆台体积能进一步提高对灌木生物量的预测能力。相关分析和拟合评价结果显示,圆台体积与灌木生物量的相关性更强,拟合误差较小,并且对于不同的灌木种类,其相关性和拟合精度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这意味着圆台体积对于不同的灌木种类,均具有较好的生物量预测效果。因此建议,在灌木属性测量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圆台体积是更为理想的预测指标,而在测量不充分情况下,冠幅及其相关复合指标更适宜进行灌木生物量预测。研究结果最终建立了6种沙地灌木的圆台体积-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拟方程,为进一步研究沙地灌木的碳储量以及灌木在半干旱�
姚雪玲姜丽娜李龙王锋吴波郭秀江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灌木生物量半干旱
金花茶花色形成代谢机理及关键基因功能研究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其特异的金黄花色为其增加了很大的观赏性,也是开展黄花茶花育种的珍稀遗传资源。为了解金花茶特异金黄花色形成的主要呈色物质与代谢过程、挖掘...
姜丽娜
关键词:金花茶呈色物质关键基因
文献传递
防治荒漠化获奖科技成果的计量分析
2012年
为了使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了解防治荒漠化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对1978—2010年防治荒漠化获奖成果的统计分析,对防治荒漠化工作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速荒漠化研究科技发展的建议。
姜丽娜卢琦李永华
关键词:防治荒漠化科学技术进步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