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3种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对比研究,了解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优缺点和分辨率。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2012年分离自痰标本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212株,采用PFGE、MLST和MLVA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运用Simpson相关系数(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和Wallace coefficient,对3种方法的分辨率和同质性进行比较。结果 2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其中149株获得PFGE可分析结果,200株获得MLST可分析结果,205株获得MLVA可分析性结果;PFGE结果显示,B型菌株为优势菌株(102株,占68.46%)。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95占优势(60株,占30%),其次为ST208(43株,占21.5%)和ST643(33株,占16.5%)。MLVA分型结果显示,D型菌株占优势(151株,占73.66%),其次为N型菌株(8株,占3.9%),K、M、T、W型菌株并列第三(均为4株,各占1.95%)。优势菌株主要分布在ICU。PFGE、MLST、MLVA的Simpson相关系数(D值)分别为0.46、0.76、0.94。MLVA与MLST的Wallace coefficient值略高为0.76。结论 PFGE是区域内分析克隆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中院内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MLST可全球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抵抗菌株,以及新变异菌株的流行病学研究;MLVA数据可用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交换、整合与分析。MLVA的分辨率较高,MLVA与MLST的同质性较高。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的认识、执行情况以及是否按照指南诊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北京6家医院的医生中进行对指南的认识以及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同时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北京5家医院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的490例患者的资料,结合指南对其经验性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24份,回收率为89.6%,有效问卷210份。除了肺炎链球菌,大多数医生对其他病原体,特别是非典型病原体在 CAP 中的地位认识很局限。被调查的呼吸科医生中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指南进行诊治的仅占46.0%(97/210)。82.4%(173/210)的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给予初始经验性用药。79.5%(167/210)的医生常规进行病原学检查,84.3%(177/210)的医生认为病原学检查对选用抗生素很有帮助。被调查的490例病例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占6.7%(33/490)。初始经验性治疗总有效率为84.5%(414/490),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指南和美国胸科学会(ATS)指南所建议的初始治疗方案相符合的病例分别占46.7%(229/490)和26.7%(131/490)。按照指南治疗和不按照指南治疗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区别。依据病原学治疗与不依据病原学治疗的治愈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真正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指南进行分组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小,然而绝大多数患者治愈,按照与不按照指南治疗的有效率没有明显区别;抗生素有过度应用之嫌,需要进一步推进指南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