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德燊

作品数:153 被引量:516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3篇细胞
  • 35篇肾炎
  • 32篇白细胞介素
  • 31篇肾小管
  • 31篇小管
  • 28篇狼疮
  • 23篇肾小管上皮
  • 23篇肾小管上皮细...
  • 23篇小管上皮细胞
  • 22篇肾小球
  • 19篇间质
  • 17篇肾病
  • 16篇间质纤维化
  • 15篇系膜
  • 15篇白细胞
  • 14篇白细胞介素1...
  • 13篇狼疮性
  • 10篇肾衰
  • 9篇慢性肾衰
  • 8篇肾衰竭

机构

  • 90篇广东医学院附...
  • 50篇广东医学院
  • 13篇湛江医学院
  • 3篇广东医科大学
  • 2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株洲市一医院
  • 1篇深圳市宝安人...

作者

  • 153篇唐德燊
  • 87篇刘华锋
  • 69篇梁东
  • 68篇陈孝文
  • 24篇刘海燕
  • 20篇江黎明
  • 20篇许勇芝
  • 15篇姚翠微
  • 9篇路杰
  • 9篇陶静莉
  • 9篇吴平
  • 6篇黄萍萍
  • 6篇黄志清
  • 5篇许仕超
  • 5篇谢彤
  • 5篇张华丽
  • 4篇黄萍萍
  • 4篇杨陈
  • 4篇皇甫长梅
  • 4篇谢彤

传媒

  • 39篇广东医学院学...
  • 13篇中国中西医结...
  • 7篇广东医学
  • 5篇上海免疫学杂...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第八届全国中...
  • 3篇国外医学(泌...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国际泌尿系统...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18篇2006
  • 18篇2005
  • 16篇2004
  • 17篇2003
  • 4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2
  • 7篇1991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活检患者805例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探讨805例已接受肾病理活检的患者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间的联系。方法:对805例肾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小球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1.2±17.6)岁。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构成比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8.8%,小管间质性疾病占1.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为1.16∶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比例为0.37∶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病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15~34岁。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占首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占第二位。肾小球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次为尿检异常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结论:805例接受肾病理活检患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青年男性多发;狼疮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青年女性多发。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黄萍萍梁东唐德燊陈孝文许勇芝黄志清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析肾活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继发性肾脏疾病
尿毒症毒素与肾间质纤维化及血液透析被引量:6
2006年
多种尿毒症毒素可诱导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的进行性发展使尿毒症毒素不断贮积,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透析是国际上公认的清除尿毒症毒素的有效方法,不同透析方式对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不一。寻找有效清除此类毒素的透析方式,对于早期采取措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保护残肾功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胡国强唐德燊刘华锋
关键词:尿毒症毒素类肾小球硬化症病灶性血液透析
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p53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A)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毒性作用中p53和Caspase-3活性的改变,对其在AA肾毒性作用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测AA对HK-2的直接毒性作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测细胞凋亡百分率,RT-PCR法测p53mRNA的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测细胞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AA浓度为80,160mg/L时,LDH释放率显著增高(P<0.01);10mg/LAA可诱导HK-2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增高,AA为40mg/L时,细胞凋亡形态改变最明显和细胞凋亡比例最高(P<0.01);各组HK-2细胞p53mRNA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40mg/LAA诱导HK-2细胞凋亡时,细胞内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结论:AA能诱导HK-2细胞凋亡,其凋亡途径可能是非p53依赖途径;凋亡过程中存在Caspase-3酶的激活.
许勇芝陈丽萍刘华锋陶静莉唐德燊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小管上皮细胞P53CASPASE-3
李斯特氏菌败血症1例报告
1989年
李斯特氏菌败血症十分罕见。最近遇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畏寒、发热及全身酸痛10余天于1987年7月8日入我院。患者约于10余天前,未觉特殊诱因而突感畏寒,随即发热,热型不规则,波动在38.5~39℃之间,伴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无呕吐、腹痛及抽搐等。体查:T38℃,P82次,P20次,BP13.6/10.4kPa,神志清,急性病容。
唐德燊陈光远
关键词:全身酸痛病理反射革兰氏阳性杆菌脑膜脑炎李斯特氏菌粘多糖
狼疮肾炎小鼠白细胞介素18的血浆水平及其在肾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狼疮性肾炎(L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雄性BXSB小鼠血浆IL-18水平和肾组织IL-18的表达,并测定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和尿蛋白含量,评估肾脏免疫病理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N组较对照组小鼠血浆IL-18水平明显升高[(547.7±41.9)pg/ml比(178.8±40.1)pg/ml];肾组织IL-1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Ng:(0.26±0.05)比(0.10±0.04);Nt:(17.09±1.76)比(10.98±2.84)],LN鼠血浆IL-18水平和肾组织IL-18的表达量与尿蛋白、肾组织病理改变、IgG类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呈正相关。结论:IL-18在LN鼠外周循环和肾组织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在LN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路杰陈孝文梁东刘华锋唐德燊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白细胞介素18BXSB小鼠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3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13(IL 13)水平 ,进一步了解PGN的发病机制 ,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 5 5例PGN患者和 15例正常人血浆IL 13水平 ,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血浆IL 13水平 ,并与肌酐清除率 (Ccr)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血浆IL 1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IL 13水平高于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血浆IL 13水平与Ccr呈负相关关系 (r =- 0 .82 4 5 ,P <0 .0 0 1)。结论 PGN患者血浆IL 13水平增高 ,以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为重 。
刘海燕唐德燊梁东刘华锋江黎明许勇芝陈孝文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白细胞介素-13肌苷
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上IL-18Rα、β链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检测培养的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epithelialcells,RTECs)是否表达IL-18Rα和IL-18RβmRNA。方法:以肾小管节段贴块法进行原代RTECs的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的类型,用RT-PCR检测RTECs中IL-18RαmRNA及IL-18Rβ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证实,原代培养的细胞均为RTECs,并表达IL-18RαmRNA和IL18RβmRNA。结论:在RTECs中有IL-18RαmRNA和IL-18RβmRNA的表达,为探讨IL-18R在肾间质纤维化中提供了实验依据的作用。
杜胜华刘华锋唐德燊陈孝文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于3周后分别进行血肌酐(Scr)、尿蛋白(UP)、血脂(CH、TG、LDL-C、HDL-C)、红细胞压积(Hct)和纤维蛋白原(Fig)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3周后Scr、UP、TG、HDL-C、Hct和Fig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Scr、HDL-C、Hct和Fig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蛋白尿、血脂和血液黏稠度,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路杰黄志清唐德燊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慢性肾衰竭肾功能
活性氧簇及其介导的自噬被引量:4
2012年
活性氧簇与自噬的关系复杂,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活性氧簇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具有多种功能,不仅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参与细胞内自噬的形成。现对活性氧簇与自噬的相关联系,包括调节自噬的活性氧分子,活性氧簇介导自噬的机制,以及活性氧簇和自噬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黄雷招唐德燊
关键词:活性氧簇自噬疾病
白细胞介素18对促进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8(IL - 18)对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实验中应用不同浓度的IL - 18处理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 (HK - 2 )。应用Hoechst 332 5 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表达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表达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低浓度短时间IL - 18作用对细胞凋亡无影响 ,而较高浓度IL - 18作用可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IL - 18具有显著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 -SMA作用 ,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而且表达α -SMA的细胞具有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论 :肾病状态下IL -
刘华锋姚翠微皇甫长梅梁东唐德燊陈孝文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纤维化细胞凋亡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