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和晓蓉

作品数:25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文化
  • 7篇民族
  • 6篇传承
  • 5篇宗教
  • 4篇彝族
  • 3篇信仰
  • 3篇艺术
  • 3篇少数民族
  • 3篇民族信仰
  • 3篇高校
  • 2篇大学生
  • 2篇心灵
  • 2篇云南高校
  • 2篇宗教和谐
  • 2篇宗教信仰
  • 2篇文化传承
  • 2篇文化研究
  • 2篇舞蹈
  • 1篇大学生宗教信...
  • 1篇地震

机构

  • 15篇云南大学
  • 10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5篇和晓蓉
  • 2篇董海珍
  • 2篇杨永建
  • 2篇潘骏玲
  • 1篇秦莹
  • 1篇顾霞
  • 1篇罗春梅
  • 1篇洪颖
  • 1篇和尚勋

传媒

  • 6篇思想战线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民族论坛
  • 1篇黑河学刊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普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日志选登:丽江黄山南溪村
2006年
由南溪村民自己书写的村寨日志反映出纳西村民的日常家庭生活节律及其社会认知模式。在都市大众看来超逸于日常琐事的艺术活动,在南溪村民的生活中不过是一种生活状态,其现实意义游移于族群身份认同、维系社会运作的宏大话语与闲暇自娱、人际交往的功利效应之间。从村民的亲身记录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
和尚勋洪颖和晓蓉
心灵传承视角下壮族布洛陀信仰的当代重构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当代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在其世俗化建构的表象下,其重建、复兴、重释、变异等过程都是在心灵传承机制的整合作用下进行的;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对后现代语境中民族传统信仰的复兴与重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和典范作用。
和晓蓉
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及其维护与再造被引量:15
2009年
"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文化精神背景"叠加"特定时空间"和"特定活动群体"而形成的、保障传承有序进行的中介实体。传承场与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是一种根本的互生关系;而民族信仰文化对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的生成、维护具有基础性作用。维护信仰文化传承场的神圣性,重视民族妇女与儿童在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场维护和再造中的作用,认识和利用次生型传承场,应是当下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
和晓蓉和继全顾霞
宗教和谐视角中的西藏佛苯关系浅析被引量:5
2010年
社会和谐之心源于各民族宗教的本质层面。通常话语中的佛苯之争,在宗教和谐视角中是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智慧体系的相互借鉴和吸纳,以自我提升和扩容,显示了它们各自在自身义理之下统括宇宙生命的气度和魄力;也是藏民族以完好的原型心灵,无障碍地沟通接纳外来佛教神佛和本土神灵,将其有序编码并持续传承的过程。西藏佛苯关系是宗教和谐内质作用的典范,对世界范围内所有宗教传统及相互间关系的重新阐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和晓蓉
关键词:宗教和谐藏传佛教苯教
民族心灵传承文化浅论被引量:7
2008年
以"心灵传承"概念统摄民族文化本体中属于神秘文化范畴的、以非逻辑或非理性方式传衍的各种心传文化,可回避唯物与唯心、自然与超自然之二元冲突造成的学术困境,并在新的视界中对其进行实像分析和理论构设,阐释其在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在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发展困境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面对传统与未来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
和晓蓉
关键词:民族文化
民族信仰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视角问题:以“文化亲证”代替文化实证被引量:1
2012年
灵性—整体性不仅是民族信仰文化的存在原则,更是客位研究者们、探视者们必须尊重、遵守的认知和阐释原则。该原则表明了我们以往建立在实证观念和科技实证方法基础之上的相关研究存在观念性和方法性局限。"文化亲证"概念的导入,旨在对当下依旧居于主流地位的文化实证方法和视角及其所造成的状况有所触动乃至反动,开拓民族信仰文化研究及文化保护传承实践的新视角、新境界。"文化亲证"是"看到"灵性—整体性的"民族信仰实相"的既有别于科技实证又有区别于信仰亲证的"中道"。
和晓蓉
关键词:民族信仰
以反思视角看清代云南山区移民被引量:3
2008年
清代,大量移民进入和定居山区,兴起云南山区开发的热潮。移民开发山区、巩固祖国边疆的同时,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人口、生态和贫困问题。以反思视角去审视移民事件,希望能够"以史为鉴"。
罗春梅和晓蓉
关键词:清代移民
高校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创新的途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通过认真研读教育部高校改革关于班主任和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文件,并结合学校实际,探讨高校班主任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恪守立德为先,严格履行教育部"红七条";坚持终身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利用网络平台,保持师生沟通畅达;建立家校合作关系等几个班主任工作创新的途径。
和晓蓉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工作
丽江东巴宗教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反思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怎么宗教文化)的保户与传承不仅是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在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现有理论体系中也缺乏应有的、合理的理论建构(这与西方传统对宗教研究还存在着一种难以克服的神学偏见和文化偏见有关...
和晓蓉和继全
文献传递
云南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问卷调查来考察云南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及成因,并立足于宗教本身的特性探讨了云南高校大学生宗教工作的一些思路。
杨永建潘骏玲和晓蓉
关键词:云南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