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粟

作品数:48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艺术
  • 1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6篇电影
  • 7篇电影节
  • 7篇艺术
  • 6篇大学生
  • 6篇大学生电影节
  • 5篇教育
  • 5篇北京大学生
  • 5篇北京大学生电...
  • 5篇出版
  • 4篇中国电影
  • 3篇叙事
  • 3篇旋律
  • 3篇主流电影
  • 3篇主旋律
  • 3篇主旋律电影
  • 3篇文化
  • 2篇电视
  • 2篇电视剧
  • 2篇新闻
  • 2篇悬念

机构

  • 4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0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46篇周粟
  • 1篇周芳
  • 1篇张洪忠
  • 1篇王倩男
  • 1篇高越
  • 1篇宿可
  • 1篇王红艳
  • 1篇陶馨宇
  • 1篇王杰
  • 1篇郑学军
  • 1篇叶丽萍

传媒

  • 4篇电影评介
  • 3篇当代电视
  • 3篇艺术评论
  • 3篇艺苑
  • 2篇文艺争鸣
  • 2篇电影艺术
  • 2篇新闻与写作
  • 2篇电影新作
  • 2篇艺术教育
  • 2篇创作与评论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当代电影
  • 1篇出版广角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青年记者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择之路》:游移于“逃离”与“归家”间的哲学思辨被引量:1
2018年
《未择之路》是对公路电影中"奥德赛"式"逃离"主题的抵抗与消解,同时又充满了对"归家"母题的回归认同。《未择之路》通过存在主义思辨,探讨选择与命运的关系——能选择的路,便不是"未择之路"。
周粟
关键词:存在主义公路电影
“姜文电影现象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1年
2011年4月22日,由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与《文艺争鸣》杂志社、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合作举办的"姜文电影现象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举行。会议由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主持,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董小玉教授致欢迎词。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文艺争鸣》杂志社张呈祥主编分别致辞。与会专家就姜文电影创作从商业运作、影像思维、电影美学、政治诉求、电影史学等诸多角度各抒己见,共同把脉。
周粟
关键词:电影现象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新闻传媒
退行巨婴·暗黑童话·隐性置换--《隐秘的角落》精神分析理论解读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以精神分析理论切入,对2020年现象级的国产悬疑剧《隐秘的角落》进行潜意识层面的深入解读。本文指出《隐秘的角落》在文本表象下,潜藏着对心理防御机制催生的“退行巨婴”、潜意识编织的“白日梦”“三我”模型内的人性角逐的隐喻表征;剧中角色在“镜像理论”和“耻感文化”下催生了对“暗黑童话”的想象性创造;本文最后指出“影子主角”的极致反转和审美欲望的“隐性置换”是《隐秘的角落》给予观众影像快感的重要来源。
周粟
关键词:潜意识
30年社会改革开放发展与影像观念变化——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影视发展大型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8年
2008年4月19日,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举办的中国影视发展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会议厅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共同主持,这是2008年度第一个大型的中国电影与改革开放主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电影电视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周粟
关键词:中国电影影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美、英三国报纸新闻框架比较--以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头版报道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人民日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分别在中、美、英三国具有权威性的符号意义,三张报纸的新闻选择与组合(特别是头版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三国媒体之间的框架差异。本研究采用框架理论来对三家报纸头版报道进行考察。
周粟宿可陶馨宇周凇铖郑学军王红艳
关键词:报纸新闻头版新闻人民日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新闻选择
亚文化“风格”背后的风景
2014年
“青年亚文化理论”,在当今中国重新焕发意义,这可以从霍加特“文化是普通平凡的”以及霍尔“普通人并不是文化的白痴”两句经典话语琢磨出一些味道。粉丝文化、微博段子、恶搞娱乐以及网络文学的全方位覆盖,均以青少年这一庞大受众作为载体,而分析影响力颇大的青少年社会文化现象,急需合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基座以支撑。
周粟
关键词:亚文化风景社会文化现象文化理论网络文学青少年
从舞蹈艺术教育与批评看舞蹈美育的深入可能性被引量:2
2017年
舞蹈批评针对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提升舞蹈艺术教育的功能。当下的舞蹈教育在功利性层面需要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但从幼儿园到中小学舞蹈教育均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比照美国的舞蹈教育之人文素养教育经验,中国舞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艺术批评。
王杰周粟
关键词:舞蹈教育舞蹈美育素质教育
犯罪悬疑片“双重欺骗”背后的“双重认同”——以《催眠·裁决》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文章以“催眠”题材悬疑犯罪类型片《催眠·裁决》为研究对象,指出其为悬疑犯罪片开掘出新颖创作手法。其一,其与诸多经典悬疑电影存在强烈互文关系,在拉康提出的“双重欺骗”背后通过反转节奏完成了对观众的心理补偿;其二,其特有的“催眠”选材与电影的“造梦”机制形成了耦合关系,通过镜头的“凝视”完成对观众带有“深度催眠”意味的“双重认同”;其三,其在诸多细节上隐藏着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相关的“能指”,其对催眠本身的探讨实质是挖掘“人性的弱点”,并通过银幕的“询唤”机制与观众建立起“虚假”的想象关系,最终在银幕之外完成对观众潜意识的“二度催眠”。
周粟
关键词:凝视
此心安处是吾乡——重映的《海上钢琴师》与复现的“第二重文本”被引量:1
2020年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其每个时期都能焕发出观照当下的深刻意义。1998年,当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海上钢琴师》首映时,人们已经领略到天才钢琴家"1900"孤独却令人惊叹的传奇一生。时隔22年后的今天,《海上钢琴师》以4K修复版重现于银幕,人们得以发掘影片"更深一层"的"兴味蕴藉"。
周粟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家
文艺谈话类栏目的一种追求——关于山东台音乐谈话节目《乘着歌声的翅膀》
2002年
在轰轰烈烈的娱乐浪潮中,电视文艺栏目形态极度热闹却连连因庸俗化遭致批评。与此同时,却仍有一部分电视人努力从艺术内容的张扬和形式多样化来体现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考察电视文艺的这一走向发现,表现内容对象化、节目形态专题化、表现形式多样化正日渐明显。这里显然包含了兼及交流,对话和艺术主旨的文艺谈话节目。
周粟
关键词:谈话节目谈话类栏目节目形态娱乐节目专题化电视文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