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玲芬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绍兴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葛根素
  • 1篇丹参
  • 1篇胰激肽原酶
  • 1篇造孔
  • 1篇造孔术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视网膜分支静...
  • 1篇视网膜浅脱离
  • 1篇视网膜细胞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篇突触

机构

  • 5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周玲芬
  • 2篇程凯尧
  • 1篇张皙

传媒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98例。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察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结果: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显效26例占49.1%,有效17例占32.1%,无效10例占18.9%,总有效率达81.1%。显著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眼底微血管病变,改善患者的视力。
周玲芬程凯尧
关键词:羟苯磺酸钙葛根素糖尿病视网膜病
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2000年
目的 探讨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71例 71眼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单纯气液交换术 ,环扎放液注气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对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的治愈率接近。结论 对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能用简单手术的应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周玲芬张皙
关键词: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外科手术
突触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细胞表达改变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以血糖测定和尿糖水平测定进行筛选,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后继续饲养4周,取出眼球视网膜组织,连续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SYN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成模前,两组动物的体重、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模后4周,糖尿病组与正常组大鼠体重、血糖和尿糖分别为(189.13±18.41)g,(23.72±3.25)mmol/L,(++至+++)和(260.52±32.15)g,(4.95±0.52)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YN在正常组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层及内核层均有表达,正常组大鼠视网膜SYN的光密度值为96.31±15.34。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SYN表达显著减弱,糖尿病大鼠视网膜SYN的光密度值为65.73±8.9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YN随糖尿病大鼠病程延长、病情加重,表达量减少。其表达量的变化很可能是DR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周玲芬
关键词:突触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免疫组织化学
葛根素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2007年
周玲芬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葛根素胰激肽原酶丹参
37例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与鼻腔泪囊造孔术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分别在鼻内镜下采用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与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8月于该科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采用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的患者共37例(A组),采用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患者共37例(B组)。A组在门诊完成治疗,B组患者收住院完成治疗。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采用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的治疗痊愈率为53.66%,治疗有效率为90.24%,而采用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治疗痊愈率为62.50%,治疗有效率为95.00%,经统计检验,两组间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χ2=1.097,0.0735,均P>0.05)。术后半年,A组复发3例,复发率7.32%,B组复发2例,复发率5.00%,χ2=0.618,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年,A组复发7例,复发率17.07%,B组复发4例,复发率10.00%,χ2=5.718,P〈0.05,A组复发率高于B组。结论在鼻内镜下无论采用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抑或是鼻腔泪囊造孔术,两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对基层医院而言,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对术者的操作技术以及解剖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且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所需费用较低,更易于临床推广。
周玲芬程凯尧
关键词: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慢性泪囊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