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作品数:10 被引量:37 H指数:4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4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预防。49例患者中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10.2%),其中2例术后出血,2例胆瘘合并腹腔感染,1例胃排空障碍;1例死亡,死亡率为2.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肝胆外科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较高的手术,但随着外科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把该类手术集中在一些技术较好、专科化的医师来实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吕永双 周健 郑鹏 余天雾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预防措施 As_2O_3在HuH7及CD13^+CD133^+LCSCs增殖和分化中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As2O3对人肝癌细胞系HuH7及CD13+CD133+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方法用荧光激活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从HuH7细胞系分选CD13+CD133+LCSCs,MTT和EdU法分析As2O3刺激HuH7及CD13+CD133+LCSCs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处理第3、5天HuH7细胞凋亡,和As2O3处理第3天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分析HuH7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aemia,PML)蛋白表达情况。观察As2O3处理前后HuH7对吡柔比星敏感性和肿瘤球形成能力变化。结果早期(5 d)低浓度As2O3促进HuH7和CD13+CD133+LCSCs增殖,高浓度As2O3则抑制CD13+CD133+LCSCs增殖。As2O3虽然没有阻滞HuH7细胞周期,但使G0/G1期细胞降低2.32%。As2O3处理3 d的HuH7细胞凋亡与正常对照HuH7细胞相似,凋亡率在8%~9.5%,第5天使HuH7细胞凋亡率上升到12%~15%,1.0μg/ml As2O3组晚期凋亡率比0.5μg/ml As2O3高。As2O3改变HuH7细胞对THP敏感性,还显著降低CD13+CD133+LCSCs成球能力。HuH7细胞表达PML蛋白,As2O3可使HuH7细胞PML蛋表达降低,而且与HuH7细胞和CD13+CD133+LCSCs增殖有刺激作用,HuH7细胞凋亡及CD13+CD133+LCSCs分化结果一致。结论低浓度As2O3不仅刺激HuH7及CD13+CD133+LCSCs增殖,促进HuH7细胞凋亡,而且可能诱导CD13+CD133+LCSCs分化,其作用通过PML蛋白介导。 金世龙 余天雾 黄中荣 曹洪 龙运全 周健 李鹤 苟毅 廖娟 李远关键词:癌干细胞 三氧化二砷 分化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系列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发表的关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的相关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数据提取完成之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2.0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6128例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研究因素、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年龄0.95(0.60,1.49)、性别1.00(0.80,1.26)、BMI≥251.57(1.12,2.21)、胆囊壁厚度≥0.3 cm 3.94(2.30,6.75)、胆囊功能异常3.65(2.44,5.46)、家族史2.03(1.59,2.58)、多发结石3.63(2.43,5.43)、未口服熊去氧胆酸2.90(1.36,6.15)、糖尿病0.86(0.48,1.56)、油腻饮食3.17(2.21,4.55)。结论:胆囊功能异常、多发结石、未口服熊去氧胆酸、有胆结石家族史、胆囊壁厚度≥0.3cm、油腻饮食、BMI≥25是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糖尿病与结石复发没有明显联系。 陈治梁 吕永双 余天雾 周健关键词:保胆取石术 结石 复发 HuH7细胞系CD13^+CD133^+HCC细胞分选及CSCs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CD13、CD133双荧光标志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分选人肝癌HuH7细胞系CD13+CD133+HCC细胞方法及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特征。方法 CD13、CD133双标志,采用FACS从人肝癌HuH7细胞系分选出CD13+CD133+HCC、CD13+CD133-HCC、CD13-CD133+HCC、CD13-CD133-HCC等4种细胞亚群;通过CD13+CD133+HCC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形成肿瘤球和裸鼠体内成瘤能力,及对5-FU、吡柔比星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分析CD13+CD133+HCC细胞是否具有CSCs生物学特征。结果人肝癌HuH7细胞系CD13+CD133+HCC细胞占23.8%,3.1%分选为CD13+CD133+HCC细胞,78.45%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CD13+CD133+HCC细胞增殖明显快于其他3个细胞亚群;在裸鼠103个CD13+CD133+HCC细胞就可以成瘤,而1.0×105个CD13-CD133-HCC只有2只成瘤(2/5),干细胞培养CD13+CD133+HCC细胞8~15 d形成肿瘤球;CD13+CD133+HCC细胞对5-FU和吡柔比星具有抵抗特性,而其他3个亚群较易于杀灭。结论 CD13、CD133双标志FACS从HuH7分选的CD13+CD133+HCC细胞具有CSCs特征,可能成为HCC治疗靶细胞。 金世龙 黄中荣 陈华 余天雾 曹洪 龙运全 周健 李鹤 苟毅 廖娟关键词:癌干细胞 CD13 CD133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胃结肠瘘1例 2015年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是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一种,与门脉高压症一样可以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施行脾切除联合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胰源性门脉高压症高。现将本科室2012年收治的1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胃结肠瘘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余道武 苟毅 周健 黄中荣 曹洪 余天雾关键词: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胃结肠瘘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肝外型门脉高压症 CD13^+CD133^+和CD13_-CD133_-肝癌细胞的生物学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HuH7细胞系CD13+CD133+和CD13-CD133-肝细胞癌(HCC)细胞的生物学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CD13+CD133+HCC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培养10d分化情况、裸鼠体内成瘤能力,以及对5-FU和吡柔比星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分析CD13+CD133+HCC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结果 CD13+CD133+HCC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CD13-CD133-HCC细胞,78.45%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2.19%处于G2/M期,19.36%处于S期;62.18%的CD13-CD133-HCC细胞处于G0/G1期,11.88%处于G2/M期,25.95%处于S期。在裸鼠体内,1×103个CD13+CD133+HCC细胞即可成瘤,而1×105个CD13-CD133-HCC才可成瘤。CD13+CD133+HCC细胞对5-FU和吡柔比星具有抵抗特性,而其他3种亚群较易被杀灭。FACS分选的CD13+CD133+HCC和CD13-CD133-HCC细胞经过10d培养后,CD13+CD133+HCC亚群的CD13、CD133标志表达与HuH7细胞系相近,而CD13-CD133-HCC细胞不具有此能力。结论 CD13+CD133+HCC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征,可能与临床肝癌复发和转移有关,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杀灭的细胞。 金世龙 黄中荣 陈华 余天雾 曹洪 龙运全 周健 李鹤 苟毅 李远 廖娟关键词:肝肿瘤 肿瘤干细胞 乳腺癌肿大腋窝淋巴结中BCSCs相关基因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索乳腺癌干细胞(BCSCs)相关基因CD44、Twist1、OCT4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腋窝肿大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腋窝淋巴结中BCSCs相关因子CD44、CD24、Twist1和OCT4的基因和抗原表达。结果在术前和术中确诊为乳腺癌的14例患者中均有癌细胞腋窝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法测得乳腺癌癌组织、腋窝肿大淋巴结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抗原阳性过表达,而CD24呈低表达;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腋窝淋巴结中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的基因表达增强(P<0.05),CD24基因低表达(P>0.05)。结论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者BCSCs相关因子CD44、Twist1和OCT4的基因、抗原表达明显增高,可能表明BCSCs相关因子与乳腺癌细胞易早期转移、复发有关。 余天雾 龚建平 郭丹 周健关键词:CD44 TWIST1 OCT4 miR30a体外干预乳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中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和侵袭力的变化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患者腋窝肿大淋巴结中微转移灶及微小RNA30a(miR30a)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miRNAs抗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从乳腺癌患者腋窝肿大淋巴结中分离、培养肿瘤干细胞样乳腺癌细胞。合成miR30a寡核苷酸片段,应用腺病毒将该片段转染人原代乳腺癌细胞,同时设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为试验对照,每组细胞均设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以荧光显微镜评估转染效率。以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试验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变化。以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LDH1、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 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试验显示空白对照组中原代乳腺癌细胞较MDA-MB-231细胞株侵袭力强,其侵袭指数分别为(75.3±3.2)%,(58.4±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染miR30a后这两种细胞体外侵袭力均明显减弱,其侵袭指数分别为(21.4±1.9)%,(28.2±2.3)%,与各自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部分腋窝增生肿大的淋巴结中ALDH表达增高,可能存在肿瘤微转移,术中应完全清扫为宜。miR30a抑制了肿瘤干性基因表达和侵袭能力。 周健 余天雾 吕永双 蒋小卫关键词:干细胞 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并对比分析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35例(改良组)和行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35例(传统组)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的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182±30)min比(220±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200±15)ml比(300±1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5.7%(2/35)比22.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后6个月胃镜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远期疗效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郑鹏 周健 吕永双 余天雾关键词:肝硬化 疗效比较研究 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6年 乳腺癌是现代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的新发病例超过400万,死亡病例可达100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国内外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疔、内分泌治疗及较新的靶向治疗等,尽管提高了临床疗效,但还不能完全控制晚期乳腺癌的发展。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等机制的深入研究,干细胞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根据较新的文献总结乳腺癌干细胞的在肿瘤发展和促进肿瘤细胞播散方面的发生机制, 周健 郑鹏 蒋小卫 余天雾关键词: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肿瘤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