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杰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突触
  • 2篇突触传递
  • 2篇前额
  • 2篇前额叶
  • 2篇吗啡
  • 2篇隔核
  • 2篇谷氨酸
  • 2篇谷氨酸能
  • 2篇额叶
  • 2篇伏隔核
  • 2篇氨酸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型谷氨酸
  • 1篇代谢型谷氨酸...
  • 1篇受体
  • 1篇吗啡成瘾
  • 1篇吗啡预处理
  • 1篇慢性
  • 1篇慢性吗啡处理
  • 1篇谷氨酸受体

机构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吴晓杰
  • 1篇魏春玲
  • 1篇任维
  • 1篇刘志强
  • 1篇张静

传媒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慢性吗啡处理对伏隔核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
药物成瘾和自然的奖赏效应(食物、性等)共享同样的神经基础——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该系统主要涉及杏仁核、弓状核、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伏隔核(nuc...
吴晓杰
关键词:吗啡伏隔核前额叶
文献传递
慢性吗啡预处理减弱急性吗啡对伏隔核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
2012年
吗啡长期作用后会产生成瘾(addiction),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投射至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的谷氨酸能突触对奖赏效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该突触在吗啡成瘾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PFC至NAc的谷氨酸能突触在成瘾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利用成年大鼠在体记录的方式,记录电刺激PFC至NAc谷氨酸能传入纤维引起的NAc壳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le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观察慢性吗啡/盐水预处理后依次急性皮下注射吗啡及腹腔注射纳络酮对fEPSP幅值和配对脉冲比率(paired-pulse ratio,PPR)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基础fEPSP相比,慢性盐水预处理组急性皮下注射吗啡能够增强fEPSP幅值并减小PPR,纳络酮能够反转这种现象。慢性吗啡预处理组急性皮下注射吗啡增强的fEPSP幅度较盐水预处理组减小,纳络酮同样能够反转吗啡作用;吗啡注射后PPR仅有降低的趋势,而纳络酮注射能够显著增高基础PPR。这些结果表明,吗啡首次作用可通过突触前机制增强PFC到NAc的谷氨酸能突触传递,而慢性吗啡预处理后,由吗啡再次作用诱导的突触前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增强有所减弱,提示NAc中可能存在对成瘾药物的神经适应性现象。
吴晓杰张静魏春玲刘志强任维
关键词:吗啡成瘾前额叶伏隔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