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慧英

作品数:119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4篇理学
  • 5篇电气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8篇传热
  • 27篇微通道
  • 19篇换热
  • 13篇热管
  • 10篇两相流
  • 8篇蓄热
  • 8篇热沉
  • 8篇相变
  • 8篇纳米
  • 7篇强化传热
  • 7篇强化换热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内置
  • 6篇微通道热沉
  • 6篇键合
  • 6篇硅片
  • 6篇值模拟
  • 5篇对流换热
  • 5篇旋流器
  • 5篇微尺度

机构

  • 1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东南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2篇南京建筑工程...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机电工程...
  • 1篇上海宇航系统...

作者

  • 119篇吴慧英
  • 30篇刘振宇
  • 15篇郑平
  • 15篇吴信宇
  • 13篇姚元鹏
  • 12篇屈健
  • 8篇胡定华
  • 8篇程惠尔
  • 7篇刘恩光
  • 6篇周强泰
  • 6篇王慧儒
  • 6篇卫飞
  • 5篇高泽世
  • 5篇陈娅琪
  • 4篇徐法尧
  • 4篇唐慧敏
  • 3篇帅志明
  • 3篇全晓军
  • 3篇周俊
  • 3篇帅仁俊

传媒

  • 17篇化工学报
  • 11篇工程热物理学...
  • 9篇热科学与技术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热能动力工程
  • 4篇高等教育学会...
  • 3篇化工进展
  • 3篇计算物理
  • 2篇科学通报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中国科学:技...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电力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12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基正弦波微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基于超快激光技术加工铜基正弦波弯曲型微通道,以去离子水为流动工质,在不同质量流量和热通量条件下,对弯曲型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基于温度/压力数据和流动可视化结果,发现通道传热系数随出口干度增大,呈迅速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趋势,正弦波微通道相较直微通道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传热系数最大提高127.7%,压降仅增加14.4%。波状通道结构能明显抑制流动沸腾中不稳定现象发生。通过可视化试验发现,随热通量增大,流型经历泡状流-弹状流-环状流的转变,换热主导机制由核态沸腾逐渐过渡到薄液膜蒸发。
姚鑫宇程潇王晗沈洪吴慧英刘振宇
一种PDMS微通道热沉、PDMS模具、硅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DMS微通道热沉、PDMS模具、硅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其中,PDMS微通道热沉包括封装于一体的PDMS微通道和硅片,所述PDMS微通道内设置有一铁磁性柔性柱阵列,所述铁磁性柔性柱阵列包括多个铁磁性柔性柱,...
吴慧英程潇
文献传递
内置微转子强化纳米流体换热的微通道热沉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内置微转子强化纳米流体换热的微通道热沉系统,包括微通道热沉、磁力搅拌器和铁磁性微转子,所述铁磁性微转子设置在所述微通道热沉内,其在所述磁力搅拌器驱动下转动,搅拌所述微通道热沉内的纳米流体,抑制纳米颗粒在所述微...
吴慧英程潇
文献传递
局部微型加热下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直接影响液滴内部微流状况,而目前文献对液滴表面温度研究主要基于平板全局加热模式。采用MEMS集成工艺和红外热像分析手段,对基于中心局部微型加热下的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局部加热液滴表面温度分布与平板全局加热液滴表面温度分布不同,呈现顶端温度高、边缘温度低的凸形温度分布规律;随着加热功率增加,液滴表面温度和温度梯度都会随之增加,而当加热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液滴表面温度增幅趋于一致,表面温度梯度趋于稳定分布状态。同时对液滴局部沸腾时气泡破裂前后液滴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和控制液滴微流分布。
胡定华吴慧英吴信宇
关键词:液滴温度梯度
管内衰减旋流及其复合强化传热的研究
该文以空气为管内换热介质,对进口轴向叶片旋流器的管内单一强化传热以及螺旋槽管和进口轴向叶片旋流器的管内复合器化传热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吴慧英
关键词:强化传热热力性能螺旋槽管
微型硅基振荡热管传热特性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了当量直径352μm梯形截面微型硅基振荡热管的传热特性。以FC-72和R113为工质,讨论了重力、充液率和工质等因素对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该通道直径或Bond数为0.45时微热管可以有效振荡运行,虽然此时表面张力作用显著,但不能忽略重力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当倾角大于10°、充液率介于30%和65%之间时微热管具有振荡运动的特征,可显著增强传热效果。微热管分别以FC-72和R113为工质时,对应的最佳充液率分别为55%和41%。在加热功率为8.5W的情况下,与未充注工质时相比,热管在最佳充液率下的热阻最大可分别下降约56.5%(FC-72)和59.7%(R113)。在热负荷较低情况下,实验发现选用R113时微热管的传热效果优于充注FC-72的热管,但使用后者时热管可以承受更高的热负荷。
屈健吴慧英
关键词:硅基传热性能充液率热负荷
微流控相变汽泡微泵阀及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流控相变汽泡微泵阀,包括微通道结构、储液微穴、加热装置、底层芯片、绝缘层以及顶层芯片;所述微通道结构和所述储液微穴设置在顶层芯片上;所述储液微穴连接在所述微通道结构的两侧;所述储液微穴用于充装相变液体;...
徐法尧吴慧英康宁
文献传递
泡沫铜强化石蜡相变蓄热特性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通过构建泡沫金属内固液相变传热模型,对方腔蓄热单元中泡沫铜强化石蜡相变蓄热特性进行数值分析。数值模型采用考虑泡沫金属真实结构的等效导热系数通用模型,并兼顾石蜡在融化前后与金属骨架之间的热非平衡效应。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方腔内石蜡固液界面演化规律与温度分布,进而对蓄热过程进行火用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数值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泡沫铜内固液相变传热;泡沫铜显著改善了石蜡相变的空间均匀性,减小了蓄热区温度梯度,使蓄热速率和火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姚元鹏吴慧英刘振宇
关键词:相变蓄热火用分析
基于Micro CT多孔介质重构的两相流动孔隙尺度模拟
深刻认识多孔介质内流动传输特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工程价值,本文对复杂多孔介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孔隙尺度模拟。基于二维micro CT扫描图像进行数值重构得到三维多孔介质物理模型,其孔隙尺寸为微米/毫米量级;基于S...
刘振宇吴慧英
关键词:多孔介质两相流
文献传递
一种连续可调重力环境模拟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属于重力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可调重力环境模拟方法及装置,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试阶段:在正常重力环境下完成实验工况测试;准备阶段:对装置进行调节标定、测试、修正;实验阶段:调整磁场强度和方向,进行零‑微...
林士峰吴慧英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