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彬贵

作品数:78 被引量:559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区域气象中心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电子电信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4篇气象
  • 17篇边界层
  • 11篇能见度
  • 10篇低能见度
  • 8篇逆温
  • 7篇气象要素
  • 6篇大雾
  • 6篇雾天
  • 6篇环流
  • 6篇WRF
  • 5篇水汽
  • 5篇京津
  • 5篇大气边界层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水汽输送
  • 4篇湍流
  • 4篇气象观测
  • 4篇气象塔

机构

  • 37篇天津市气象局
  • 31篇天津市气象科...
  • 22篇北京大学
  • 13篇天津市气象台
  • 5篇大连海事大学
  • 5篇兰州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天津市市政公...
  • 3篇天津市滨海新...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石家庄市气象...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作者

  • 78篇吴彬贵
  • 17篇解以扬
  • 9篇邱晓滨
  • 7篇张宏升
  • 7篇王兆宇
  • 7篇蔡子颖
  • 7篇李英华
  • 7篇王雪莲
  • 6篇于莉莉
  • 6篇刘彬贤
  • 6篇韩素芹
  • 5篇林毅
  • 4篇孟丽红
  • 4篇王彦
  • 4篇刘大刚
  • 4篇吴丹朱
  • 4篇王庆元
  • 4篇黄鹤
  • 4篇曲平
  • 4篇刘丽丽

传媒

  • 7篇气象
  • 6篇高原气象
  • 5篇气象科技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航海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天津科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大自然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津港秋冬季低能见度数值释用预报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本文利用近5年(2009—2013年)天津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分级特征。采用7年秋、冬季NCEP(2006—2012年)和地面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给出了对港口低能见度天气有高影响的高、低空物理量因子;排除沙尘和降水天气,针对不同区间的能见度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类训练了3个统计模型;并与WRF天气模式产品对接,采用分步筛选法,研发了天津港秋、冬季72 h时效的逐时能见度BP释用预报产品。经过3年业务运行,检验结果表明:对逐时能见度而言,BP释用预报对10 km以下低能见度比WRF模式的预报技巧显著提高,达到10.5%~35.4%;其中对<0.5 km大雾的预报技巧总体相当,但当WRF预报有降水时,WRF模式预报结果略优;对0.5~1 km的大雾预报,WRF模式的预报技巧<1%,BP释用预报提高到了14%~21%。日最低能见度的检验表明:对小于1 km的大雾过程,BP释用预报的TS评分平均达到75%,比WRF预报技巧提高了24%;对1~10 km的低能见度过程,比WRF的预报技巧平均提高了60%。
吴彬贵张建春李英华王亚男徐梅陈靖王雪莲郭晓军邱晓滨
关键词:低能见度人工神经网络
天津冬季超长雾大气边界层结构及湍流特征研究
本文主要利用天津大气边界层观测塔的梯度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2002年12月和2006年2月天津地区的两次超长时间雾天气过程,分析了大雾形成过程的天气背景,探讨了微气象学气象要素分布和演变特点,对比研究了两次雾过程大气边界...
吴彬贵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
文献传递
雾天边界层结构特征及低层增湿现象
本文主要利用天津市250m大气边界层铁塔气象观测,分析了天津城区冬季不同地面流场下,雾天边界层结构及低层水汽分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面倒槽形势下的平流雾过程中,逆温层结稳定而且深厚,可达近千米,逆温强度从下而上逐...
吴彬贵于莉莉陈广澍
关键词:边界层逆温
雾天边界层结构特征及低层增湿现象
本文主要利用天津市250m大气边界层铁塔气象观测,分析了天津城区冬季不同地面流场下,雾天边界层结构及低层水汽分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地面倒槽形势下的平流雾过程中,逆温层结稳定而且深厚,可达近千米,逆温强度从下而上逐...
吴彬贵于莉莉陈广澍
关键词:水汽分布
文献传递
基于WRF/Chem模式天津地区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基于WRF/Chem数值模式,以CO为示踪物分解水平输送、湍流混合和垂直运动对近地面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2014-2017年天津地区重污染天气成因。研究表明:基于上述方法可实现重污染天气水平输送、湍流混合和垂直运动影响的定量描述,完成重污染天气成因数值归因分析。如2017年1月26日的重污染天气湍流混合能力下降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2017年2月12日重污染天气混合层厚度下降对其影响显著,2017年2月16日重污染天气水平输送对其有重要影响,2015年12月21日重污染天气是下沉气流、湍流混合能力下降和混合层降低共同导致。在分析中,可通过湍流混合导致地面CO质量浓度每小时下降速率小于40%,垂直运动使得CO质量浓度每小时上升速率大于等于1.4%,混层层厚度小于250 m,水平扩散导致地面CO质量浓度上升等指标表征气象条件易于重污染天气形成。2014-2017年99次重污染天气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或者多个条件,覆盖所有重污染过程的85%,即使未满足上述条件,99%的过程也可以通过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标准予以解析。分析显示2014-2017年天津116次重污染过程,58%的过程由两个或者三个气象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且影响因素与天气类型密切相关,如高压后部型与水平输送、北部弱高压型与下沉运动影响等。相比水平输送和湍流混合能力下降,下沉运动带来的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上升往往会被忽略,但在部分过程中,下沉运动也会导致近地面质量浓度快速增加,成为重污染天气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如2014年1月1011日。湍流扩散系数KZ和湍流混合导致地面CO质量浓度每小时下降速率β与近地面PM2.5质量浓度呈现较好的幂指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73,可以在重污染成因分析和预报中发挥积极作用。
蔡子颖蔡子颖韩素芹邱晓滨张敏刘敬乐刘敬乐吴彬贵
关键词:数值模拟
海事气象保障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4
2014年
为进一步提高国内海事气象保障服务水平,使其能够在海运、港口管理和海上作业等方面起到更好的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作用,通过深入调研,指出国内海事气象保障服务存在着精细化程度不够、缺乏深度开发和可视化服务产品,水文气象要素预报的概率形式制作和相应海事气象保障服务产品开发及应用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等问题;分析国内外中尺度风浪数值预报模式的研发,概率形式天气预报结果的应用以及风险分析、风险决策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提出中国近海气象保障服务的潜在需求,可为中国海事气象保障服务的升级换代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刘大刚吴彬贵解以扬罗红红
关键词:海上交通安全专业气象服务动态显示
天津港气象水文综合预报系统被引量:6
2012年
天津港气象水文综合预报系统是针对天津港安全生产特点和需求,集气象、水文要素监测实况和预报于一体、信息量大、获取及时、使用方便的一个具有行业特色的实用专业平台。该系统采用WRF大气模式和ECOM、ADI两种海洋模式以及计算浪高的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对海上大风、能见度、风暴潮、风浪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依据自动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从而实现了港口大雾、大风、风浪和风暴潮这四个方面的预报模拟,并提供了相关的可视化产品。
林毅吴彬贵张长春解以扬曲平
关键词:大雾大风风浪风暴潮
一次持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及诊断分析被引量:38
2014年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冀中南部及天津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雾天气,持续时间长达3 d,其中石家庄浓雾持续时间长达34 h,强浓雾持续时间7 h。利用加密自动站、天津市250 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连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以及大雾的形成、发展维持和消散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得到:大雾形成前期地面持续东风,有利水汽的聚积;当地面风向转为偏北风时促进水汽凝结,致使大雾形成,大雾形成后再次转为长时间偏东风有利大雾的维持和加强;850 hPa以下西南暖湿气流和近地面层逆温的长时间维持,是平流大雾持续的主要原因;低层3支水汽的输送及850 hPa的西南急流重建直接导致了强浓雾形成。大雾维持加强期间,边界层风速为1~2 m·s^(-1),尤其是强浓雾期间,风速仅为1 m·s^(-1);当边界层4 m·s^(-1)以上西北风速从250 m逐渐下传至地面时,逆温层破坏,大雾天气结束。
马翠平吴彬贵李江波于雷赵娜蔡子颖曲晓黎
关键词:持续性大雾动力特征
京津塘高速公路秋冬雾气象要素与环流特征
利用京津塘高速公路2007年10~12月沿路自动气象站风、温、湿及能见度连续观测资料,结合气象台站地面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雾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气象要素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局地路段类型雾天气主要出现在上层为...
吴彬贵解以扬吴丹朱王亚男汪东升
关键词:低能见度高速公路气象要素环流特征
文献传递
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基于美国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近20a(1991-2010)10m风场再分析数据(0.3°×0.3°,1h/次,简称CFSR风场),对我国近海风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评估。利用天津渤海A平台观测站(118°25′E,38°27′N)逐时观测风速数据对CFSR风速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仅为均较小(分别为2.28m/s与0.16m/s)。基于此CFSR风场,本文章进一步统计并给出了我国陆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结果与第三次风能普查(1971-2000年)及相关文献结果 (1991-2010年)相当一致。依据国家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由CFSR风场推算了我国近海20a平均的70m高度风能资源分布。结果显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均达到了200 W/m2以上,大于6m/s的风速累积小时数为4 000h以上;其中台湾海峡和东海南部海区风能最为丰富,黄海中部、渤海中部和辽东湾海区风能次之。参照海上风场选址要求,28°N以北的近岸海域由于水深较浅,30m/s以上风速发生频次极低,比较适合建立海上风电场。
王国松高山红吴彬贵侯敏解以扬
关键词:风电场选址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