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关节
  • 4篇骨折
  • 4篇关节镜
  • 3篇韧带
  • 3篇肌腱
  • 2篇髌骨
  • 2篇缝线
  • 1篇带胫骨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胸锁关节
  • 1篇胸锁关节前脱...
  • 1篇异体
  • 1篇异体肌腱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止点
  • 1篇止点撕脱骨折
  • 1篇韧带修复
  • 1篇入路
  • 1篇术后

机构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吴国忠
  • 7篇王文怀
  • 6篇陈守勃
  • 6篇林三福
  • 1篇黄隆
  • 1篇林其仁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改良后踝入路切除治疗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镜下改良后踝入路切除治疗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后踝高位外侧观察入路结合低位内侧操作入路切除治疗9例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男6例,女3例;年龄19~30岁,平均24岁。2例无明确局部外伤,7例有足踝部扭伤病史。病程6~30个月,中位病程12个月。跟距骨桥Rozansky分型:Ⅰ型5例(5足),Ⅱ型2例(2足),Ⅲ型2例(2足)。患者既往无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无肢体关节手术史。术后随访复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踝关节CT。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76 min。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骨桥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疼痛明显缓解;患者于术后3~5个月,平均3.9个月重返工作岗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7±0.5)分,与术前(4.2±0.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9,P=0.000);AOFAS踝-后足评分为(94±4)分,与术前(62±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24,P=0.000),末次随访时获优7例,良2例。结论后踝高位外侧观察入路结合低位内侧操作入路显露跟距骨桥更直观,操作空间更大,操作过程更灵活,术中根据特定解剖标志程序化切除跟距骨桥,操作具有可行性。
吴国忠王文怀陈守勃林三福
关键词:踝关节镜
9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针应用的临床分析(附20例报告)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针(PFNA)治疗9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例9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0例患者手术耗时30-120min,平均77min;术中出血量50-500mL,平均225mL;18例患者围手术期共输血200-1 800mL,平均用血量约647mL。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例,急性心衰2例,上消化道出血和下肢静脉血栓各1例。15例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髋内外翻畸形、内固定物松动现象。按照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评分,恢复接近受伤前水平9例,恢复伤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6例。结论 PFNA治疗9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特别注意围手术期内科合并症的处理,积极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可早期下床,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存能力,减轻家庭生活护理负担。
吴国忠林其仁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髋部骨折
关节镜结合髌骨针治疗Rockwood Ⅱ-Ⅲ型髌骨骨折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经皮髌骨针张力带固定治疗RockwoodⅡ-Ⅲ型髌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RockwoodⅡ-Ⅲ型髌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经皮髌骨针张力带固定,40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技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虽然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P<0.05),但关节镜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放组,关节镜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Lysholm评分和ROM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关节镜组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ROM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术后第1 d两组患者骨折移位程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关节镜组骨折复位情况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经皮髌骨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术中可行关节腔冲洗、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陈守勃柳晓林方凯彬林三福吴国忠王文怀
关键词:髌骨骨折关节镜
关节镜下三点缝合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运用3点缝合技术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2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8~50岁,平均36.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运动损伤2例。左侧5例,右侧7例。陈旧性骨折1例,新鲜骨折11例。根据改良Meyers-McKeever分型标准:Ⅲ型7例,Ⅳ型5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37.9±4.7)分,Lysholm评分为(46.0±3.7)分。关节镜下以Ethibon缝线采用3点缝合技术固定撕脱骨折。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1.3 min。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4~9 d,平均5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为(89.7±2.5)分,Lysholm评分为(90.2±1.9)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30.94,P=0.00;t=–33.03,P=0.00)。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骨折解剖复位9例、接近解剖复位3例,12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结论采用关节镜下3点缝合技术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早期疗效满意。
王文怀方凯彬林三福吴国忠陈守勃
关键词: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缝线固定
TNF-α和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讨论分析TNF-α238G/A、TGF-β1+869T/C、+915G/C共3个基因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随访到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共50例,其中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20例作为观察组,假体牢固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一代测序Sanger法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对TNF-α238G/A、TGF-β1+869T/C、+915G/C共3个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个位点的基因分型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NF-α基因238G/A位点:观察组GG基因型18例,AA基因型2例,未检出GA基因型;对照组30例均为GG基因型,未检出AA基因型、GA基因型。由于结果中AA基因型理论频数太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结果分析,得出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观察组、对照组TNF-α基因238G/A位点的基因型存在相关性。TGF-β1+869T/C、+915G/C两个基因位点未发现SNP多态性,其中TGF-β1+869T/C位点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CC基因型,TGF-β1+915G/C位点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GG基因型。结论:目前尚不能认为TNF-α238、TGF-β1+869、+91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病存在相关性,其发病可能潜在易感基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明确。
吴国忠王文怀黄隆方凯彬施劲楠
关键词:TNF-ΑTGF-Β1基因多态性关节松动骨溶解
非止血带下改良髌骨穿孔结合锚钉修复急性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断裂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非止血带下改良髌骨穿孔结合锚钉修复急性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断裂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6年6月,采用非止血带下改良髌骨穿孔结合锚钉技术修复15例急性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断裂。男14例,女1例;年龄19~74岁,平均4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7例,扭伤5例,暴力伤3例。病程3 h^3 d,中位病程2 d。左侧6例,右侧9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患者既往无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无肢体关节手术史。术后随访复查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轴位X线片;采用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50~6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7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96分,平均94分;髌股关节Kujala评分为90~95分,平均93分。随访期间无股四头肌腱再断裂及锚钉松动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侧位及髌骨轴位片测量,髌骨深度指数3.62~4.09,平均3.84;滑车深度指数4.45~6.50,平均5.56;滑车面角137~145°,平均142°;Insall-Salvati指数0.90~1.18,平均1.06。术后1年外侧髌股角较术前增大,髌骨倾斜角及髌骨外移度均较术前减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止血带下改良髌骨穿孔结合锚钉技术修复急性股四头肌腱骨腱结合部断裂,能更好地重建稳定髌股关节,增加肌腱固定强度,有效均匀地分散应力,增加腱骨愈合面积。
吴国忠
关键词:股四头肌腱断裂内侧髌股韧带髌股关节缝线锚钉
跗骨间骨桥的治疗进展
2020年
跗骨间骨桥最常见的类型为跟距骨桥及跟舟骨桥。目前对跗骨间骨桥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手术或关节镜下骨桥切除,跟骨截骨畸形矫正,距下关节融合手术。由于患者年龄、骨桥部位及类型、关节退变情况、是否合并足部畸形,以及接诊医生是否掌握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各有不同。
吴国忠王文怀陈守勃林三福
关键词:关节镜
多次减张缝合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采用多次减张缝合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小范围皮肤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因采用外侧"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小范围皮肤坏死的22例患者,皮肤坏死界限清楚后行扩创、多次减张缝合皮肤牵张处理,首次扩创减张缝合术在骨折术后10-21 d,平均18 d。记录减张缝合皮肤牵张手术次数、切口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减张缝合手术次数中2次有4例,3次有8例,4次有8例,5次有2例,创面均甲级愈合。首次扩创至伤口愈合为22-45 d,平均(31±7) d,骨折术后到伤口愈合为39-60 d,平均(50±7)d。所有患者均保留了钢板内固定物,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术后1年B?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骨折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按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8例优,10例良,4例可,优良率81.8%。术后1年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对足部外侧皮肤感觉神经功能评级:18例S4,4例S2。结论:多次减张缝合处理跟骨骨折术后小范围皮肤坏死,技术操作简单,创面愈合好,保留了内固定物,保留了皮肤感觉功能。
吴国忠王文怀林三福陈守勃
关键词:跟骨骨折皮肤坏死皮瓣坏死减张缝合
同种异体肌腱W形编织修复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肌腱W形编织修复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单侧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25~58岁,平均42岁。患者均为交通事故致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2周,中位时间6周。均为闭合性损伤。无肩关节周围骨折、血管、神经或邻近其他肢体关节损伤。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结合带线锚钉W形编织修复。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复查X线片及CT观察胸锁关节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Rockwood肩关节评分、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6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X线片及CT复查示胸锁关节对位满意。术后1年Rockwood肩关节评分为12~14分,平均13分;UCLA肩关节评分为28~34分,平均31分。术后1年,VAS评分较术前降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改良HSS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W形编织修复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能有效重建胸锁关节稳定性,保留生理性微动,获得满意疗效。
吴国忠陈守勃林三福王文怀
关键词:胸锁关节前脱位同种异体肌腱韧带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