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科
- 作品数:15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癫癎药物过敏综合征七例报告
- 2008年
- 吴冬科
- 关键词:高敏综合征药物不良反应儿童
- 老年高血压危险度分层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及缬沙坦的药物干预治疗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LA)的结合指数(BI)的变化,了解ACLA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及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年龄〉160岁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和30名健康者以及20名年龄〈60岁健康者ACLA的BI,对不同危险度分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ACLA的BI进行比较。对患病组60例患者予以缬沙坦80—160mg/d干预治疗6周,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ACLA的疗效。结果老年高血压中危、高危、极高危组ACLA的BI与健康组、低危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低危组与健康对照组ACLA的B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175岁与年龄〈75岁的两组健康者ACLA的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缬沙坦80—160mg/d治疗6周后,各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其中老年高血压中危、高危、极高危组ACLA的B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且危险程度越高,ACLA的BI下降越显著。结论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ACLA的测定对预测高血压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缬沙坦降压疗效显著,能改善高血压引起的内皮功能损害。
- 马云青吴冬科熊晶尹林
- 关键词:高血压抗心磷脂抗体
- 儿童手足口病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总结交流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8年5 ̄7月诊治的68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儿中,平均年龄3.2岁,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经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后,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 吴冬科杨明
- 儿童过敏性紫癜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002年3月~2007年8月128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均>2岁,平均发病年龄(8.2±2.9)岁者占77.8%,71.3%患儿于冬春季节发病,62.5%患儿有明确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胃肠道症状首发时21.3%发生误诊;②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紫癜,分布于下肢99.0%,臀部45.3%,上肢17.8%,38.6%反复出现,76.3%紫癜于1个月内消退,胃肠道症状及关节症状发生率是58.5%和45.5%;③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48.3%,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病理改变主要为I~III级(80.6%)。结论: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病,以消化道症状首发时易误诊,也较严重,紫癜性肾炎决定预后。
- 吴冬科
-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
- 外部性脑积水一例报告
- 1991年
- 患儿刘某,男,3个月,因发热一日,反复前囟膨隆半个月于1991年1月8日入院。患儿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T38.2℃同时伴前囟膨隆,在当地服抗菌素后。次日热退。前囟膨隆3月后消失,2日后前囟又复隆起,如此反复半个月,期间.患儿胃纳精神状态正常,无抽搐、呕吐等现象。查体:发育营养均佳,神智清。头围40.5cm;前囟4cm×4cm,轻度隆起,稍紧张;后囟0.5cm×0.5cm,骨缝轻度移开。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 刘兰兰唐家琪吴冬科章新兰周辅昔
- 关键词:外部性脑积水婴儿
- 血浆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14岁的原发性NS和健康体检儿童各40例,分别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结果患病组血浆vWF、D-D较健康对照组增高,血浆AT-Ⅲ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VWF是反映儿童NS高凝状态的早期敏感指标。
- 吴冬科杨明吴星恒
- 关键词:VWF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
- 血浆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关系及低分子肝素钙的药物干预治疗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关系,以及低分子肝素钙对儿童NS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用药物干预方法(双盲法)对40例NS患儿进行治疗,A组(20例)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治疗,B组(20例)在基本治疗基础上予以双嘧达莫片(潘生丁)口服抗凝,另选40例正常体检小儿做为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血浆vWF、D-二聚体、AT-Ⅲ、PT、APTT、血小板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胆固醇,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儿童NS患者较C组血浆vWF、D-二聚体增高,血浆AT-Ⅲ水平降低(P均<0.01)。A、B组治疗后血浆vWF及D-二聚体较治疗前下降,血浆AT-Ⅲ较治疗前上升(P<0.01或<0.05)。A组治疗后尿蛋白及胆固醇下降程度大于B组,白蛋白回升比B组明显,D-二聚体及vWF水平低于B组,AT-Ⅲ水平高于B组(P均<0.05)。结论血浆vWF是反映儿童NS高凝状态的早期敏感指标,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改善儿童NS的高凝状态。
- 吴冬科杨明吴星恒
- 关键词:儿童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钙
- 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谱的改变
- 2000年
- 吴冬科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 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50例(老年房颤组),非房颤患者75例[包括健康体检者35例(健康对照组)和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或卒中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40例(窦性心律组)],同时选择40例年龄<60岁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非老年房颤组)。测定4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老年房颤组高于非老年房颤组,窦性心律组高于健康对照组,老年房颤组与非老年房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4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凝血-纤溶活性有明显变化,存在血栓前的高凝状态。
- 马云青吴冬科郑泽琪
- 关键词:非瓣膜病性房颤高凝状态老年人
-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01年
- 吴冬科
- 关键词: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