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江
- 作品数:152 被引量:499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构建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固氮菌
- 2018年
- 为获得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的功能菌株,促进新型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开发,以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的竞争结瘤能力强的大豆根瘤菌菌株YA-1和耐酸性菌株BQ-2为材料,按照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针对融合子采用全氮比色法测定其固氮能力,利用BOX-PCR生物学技术评价其竞争结瘤能力,以GGE双标图的数学模型绘制出融合子和p H环境图标,进行融合子耐酸性状和稳定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供试菌株原生质体易于融合,连续传代10次后,共获得稳定融合子5株。固氮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融合子YB-3生物固氮量最高,较出发菌株YA-1和BQ-2有显著的提高;融合子在竞争结瘤能力方面对两出发菌株进行了平衡,接种融合子YB-3菌株图谱与结瘤菌株图谱一致性较高,其占瘤率最高为95%,菌株竞争结瘤能力强于土著根瘤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菌株耐酸性顺序为YB-2> YB-3> BQ-2> YB-4> YA-1> YB-5> YB-1,稳定性顺序为YB-5> YB-3> YB-1> YA-1> YB-2> YB-4> BQ-2,耐酸性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融合子菌株为YB-3。综合比较而言,获得了一株表现出双亲优良性状的集高固氮、竞争结瘤能力强且耐酸性的新型固氮菌YB-3。
- 王金生王君吴俊江刘庆莉王树林张鑫魏岚岚
- 关键词:根瘤菌原生质体融合BOX-PCR
- 大豆对SMV<,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本实验中高抗SMV<,1>株系黑农39为母本,高感SMV<,1>株系品种合丰2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对F<,1>F<,2>代接种SMV<,1>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学...
-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谢华郝连林
- 关键词:大豆RAPD技术抗性基因大豆花叶病毒
- 文献传递
- 植物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策略被引量:11
- 2004年
-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对抗病育种和抗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已克隆出的基因研究表明,大多数的抗病基因都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如NBS,LRR,LZ,STK和TIR等)。根据这些保守区域设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技术已经获得很多的RGA,然后以此为探针筛选DNA或cDNA文库,最终可获得抗病基因的候选克隆,这就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同源序列克隆技术。文章简述了对抗病基因的结构特征,同源序列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策略。
- 刘杰刘丽君吴俊江陈伊里
- 关键词:抗病基因克隆
- 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为了解决免耕减产、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试验通过设置免耕和传统垄作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2013—2016年连续4年大豆玉米轮作免耕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免耕技术推广及黑龙江省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保障。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持续轮作免耕条件下0~7.5、7.5~15、15~22.5、22.5~30 cm土壤养分指标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垄作处理,且耕作对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耕作对土壤容重影响显著,免耕处理各层土壤容重高于垄作处理,免耕处理15~22.5 cm与22.5~30 cm土层之间容重差异不显著,而垄作处理各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与垄作相比,2013年和2015年免耕大豆增产率分别为16.37%和25.33%,2014年和2016年免耕玉米产量增产率分别为0.88%和9.50%。大豆玉米轮作免耕较垄作平均节约成本640元/hm^2,平均增收2220元/hm^2。
- 盖志佳吴嘉彧张敬涛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赵桂范陈磊吴俊江
- 关键词:大豆玉米轮作免耕垄作土壤养分
- 一种大豆种质资源耐密性鉴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豆种质资源耐密性鉴定装置,包括驱动器外壳,所述驱动器外壳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雷达探测器,所述雷达探测器的上端面四角位置均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输出端贯穿雷达探测器的四角位置固定...
- 王金生吴俊江马力蒲国锋季妮娜夏晓雨何雯瑾
- 大豆品种绥农10抗疫霉根腐病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SSR标记被引量:8
- 2010年
- 用子叶法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分析抗病亲本绥农10和感病寄主Williams的杂交F1、F2、F3的抗病性。结果表明,F1单株均表现为抗病;F2群体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由F2感病单株衍生出的F3株系均表现感病,F2抗病单株衍生出的F3株系抗感分离株系比值符合1∶2;说明绥农10中对大豆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1对单显性基因控制,将该抗病基因拟名为RpsSN10。用500对大豆SSR引物和124株绥农10/Wil-liamsF2分离群体对RpsSN10基因进行定位,将RpsSN10基因定位在F连锁群上,其中标记Satt423和Satt149与RpsSN10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9.8cM和11.2cM,并分别位于目的基因的两侧。
- 于安亮徐鹏飞王金生张淑珍吴俊江李文滨陈维元李宁辉范素杰王欣姜良宇
- 关键词:大豆大豆疫霉根腐病SSR标记抗性遗传抗病基因
-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推导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利用课题组在黑龙江省分离鉴定的8个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race1、race3、race4、race5、race9、race13、race44、race54)对黑龙江省曾经大面积推广种植的44个大豆品种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对8个生理小种分别有45.5%、29.5%、40.9%、43.2%、36.8%、45.5%、31.8%、72.7%表现抗性或中间类型,共产生37种反应型;通过基因推导,合丰-44,绥农-12可能含有Rps1c基因或Rps1a+Rps1c、Rps1c+Rps6、Rps1c+Rps7的基因组合;黑河-32可能含有Rps1a+Rps1d的基因组合,其它品种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表明黑龙江省存在丰富的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种质资源。
- 徐鹏飞姜良宇李文滨张淑珍陈维元吴俊江李岑邱丽娟常汝镇王金生
- 关键词:大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基因推导
- 大豆营养高效利用型品种筛选被引量:6
- 2020年
- 为了准确获得大豆营养高效利用型品种,设置施肥和不施肥2个处理,采用5种指标营养利用因子的评价方法对40个大豆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利用GGE双标图数学模型方法对初筛结果进行综合评比鉴定。结果表明:黑农63、黑农58、垦丰4、黑农46、合农75、黑农44、KF102、131560-29、131560-45、黑农64、黑农56、黑农34、黑农68、黑农82、黑农80和黑农85在多指标综合鉴定中表现出具有较高的营养高效利用能力。针对初筛结果利用GGE双标图数学模型方法综合对比得出131560-29、黑农68、黑农64和黑农75在多环境及多指标鉴定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营养高效利用能力。该结果为适于黑龙江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节本绿色大豆生产提供了重要材料。
- 王金生闫晓艳吴俊江蒲国锋刘庆莉
- 关键词:大豆GGE双标图
- 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在黑龙江垦区852农场研究了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机械阻力等土壤物理特性及对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为中长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09年进行,轮作顺序为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和玉米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处理为免耕、灭茬还田、旋耕还田和传统耕作;玉米试验圃(前茬为大豆)处理包括免耕、直播还田、旋耕还田和传统耕作。结果表明: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免耕和灭茬还田处理生育前期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传统耕作低3.38℃和2.6℃,玉米圃(前茬为大豆)免耕和直播处理同期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传统耕作低1.93℃和1.39℃;春季播种期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免耕和灭茬还田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高于传统耕作9.3%和4.8%,玉米试验圃(前作为大豆)免耕和直播还田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高于传统耕作16.0%和12.6%;此外,免耕模式的5~20 cm深度的土壤容重和0~25 cm的土壤机械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是均未达到对作物根系生长产生抑制的阀值;免耕和灭茬/直播还田模式前期的耕层低温并未对产量构成不利影响,与传统耕作相比并未显著减产。
- 林蔚刚吴俊江董德健钟鹏王金生周全
- 关键词:免耕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机械阻力大豆玉米
-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菌核病抗性评价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离体叶柄接种法,利用大豆菌核病分离物jia30和jian29对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286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89份材料中,对jia30和jian29均表现抗性的材料有34份,占供试材料的11.8%;抗菌核病菌株jian29的材料50份,占供试材料的17.4%;抗菌核病菌株jia30的材料62份,占供试材料的21.6%。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辽宁、黑龙江和吉林存在较多的抗大豆菌核病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 董利东王金生吴俊江李文滨邱丽娟常汝镇徐鹏飞张淑珍
- 关键词: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大豆菌核病抗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