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金

作品数:2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骶管
  • 11篇小儿
  • 11篇吗啡
  • 10篇麻醉
  • 8篇氯胺酮
  • 7篇镇痛
  • 6篇手术
  • 6篇骶管麻醉
  • 5篇芬太尼
  • 4篇瑞芬太尼
  • 4篇骶管注入
  • 4篇插管
  • 3篇术后
  • 3篇术前
  • 3篇气管
  • 3篇麻醉处理
  • 3篇宫外
  • 3篇宫外孕
  • 3篇宫外孕患者
  • 3篇超前镇痛

机构

  • 2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沈阳市妇婴医...

作者

  • 25篇吕金
  • 12篇陈卫民
  • 6篇崔健君
  • 4篇陈培红
  • 4篇于桂杰
  • 3篇陈平健
  • 3篇陈华
  • 2篇刘嵘
  • 1篇吴秀英
  • 1篇孟凌新
  • 1篇李树森
  • 1篇龙明生
  • 1篇刘东俊
  • 1篇张妍
  • 1篇沈洁
  • 1篇张锦
  • 1篇张正罡
  • 1篇赵希武
  • 1篇邱鹏

传媒

  • 6篇实用药物与临...
  • 3篇辽宁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日本医学介绍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今日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1998
  • 1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骶管内新斯的明对小儿术后康复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伍用吗啡对小儿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 4~ 12岁 ,ASA为Ⅰ Ⅱ级 ,行下腹部手术的小儿 40例为研究对象 ,以静吸复合加骶管麻醉 (骶管注入编号为① /②之一的 1%lidocaine 0 .6ml/kg) ,随机双盲法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 ,每组 2 0例 :Ⅰ组 (M组 )Mor 0 .0 2 5mg/kg ;Ⅱ组 (N0 .0 2 M组 )Neo 0 .0 2mg/kg +Mor 0 .0 2 5mg/kg。术后 2、4、8、12、2 4小时对其进行VAS镇痛评分 ,并观察呼吸循环功能状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指征 ,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MAP、HR、SpO2 、RR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Ⅱ组术后VAS镇痛评分明显低于Ⅰ组 (P <0 .0 5) ,且Ⅱ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1)。结论 小儿骶管注入新斯的明 0 .0 2mg/kg +吗啡 0 .0 2 5mg/kg ,不但能增强吗啡 0 .0 2 5mg/kg的镇痛效果 ,而且明显减少吗啡的副作用 。
于桂杰吕金陈卫民刘嵘
关键词:小儿康复吗啡骶管麻醉术后镇痛
剖宫产使用生物蛋白胶致严重过敏性休克二例被引量:6
2007年
吕金陈卫民
关键词:生物蛋白胶过敏性休克剖宫产手术创面渗液异体蛋白病例报道
小儿术前应用不同剂量氯胺酮的超前镇痛效果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术前肌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小儿骶管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探讨氯胺酮超前镇痛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级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分为3组,术前分别肌注氯胺酮1mg/kg、2mg/kg及0.9%NaCl1ml;手术结束时行骶管阻滞,注入0.8%利多卡因和0.02mg/kg吗啡的混合液,容积为0.6ml/kg。观察术后2、4、8、122、4h疼痛情况,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记录各时点的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术前肌注氯胺酮1mg/kg能增强骶管阻滞的镇痛效果,而肌注氯胺酮2mg/kg临床作用与之相似,但副作用却显著增高。结论术前肌注氯胺酮1mg/kg能增强骶管吗啡的镇痛效果,并可减少吗啡的副作用。
吕金陈平健于桂杰陈卫民
关键词:氯胺酮吗啡小儿骶管麻醉
宫外孕患者的麻醉处理
2006年
邵素娟蒋征文吕金崔健君
关键词:麻醉处理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急性失血急腹症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用药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单次静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对全身麻醉快速诱导窥喉和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合适的剂量。 方法   35例ASAⅠ—Ⅱ级的全麻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Ⅰ组 10例 ,Ⅱ组 12例 ,Ⅲ组 13例 ,在静注维库溴铵 0 1mg/kg ,异丙酚 1 5mg/kg后 ,3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 1,2 μg/k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为 2 0ml,输入时间大于 30s) ,6 0s后插管。连续监测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Ⅰ组患者插管后各项参数明显升高 ,持续到插管后 5min ,与用药前比较 ,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Ⅱ、Ⅲ组相比 ,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5 )。Ⅱ组患者插管后各项参数变化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Ⅲ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后血压明显下降 ,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瑞芬太尼 1 0
陈平健吕金邵素娟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插管血流动力学
1458例宫外孕患者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2005年
邵素娟蒋征文吕金崔健君
关键词:宫外孕麻醉手术
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下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结合脑组织线粒体形态学的改变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对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简单随机法分成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S组:入腹后只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但不阻断肝门血供;I/R组:肝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ISO组:肝I/R前60minISO预处理30min,后在空气中洗脱30min,再灌注24h迅速断头取前脑,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线粒体超微结构;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法测定S-100β蛋白含量。结果I/R组超微结构脑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内呈空泡状,线粒体形态及膜完整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1.52±0.26)μg/m1]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05)μg/m1](P〈0.05);ISO组线粒体仅有轻度肿胀,嵴及内膜间隙仍可见,S-100β蛋白ISO组[(0.79±0.21)μg/m1]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刘东俊吕金陈华沈洁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异氟醚药物作用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术后躁动的临床治疗
1998年
本文报告了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52例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术后躁动的临床治疗。轻度躁动者给予安定02mg/kg,iv或im;中度躁动者给予PCP1mg/kg,im;重度躁动者PCP+度冷丁1mg/kg,im。镇静效果满意,无意外并发症发生。
龙明生李树森赵希武吕金
关键词: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躁动术后
慢性神经痛大鼠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在脊髓上水平的抗伤害性作用及对吗啡耐受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机制及对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60 g,制备坐骨神经结扎模型并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n=8):B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0.9%盐水10μL;K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μg;M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和氯胺酮25μg。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天开始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用药7d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组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和NOS活性。结果与B组比较,C和K组脑干NO浓度升高,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浓度均升高;与C组比较,M组皮质、海马NO浓度升高,KM组海马、脑干中NO浓度降低;与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NO浓度均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K和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升高;与C和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可在脊髓上水平产生抗伤害性作用,并可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这可能与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的NO水平和NOS活性有关。
吕金陈华崔健君
关键词:神经痛吗啡氯胺酮吗啡耐受
小剂量吗啡加氯胺酮经骶管注入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超前镇痛效应
<正>目的探讨小剂量吗啡加氯胺酮经骶管注入的超前镇痛效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小儿,ASAⅠ~Ⅱ级,年龄4-10岁,体重15-40㎏,行择期下腹部手术,全部病例均无呼吸循环等系统合并症。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R组为...
吕金陈培红陈卫民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