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宝凤

作品数:39 被引量:38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9篇油气
  • 17篇盆地
  • 8篇新生代
  • 8篇油气成藏
  • 8篇成藏
  • 7篇油气藏
  • 7篇气藏
  • 6篇含油
  • 6篇含油气
  • 6篇柴达木盆地
  • 5篇南海北部
  • 4篇凹陷
  • 3篇动力学机制
  • 3篇动力学意义
  • 3篇应力场
  • 3篇油气系统
  • 3篇气系统
  • 3篇区域应力场
  • 3篇勘探
  • 3篇孔店组

机构

  • 31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九江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青海油田

作者

  • 39篇吕宝凤
  • 26篇夏斌
  • 7篇蔡周荣
  • 6篇袁亚娟
  • 4篇万志峰
  • 4篇王冉
  • 4篇倪金龙
  • 4篇施秋华
  • 3篇孙向阳
  • 3篇刘见宝
  • 2篇林玉祥
  • 2篇黄先雄
  • 2篇冯常茂
  • 2篇张光学
  • 2篇张莉
  • 2篇易海
  • 2篇李文铅
  • 2篇钟广见
  • 2篇张升平
  • 2篇张敏强

传媒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中国地质
  • 2篇桂林工学院学...
  • 2篇海洋通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及其油气意义被引量:18
2008年
南海北部深水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沉积-构造的差异性。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同一构造带上自西向东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在不同构造带上自北向南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这种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对烃源岩的发育类型、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裂谷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陆相烃源岩发育,以陆生陆储陆盖型成藏组合为主;裂后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较大,海生海储海盖型成藏组合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所占分量逐渐增多。推测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应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的主要来源,陆生海储海盖型、海生海储海盖型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应是深水区基本生储盖组合类型。
吕宝凤袁亚娟
关键词: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生储盖组合
关于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系统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2005年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系统在烃源供给、储集体系、成藏过程、系统结构、油气藏类型、油气藏定位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非常规性,天然气的易散失性及油气藏的非常规性说明其已不完全适合传统的研究和勘探方法。设想从供给域、输导域、储集域、封存域、压力域、地化域和配套性几方面对含海相碳酸盐岩的含油气系统进行研究和划分。
吕宝凤夏斌
关键词: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系统常规性
柴北缘东段石炭纪沉积特征及原型盆地恢复被引量:10
2012年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石炭纪时期,柴北缘处于"三洋夹两陆"的构造背景,经历了早石炭世的两次海侵和晚石炭世的持续海侵;受NWW向断裂系统的控制,盆地整体为昆仑弧后裂谷盆地,但由南向北构造发育特征表现为弧后陆表海盆地-陆表海盆地内低隆起-弧后裂谷盆地的组合特征。石炭系沉积以后,柴北缘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石炭纪后期变形强烈,原型盆地特征被彻底改造。
袁亚娟夏斌吕宝凤蔡嵩施秋华
关键词:石炭纪原型盆地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成藏基本要素及其配置性被引量:15
2008年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面平均海拔2800m,是该盆地第四纪沉积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生物气田区。该区第四系厚达3400m,以固结较差的砂、泥岩为组成特征,长期低温和沉积水体的高盐度等条件为生物气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砂泥岩互层的高度发育为生物气的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和封盖条件,更新世以来一直存在的同沉积背斜为生物气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充足的地下水和地下水的定向流动将生物气的生、储和封存体系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并构成了生物气聚—散的动态平衡。充足的气源供给、长期存在的圈闭、良好的封堵条件及其配置良好的区带是第四系生物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有利区带,例如该区北斜坡的涩北和台南地区为第四系生物气运移和聚集的最有利区带,易形成大气田,应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管志强夏斌吕宝凤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及其油气成藏意义被引量:28
2012年
本文从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在综合分析板块作用、壳幔作用、岩浆热事件、构造变形、沉积作用等地质作用特点及其相互印证与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了南海北部新生代主要构造事件和构造演化序列,提出受欧亚、印澳、太平洋3大板块的共同影响,南海北部新生代主要构造运动划分为礼乐运动、西卫运动一幕、西卫运动二幕、南海运动、南沙运动5次较为合适。其中礼乐运动使南海北部进入裂陷发展阶段,并产生NE走向小型断陷;西卫运动一幕使断陷进一步扩展;西卫运动二幕使南海北部由断陷向断坳转变,断陷走向向NEE向转变;南海运动使南海北部进入坳陷发展阶段;南沙运动使南海北部进入差异性区域沉降阶段,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南海北部这种构造演化序列造就了前古近系、古近系、新近系3层含油气结构层系及始新统湖相、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和中新统海相3套烃源岩,围绕3套烃源岩可形成"上生下储上盖"、"自生自储自盖"与"下生上储上盖"3类成藏组合和背斜、古潜山、地层-岩性等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及其复式油气聚集带。
吕宝凤殷征欣蔡周荣万志峰
关键词: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复式油气聚集带
中、新生代阿尔金山及其断裂系统的构造性质被引量:2
2008年
阿尔金山及其断裂系统由于在地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而受到广泛重视。以板块构造理论、造山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资料和野外地质考察,厘定了阿尔金山及其断裂系统的构造性质。认为阿尔金山及其断裂系统在三叠纪呈现左行走滑与挤压隆升的构造特征,早—中侏罗世呈现左行走滑与伸展的构造特征,晚侏罗世—白垩纪呈现左行走滑与挤压隆升的构造特征,古新世—始新世呈现右行走滑与伸展的构造特征,渐新世—第四纪呈现左行走滑与挤压隆升的构造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三叠纪和早—中侏罗世阿尔金断裂系统均为左行走滑,但成因机制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三叠纪的左行走滑是挤压应力场作用的结果,而早—中侏罗世的左行走滑却可能主要是伸展应力场作用的结果。
倪金龙汪劲草吕宝凤林玉祥夏斌
综合多种方法识别济阳拗陷反转构造被引量:2
2011年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声波时差进行剥蚀量的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性质判断构造应力性质。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地震反射特征呈现上凸下凹的外形,上部地层中间厚、两翼薄,且褶皱顶部遭受剥蚀,同相轴削蚀现象明显,下部地层保留了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钻井资料亦显示背斜核部遭受剥蚀;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剥蚀段明显错开。高青—平南断层发现了表征张性和压性环境的两类包裹体。多种方法相互约束可提高反转构造识别的准确率。
刘见宝夏斌吕宝凤袁亚娟施秋华
关键词:声波时差流体包裹体济阳拗陷地震反射特征
东营凹陷构造格局及其控油意义新认识(摘要)
<正>东营凹陷位于济阳坳陷的东南部,是济阳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由于济阳坳陷是我国重要的成油盆地,因此倍受地质学家的关注,先后有多名学者提出过不同的盆地成因观点。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盆地演化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印支期受N...
吕宝凤倪金龙夏斌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10年
以精细地震解释为依托,以平衡剖面技术为手段,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发展演化史及在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挤压+走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柴达木盆地形成北部、南部和西北部3大挤压走滑断裂系统,断裂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滑脱断层、反转断层等。平衡剖面复原表明,柴达木盆地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1)断裂在中新世(N1)定型;(2)断裂在上新世(N2)—第四纪(Q)期间发育形成;(3)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在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这些断裂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侏罗纪的扩张、古近纪的初步挤压反转、新近纪大幅度逆冲走滑、第四纪最终定型等阶段。
袁亚娟吕宝凤刘见宝郭峰施秋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模型
东海丽水-椒江凹陷构造样式与含油气远景
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西部,其沉降过程经历了裂陷期、坳陷期、抬升期及区域沉降期4个阶段.盆地构造样式复杂,具有半地堑-地堑式结构并存、频繁变化等特征,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铲式、坡坪式、多米诺式、'Y'型、...
夏斌张敏强万志峰孙向阳吕宝凤
关键词:构造样式油气勘探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