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南客

作品数:184 被引量:908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经济管理
  • 60篇社会学
  • 35篇文化科学
  • 33篇政治法律
  • 8篇哲学宗教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3篇文化
  • 34篇社会
  • 32篇城市
  • 15篇代人
  • 14篇现代人
  • 12篇社会学
  • 11篇人格
  • 11篇主义
  • 9篇心理
  • 9篇农村
  • 9篇公共
  • 9篇公共文化
  • 8篇城乡
  • 7篇实证
  • 6篇都市
  • 6篇生活质量
  • 6篇文化产业
  • 5篇实证分析
  • 5篇文化服务
  • 5篇文化经济

机构

  • 126篇江苏省社会科...
  • 46篇南京市社会科...
  • 17篇河海大学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金陵职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江苏省交通运...
  • 1篇江苏省老年学...
  • 1篇南京市民政局

作者

  • 179篇叶南客
  • 20篇唐仲勋
  • 11篇颜玉凡
  • 9篇李芸
  • 5篇韩海浪
  • 5篇丰志勇
  • 5篇张卫
  • 4篇李惠芬
  • 2篇郑琼洁
  • 2篇黄南
  • 2篇许益军
  • 2篇项光勤
  • 2篇周蜀秦
  • 2篇谭志云
  • 2篇赵德兴
  • 1篇吕德雄
  • 1篇梁勇
  • 1篇程晔
  • 1篇钱兵
  • 1篇陈正奎

传媒

  • 15篇南京社会科学
  • 14篇学海
  • 9篇江海学刊
  • 8篇群众
  • 8篇社会学研究
  • 6篇社会科学研究
  • 5篇江南论坛
  • 5篇学习与实践
  • 5篇社会科学
  • 5篇唯实
  • 4篇江苏社会科学
  • 4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江苏改革
  • 3篇江苏行政学院...
  • 3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浙江学刊
  • 2篇青年探索
  • 2篇新东方
  • 2篇人口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2篇2003
  • 8篇2002
  • 15篇2001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相互融合发展,都市圈的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合力、硬实力及软实力三个方面,构建涵盖36个指标的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据此对国内六大都市圈的竞争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东、中、西部地区都市圈的现状,分别探讨相应的竞争力提升战略,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叶南客丰志勇倪振林
关键词: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
略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大过渡
1995年
略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大过渡叶南客一、大过渡时代的文化困惑与再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绵延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它适应于血缘或宗法式的小农经济。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其基本内容就是等级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宗法制度。鸦片战争的炮...
叶南客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化辛亥革命传统文化文化变迁文化冲突
“三社联动”的内涵拓展、运行逻辑与推进策略被引量:36
2017年
个体化变迁深刻改变着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使得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形势。"三社联动"作为近年来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三社联动"的协调机制主要体现在街道-社区两级主体之间,协作机制主要体现在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之间,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各主体间的联动过程。推进"三社联动",要求通过政府体制创新,加快社区的本质重构;专业社会组织导入与本土组织培育并举,实现社区的再组织化;双向整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升社会工作者工作能力和水平。
叶南客
关键词:个体化社会治理
“生活本体论”的回归与重构
2017年
党的十九大的最重要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了新时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断和确定了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学术研究要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本刊围绕"创造美好生活的学理基础"发表一组文章。《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滋养》一文提出,当前学界的一项重大理论任务就是如何依据"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相统一的原则,科学阐释符合我国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含义及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如何从生活的逻辑出发,以提升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超越经济范畴的"广义社会供给侧"结构改革;如何提升生活主体的素质和发挥"生活方式效益",实现美好生活社会建构和生活者自我建构的统一。《"生活本体论"的回归与重构》和《"生活本体论"建构的理论基石及其意义》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王雅林教授的专著《回家的路:重回生活的社会》作出了理论回应,前者把该书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创新概括为"四个为什么",指出作者基于文化自信,所建立的"生活本体论"社会概念解释框架是对西方社会学主客体"二分研究范式的超越,为我国实现以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概念基础,后者在梳理马克思及中外学术史的基础上指出该书从方法论上超越结构论和建构论,基于关系论的理论策略和整体论的学术立场,建构"生活本体论"社会范畴的科学合理性。最后一篇《创造美好生活应从寻找生活真相开始》一文指出,如何界定生活范畴是对社会学家智慧的挑战,强调了如何解释生活真相(生活事实)、从而把握美好生活生成规律的重要性。
叶南客
关键词:现代文明社会历史条件
“十五”时期江苏文化发展展望被引量:1
2002年
叶南客
关键词:文化发展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实困境的开解——基于王阳明“致良知”中德育方法论思想的考察被引量:8
2016年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认知主体能力不足、情感认同度不高、行为意向不强等现实困境。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失衡、认知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割裂、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抽离是造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实困境的主要原因。以王阳明"致良知"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方法论资源,可以为开解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提供有益启示。
叶南客肖伟华
关键词:致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实践教育
新世纪南京老年人生活将出现五大变迁
人口老龄化是20世纪末最突出的社会现象,因为它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在南京,老年人口的增长也以快于其它各类人口群体的增幅而迅速增长,到1999年南京城市人口的老龄化系数已达到14%左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社...
叶南客
文献传递
中国12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兼论南京都市圈提升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相互融合发展,都市圈的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合力、硬实力及软实力三个方面,构建涵盖39个指标的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据此对国内12大都市圈的竞争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比较结果提出提升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策略。
叶南客丰志勇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
城市社区发展与产业转型的新增长点——江苏社区服务业的成长与展望
1999年
社区服务作为我国民政社会福利工作与社区发展和街道工作相结合的产物,产生于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服务事业被正式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内容。 江苏社区服务工作历经探索起步(1986~1988)、量态发展(1988~1993)和巩固提高(1993年起)三个发展阶段。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努力,江苏社区服务已成为融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为广大居民认知和依赖的事业。
叶南客张卫
关键词:社区服务业产业转型下岗职工社会福利
李顺大造屋之后
1985年
李顺大是作家高晓声笔下的一个农民形象,他奋斗了大半辈子,唯一的一个追求目标,便是造屋。现在,李顺大们已经住进了新屋,他们又进一步追求什么呢?
唐仲勋叶南客
关键词:农民形象高晓声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