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64排螺旋
  • 3篇64排螺旋C...
  • 2篇低剂量扫描
  • 2篇性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灶性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局灶性病变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关节
  • 2篇肝脏
  • 2篇肝脏局灶性病...
  • 2篇病变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卞柳利
  • 6篇姚利华
  • 4篇金彪
  • 3篇王永杰
  • 3篇李君
  • 2篇曾凡勇
  • 2篇李晓燕
  • 2篇张海兵
  • 1篇吴斌
  • 1篇王岩
  • 1篇周柱玉
  • 1篇许建荣
  • 1篇路青
  • 1篇蔡建国
  • 1篇龚汀
  • 1篇钟喨
  • 1篇刘昌海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腕关节CT检查中的低剂量扫描条件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腕关节低剂量扫描中的最佳条件和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常规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及其他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分为3组,低剂量A组扫描条件120 k V/60 m As,低剂量B组扫描条件100 k V/40 m As,对照组扫描条件120 k V/100 m As。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处理后,分析3组扫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差异以及辐射剂量高低等各数据。结果对照组、低剂量A组、低剂量B组CT剂量指数分别为(5.48±0.35)、(3.20±0.26)、(1.33±0.16)m Gy,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88.1±2.6、56.0±1.3、23.4±1.5,主观评分为4.70±0.65、4.12±0.93、3.39±0.57。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两低剂量组组间比较主客观CT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A组、低剂量B组较对照组图像,在骨质、软组织、伪影及三维重建方面等主观分略有下降,但是得分均值在3分以上,同时辐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当扫描条件降至100 k V/40 m As,随着患者剂量下降,主观评分下降,但低剂量下的图像重建(VR、MPR)所得三维图像仍能较好显示解剖关系,能准确显示腕关节创伤空间信息,符合临床需要,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保护了患者。
蔡建国金彪李君李晓燕姚利华卞柳利
关键词:腕关节多层螺旋CT低剂量
64排CT不同重建方法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螺旋CT资料,均对桡骨下端进行轴位MPR、矢状位MPR、冠状位MPR、容积重建(VR)成像,比较不同重建方法所得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42例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中,轴位MPR、矢状位MPR、冠状位MPR、VR图像对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64.3%、90.5%、83.3%、52.4%。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矢状位MPR及冠状位MPR优于轴位MPR及VR图像(P>0.05)。矢状位MPR与冠状位MPR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轴位MPR与VR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结论螺旋CT的MPR图像可准确地检出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矢状位MPR及冠状位图像显示骨折线更清楚,需重点观察,轴位MPR图像对骨折显示率低,VR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有时难于判断。
李君金彪刘昌海曾凡勇龚汀李晓燕卞柳利吴斌
关键词:骨折
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图像重建技术对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经KUB、IVP、B超及16层螺旋CT平扫加多平面重建技术的检查,分析16层螺旋CT平扫加图像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结石检出率的优势。结果 30例中B超检出12例,检出率40%。KUB检出7例,可疑3例,检出率23.3%。IVP检出14例,检出率46.7%。16层螺旋CT平扫和MPR重建检出30例,检出率100%。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和MPR对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患者是一种既简便、快速、安全,又检出结石率高的检查方法,而且能同时显示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及继发的改变,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卞柳利王永杰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
64层CT低剂量技术在肺炎复查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肺炎复查患者随机分2组行64层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评价2组方法扫描的图像质量和接受辐射剂量的高低。结果:低剂量组的图像质量良好,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纵隔窗图像噪声略粗,但不影响诊断。低剂量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大大低于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分别下降了75.8%和79.2%左右。结论:低剂量CT扫描完全可以应用于肺炎复查患者,可降低辐射剂量。
卞柳利姚利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4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低剂量组使用30m L对比剂,常规剂量组使用70m L对比剂。比较两组患者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和误诊率。结果常规剂量组肺静脉血管强化CT值较低剂量组显著较高(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较常规剂量组43.75%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在图像质量以及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与使用常规剂量无显著差异,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姚利华金彪卞柳利王永杰
关键词: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
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常见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SFLL)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Signa 1.5T磁共振扫描机(MR)对142例共158个SFLL进行屏气磁共振加权成像(DWI),b=500s/mm2,所有病灶包括未成熟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2例,肝细胞肝癌(HCC)74例,胆管细胞癌26例,肝转移癌39例。分析各类病灶的DWI信号强度、ADC值及其差异。结果 24个病灶表现为高信号,132个病灶表现为稍高信号,2个病灶表现为等信号。未成熟肝脓肿、FNH、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癌的ADC值(×10-3 mm2/s)分别为(1.48±0.23)、(1.75±0.26)、(1.23±0.43)、(1.47±0.35)、(1.36±0.33)。FNH与其他SFLL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成熟肝脓肿与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癌、转移癌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信号强度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张海兵金彪周柱玉卞柳利曾凡勇王岩
关键词:肝疾病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及防护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似副鼻窦病变儿童分组分别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并作冠状位重建,分析两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及辐射剂量的高低。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CT图像质量良好,无明显差异,图像噪音略增粗,不影响诊断质量,但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适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的检查,有利于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姚利华卞柳利
关键词:鼻窦儿童
64排螺旋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与肘关节常规CT扫描比较,分析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就诊的48例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扫描,根据不同体位扫描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体位改进优化)与对照组(常规体位),各24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CT单次扫描X线辐射剂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肘关节CT扫描图像质量优率、优良率分别为83.33%、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单次扫描平均X线辐射剂量(7.05±0.42)mGy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53±1.37)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体位后的肘关节CT扫描相比常规体位扫描具有图像质量优良率高、X线辐射剂量少特点,可作为上肢不能上举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CT扫描首选体位。
卞柳利姚利华
关键词:肘关节64排螺旋CT图像质量
ADC值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3例共187个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行常规MR扫描的同时增加b=0、500(s/mm2)扩散加权序列,图像经后处理拟合出ADC图,分析并比较各类病灶ADC值。结果良性FLL的ADC值分别为:肝囊肿(n=26)(3.21±0.22)×10-3mm2/s、成熟肝脓肿(n=18)(2.12±0.81)×10-3mm2/s、不成熟肝脓肿(n=7)(1.46±0.22)×10-3mm2/s、肝血管瘤(n=23)(1.92±0.36)×10-3mm2/s、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n=8)(1.75±0.26)×10-3mm2/s。恶性FLL的ADC值分别为:肝癌(n=57)(1.23±0.43)×10-3mm2/s、胆管癌(n=12)(1.47±0.35)×10-3 mm2/s、转移癌(n=36)(1.36±0.33)×10-3 mm2/s。良恶性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40±0.79)×10-3mm2/s、(1.29±0.4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ADC值以1.59×10-3mm2/s为界值,诊断恶性FLL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2%、82.8%和83.7%。良性组中血管瘤和FN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中肝癌、胆管癌及转移癌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定量评估FLL能明显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张海兵钟喨许建荣路青卞柳利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表观扩散系数肝局灶性病变
头颈部3D-CTA智能触发监测点的合理选择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选取不同智能触发监测位置在多层螺旋CT头颈部3D-CTA成像影响。方法:选择疑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来我科作头颈部CTA检查患者78例,根据监测点不同随机分成升主动脉组和主动脉弓组。通过两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生对两组重建CTA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以及比较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处、颈总动脉舌骨处、大脑中动脉处、基底动脉处强化CT值。结果:升主动脉组CTA重建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主动脉弓组。升主动脉组血管强化明显差于主动脉弓组。结论: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对头颈部3D-CTA扫描质量有显著的影响,监测点在主动脉弓部时头颈部血管强化最好,重建后各级分支显示满意。
姚利华卞柳利李君王永杰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血管造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