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博
- 作品数:117 被引量:57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与面听神经功能保留(310临床研究)
- 目的:总结了听神经瘤治疗的经验,分析了术中面、听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共对310例听神经瘤,30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经迷路入路.其中148例进行了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的监测.结果:显微手...
- 卜博许百男周定标张远征余新光魏少波
- 关键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诱发肌电图面神经
- 文献传递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附237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颈动脉阻断后脑灌注状态的经验,探讨术中转流指征。方法对237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行术中SEP监测,采用胫后神经刺激,记录双侧皮质SEP。将P40波幅下降50%作为脑缺血的预警信号,潜伏期延长3ms作为参考。结果P40分为Ⅰ型(波形无变化)142例,Ⅱ型(波形变化但逐渐恢复)81例,Ⅲ型(波形变化且无恢复)11例,Ⅳ型(波形扁平且无恢复)3例,Ⅴ型(波形消失)0例。对9例波幅下降>50%且升高血压后无恢复的Ⅱ型病人及14例Ⅲ、Ⅳ型病人行转流。本组术后均未出现脑缺血性并发症。结论SEP监测十分敏感,可提示颈动脉阻断后的脑灌注状态,了解是否需行转流,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的理想手段。
- 姜燕卜博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硬膜外入路处理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硬膜外入路切除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 1月采用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为主的三叉神经鞘瘤23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6 ~ 63岁,平均46.2岁.23例患者均采用耳前颞下硬膜外入路,肿瘤向眶内生长的2例行额颞眶颧-硬膜外入路;其余病例均行颧弓-额颞硬膜外入路.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增强扫描,此后如果患者术中有肿瘤残留,每6个月随访复查1次,没有肿瘤残留的患者每8~12个月随访复查1次.结果 患者术后住院天数7~13d,平均8.5d.肿瘤2例来源于眼支,2例来源于上颌支,5例来源于下颌支,14例来源于半月节.肿瘤21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全切除率91.3%.患者随访3个月至4年,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面部麻木症状加重8例,好转10例;面部疼痛3例术后均好转;复视病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均好转;听力障碍1例好转,1例较术前加重.术后新发面部麻木2例,新发颞肌萎缩3例;1例患者2年后复发,行伽马刀治疗.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硬膜外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手术损伤小、反应小、并发症少,有利于三叉神经、展神经、滑车神经、颈内动脉损伤的保护.
- 冯世宇卜博余新光陈晓雷张艳阳赵然任贺成孟祥辉周涛周定标
- 关键词:三叉神经神经鞘瘤海绵窦
- 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监测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关系分析
- 2002年
- 目的 :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以及术中监测时的电刺激强度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 ,在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基础上 ,分析影响面神经预后的因素。方法 :报告了 130例听神经瘤 ,12 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1例采用经迷路入路。术中使用Viking 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 ,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结果 :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 ,面神经解剖率为 94 6 1%。刺激量由大到小 ,距离由远及近 ,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结论 :长期随访发现诱发面肌肌电图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 ,阈刺激或接近阈刺激可诱发出肌电图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 卜博周定标许百男张远征余新光魏少波
- 关键词:听神经瘤面神经电刺激预后
- 颅颈交界畸形不恰当后颅窝减压术后的修正治疗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畸形患者在不恰当后颅窝减压术后运用术中CT导航下翻修手术的治疗特点。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翻修手术治疗不恰当扩大后颅窝减压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例患者行术中CT导航下后路部分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4例难以复位仅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1例二期行经口齿状突磨除术。随访9个月-2年,平均17个月。术后6个月CT、MRI复查显示12例患者固定植骨融合满意,7例脊髓空洞有好转,3例小脑下垂均好转;McCormick分级为I~Ⅲ级;Karnofsky预后评分为80~100分。结论对于ChiariI型畸形、脊髓空洞伴有颅颈交界畸形患者,应行适当范围的后颅窝减压并同时枕颈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于不恰当的扩大后颅窝减压术后的患者,行术中cT导航下枕颈复位固定植骨融合翻修手术效果满意。
- 李翀余新光陈利锋卜博许百男周定标
- 关键词:CHIARII型畸形术中CT
- 动脉辅助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脑深部动静脉畸形二例被引量:2
- 2019年
- 脑深部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治疗难点。笔者成功实施了2例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脑深部AVM。2例AVM均完全治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对于脑深部直径≤3cm、破裂、单一静脉引流的AVM,经静脉入路可能达到治愈性栓塞的目的。
- 马玉栋李波芦戬徐正虎姜金利卜博余新光周定标
- 关键词:脑深部静脉引流经静脉入路预后良好动静脉畸形
- 高分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显示的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分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成分的显示效果,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判断斑块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对26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术前高分辨MRI 4种不同序列的影像(T1WI、T2WI、PDWI和3D TOF)与斑块标本病理进行逐层对照,分析斑块内不同成分的MRI影像特点。结果获得斑块28块,切为238段,主要分布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以复杂斑块为特征的Ⅳ~Ⅴ型58段(24.37%)和Ⅵ型79段(33.19%)为主;斑块内纤维帽主要表现为TOF序列的带状低信号,钙化和纤维化组织分别表现为在各序列影像上的不规则低信号和不特定信号,脂质池和坏死核呈T1WI、PDWI和3D TOF序列的等至稍高信号,近期出血表现为T1WI、T2WI和PDWI序列的明显高信号。结论高分辨MRI不仅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测定,通过多序列影像联合分析还可以分辨斑块内部不同成分,有助于术前对斑块稳定性的判断。
- 李树合周定标娄昕袁晓玲孙同柱余新光佟怀宇卜博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
-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治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提高对肠源性囊肿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1例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磁共振(MRI)特点和手术结果。结果 发现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病理征阳性,9例伴有神经根痛,2例病程大于3年者,症状发作性出现,可自行缓解。MRI可清晰显示囊肿及其周围结构。囊肿通常表现为稍长T1 、长T2 均匀信号。11例中8例全切,3例次全切,残留与脊髓粘连甚紧之小片囊壁。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发生于颈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常伴有脊椎畸形。MRI是最方便有效的检查工具。手术切除囊肿,神经功能多能恢复。
- 乔广宇张远征周定标卜博周涛孙正辉
- 关键词:肠源性囊肿手术MRI
- 基于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的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1
- 2015年
- 神经解剖复杂、难以掌握。手术操作相对较难,对精细程度及微创的要求高,且其解剖及手术教学培训的手段有限。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及教学中已有报道,而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则少有报道。文章介绍了基于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计划平台,实现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同时,详细阐述了其在神经外科手术及教学中的作用、优势及其应用前景。
- 孙国臣余新光陈晓雷李安民朱儒远李钢卜博许百男
- 关键词:虚拟现实神经外科教学
-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附143例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小儿颅脑损伤临床常见,我们自1989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432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43例,占32.8%,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85例,女性58例。年龄3月~3岁15例,4~7岁42例,8~12岁66例,13~15岁20例...
- 贺宝荣张远征卜博
- 关键词:颅脑损伤儿童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