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天花

作品数:2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文化
  • 5篇女性
  • 5篇文学
  • 3篇叙事
  • 3篇英雄史诗
  • 3篇史诗
  • 3篇女性写作
  • 3篇写作
  • 3篇蒙古族
  • 3篇蒙古族文学
  • 3篇蒙汉
  • 3篇教学
  • 3篇古族
  • 3篇一带一路
  • 2篇性别
  • 2篇性别研究
  • 2篇视域
  • 2篇双语
  • 2篇探询
  • 2篇题材

机构

  • 18篇赤峰学院
  • 5篇南开大学
  • 2篇温州职业技术...
  • 1篇温州大学

作者

  • 22篇包天花
  • 3篇乔以钢
  • 2篇刘坛茹
  • 1篇王高飞

传媒

  • 10篇赤峰学院学报...
  • 2篇西部蒙古论坛
  • 1篇黄河.黄土....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社会科学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大观(论坛)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与弘扬的必要性、重要性愈发凸显。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提升人文素养、继承文化遗产等普遍意义,也担负着推动蒙古族民众的国家认同以及文化认同等特殊使命。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多所蒙古族中小学生汉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教育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估多个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要推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应当从提升学习主体兴趣,建立健全语文教学评估体系,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建立多方合作机制等几个角度尝试改革与创新。
包天花
关键词:汉语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英雄史诗的影像化书写与文化建构——影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蒙古王》比较研究
2010年
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执导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俄罗斯导演谢尔盖·博德洛夫的《蒙古王》作为不同民族主创人员拍摄的同一题材影片,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差异。本文从人物形象塑造、美学风格及文化建构三个角度对这两部影片进行比较研究。
包天花
关键词:文化建构
游牧民族的文化乡愁——鲍尔吉原野民族题材散文综论被引量:1
2016年
鲍尔吉原野民族题材的散文是一种文化乡愁的抒发和表达,弥漫着浓郁的游牧民族气息,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其乡愁书写,一方面通过"原乡"的构筑,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和恒久意义,表现出创作主体对游牧文明的深深眷恋与文化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又以"怨乡"的方式,完成其对社会、历史以及民族文化的思辨审美,体现出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从而使其散文带有某些智性的光辉。
包天花
关键词:游牧文化民族题材文化乡愁
蒙汉双语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特殊性、问题及改革探询
2013年
在蒙汉双语专业中,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授课对象、培养目标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在国内开设蒙汉双语专业的几所高等院校中,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相对较高,但教学却普遍存在课时少,教材不配套,教学方法僵化、陈旧等问题.这样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开设专业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具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调整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包天花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新时期女性成长小说的叙述声音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对新时期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叙述声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性别文化体制下,女性写作主体对文本叙述策略的把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女性在社会文化中"他者"的境遇及话语体制存在的男性中心意识,她们依然无法彻底摆脱被男权文化制约的叙述困境。
包天花
关键词:女性成长小说叙述声音
“一带一路”背景下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储备问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一带一路"为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便显得尤为重要。对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人才培养与储备现状的统计调查,可为内蒙古"一带一路"语言战略规划、语言人才库的建设提供必需的信息和数据;对蒙古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深入分析,可为民族语言转化为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提供理论指导;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要求,从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几个方面探讨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对策,有益于相关方面全方位、有针对性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
包天花
关键词:蒙汉双语
民族·性别·历史叙事——重读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被引量:1
2011年
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及其性别表述,敞开了文本在多重话语缠绕下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诉求。从民族和性别的角度考察可以看到,一方面,小说对主要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传统的性别定位;另一方面,作者在修改版中借助于对人物民族身份和性别身份的置换传达出一定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小说以朴素的女性关怀再现了处于历史边缘的蒙古族女性的生命境遇;作者对特殊身份女性形象的艺术处理,显示了民族性别深层审美心理的外化。
乔以钢包天花
关键词:《茫茫的草原》民族性别女性形象
英雄史诗叙事模式的承续与改造——“十七年”蒙古族文学中的传统文化遗存
2016年
"十七年"蒙古族文学对英雄史诗这一传统叙事模式的沿用,特别是对"战争+婚姻"叙事结构以及"马背英雄"模式的运用,虽非创作主体的"文化自觉",却于有意无意间承续了蒙古族传统文化中某些深层结构和核心观念,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民族传统文化,也使文本呈现出"传统"与"革命"既相融合又分裂、冲突的复杂局面。
包天花
关键词:蒙古族文学英雄史诗传统文化
李长之的“美育救国”思想被引量:1
2008年
李长之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位美学家和文艺批评家,他把文艺批评与文艺教育(即美育)联系起来,倡导“美育救国”。同时为了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极力主张从古代的审美资源中去挖掘“浪漫”人格。
刘坛茹包天花
关键词:文艺批评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蒙汉双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询被引量:2
2018年
"一带一路"构想为内蒙古地区蒙汉双语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高校作为蒙汉双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握这时代契机,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包天花
关键词:教学改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