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雯

作品数:21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痤疮
  • 3篇细胞
  • 3篇火针
  • 3篇火针治疗
  • 2篇针疗
  • 2篇针疗法
  • 2篇治疗痤疮
  • 2篇神经梅毒
  • 2篇湿疹
  • 2篇皮下
  • 2篇误诊
  • 2篇细胞瘤
  • 2篇梅毒
  • 2篇面部
  • 2篇结节病
  • 2篇火针疗法
  • 2篇胶囊
  • 2篇光动力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机构

  • 2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21篇刘雯
  • 12篇曾宪玉
  • 10篇王玮蓁
  • 5篇黄萌
  • 5篇陈柳青
  • 4篇周小勇
  • 4篇程杨
  • 3篇吴卓璇
  • 3篇田黎明
  • 3篇李凯
  • 3篇田庆均
  • 3篇包诗杰
  • 3篇冯永芳
  • 3篇吴纪园
  • 2篇张秋婷
  • 2篇黄茹茜
  • 2篇孔庆云
  • 2篇曾志良
  • 2篇陈春梅
  • 2篇苏飞

传媒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国临床护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4全国...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梅毒误诊一例
患者男,43岁,农民。反复头昏、头痛一年余,情绪异常一周。血、脑脊液 RPR(+)、TPPA(+), 确诊神经梅毒。
冯永芳陈春梅孔庆云张开刘雯
文献传递
全身发疹性组织细胞瘤1例
2013年
患者女,60岁。颜面、躯干及四肢暗红色丘疹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组织细胞均匀一致的浸润,胞浆内无吞噬细胞,未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KP1)阳性,S-100和CD1a均阴性。诊断:全身发疹性组织细胞瘤。
陈梅花刘雯陈柳青马玲段逸群
巨大型汗孔角化病合并基底鳞状细胞癌一例被引量:1
2004年
刘雯周小勇张惠芳
关键词:臀部汗孔角化病巨大型鳞状细胞癌斑块
皮下型结节病一例
苏飞刘雯陈柳青
火针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对比火针及卤米松乳膏在亚急性、慢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瘙痒评分、EASI评分,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瘙痒评分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EASI评分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的止痒效果、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优于卤米松治疗。
程杨周小勇曾宪玉吴纪园刘雯田黎明李凯田庆均包诗杰
关键词:火针疗法湿疹针药并用
武汉地区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的丙酸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丙酸杆菌,厌氧培养获得分离株,经革兰染色、16SrRNA和23SrRNA测序等方法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84株丙酸杆菌,经革兰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的棒状杆菌。所有分离株16SrRNA和23SrRNA扩增序列Blast结果显示:72株与Genbank中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0c,Pacbe16SrRNA和23SrRNA的序列有98%-100%的同源性,12株与Genbank中贪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avidum,Pavidum)16SrRNA和23SrRNA的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84株分离株中,所有菌株对四环素敏感,MIC值在0.016—0.50μg/mL间。29株(34.52%)对红霉素耐药,均为高度耐药(MIC〉256μg/mL);其余55株对红霉素敏感(MIC值0.016—0.38μg/mL)。P0cnes和P.avidum中红霉素耐药株分别为19株(26.39%)、10株(83.33%)。结论武汉地区痤疮患者携带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耐药率高,对四环素均敏感。该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曾宪玉姜敏付辰吴卓璇刘雯董碧麟曾志良王玮蓁
关键词:痤疮红霉素四环素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多态性与痤疮、男性型秃发的相关性研究
曾宪玉王玮蓁梁文王辉刘雯黄萌陈慧谢俊
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AR基因N端第一外显子内含多态性微卫星(CAG)n重复序列,(CAG)n与AR转录活性呈负相关。研究表明AR基因(CAG)n的多态性在与雄激素代谢密切相关的疾病中起重要...
关键词:
关键词:痤疮男性型秃发雄激素受体基因
皮下型结节病1例
2015年
患者,女,50岁。四肢及臀部皮下结节3个月,无自觉症状,皮肤组织病理及肺部CT符合皮下型结节病的诊断。口服泼尼松30 mg/d,2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
苏飞刘雯陈柳青
关键词:结节病
自拟中药外洗方在减轻光动力治疗痤疮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光动力疗法联合自拟中药外洗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Pillsbury分类法在II-IV度的痤疮患者41例,经光动力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患者每次治疗后用...
吴卓璇王玮蓁曾宪玉陈金波刘雯范莉
面部萎缩性瘢痕磨削术后创面用LED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被引量:8
2008年
面部萎缩性瘢痕是一种损容性疾病,由于目前主要由重症痤疮引起的,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此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较大,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严重者可导致抑郁症甚至精神异常。2005年我科采用微晶磨削的方法治疗面部萎缩性瘢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在治疗中出现渗液结痂现象,患者需要在家休息一周左右,因此多数患者不能接受磨削治疗。我科既往磨削术后使用金因肽药物促进其恢复,脱痂需要7~10天。现使用发光的二极管照射(LED)照射磨削创面,在使用LED后发现,该仪器促进创面的恢复,减少了渗液,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苏慧刘晓峥曾宪玉刘雯王玮蓁
关键词:萎缩性瘢痕术后创面微晶磨削面部损容性疾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