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贵川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三环新材料研究开发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永磁
  • 4篇永磁材料
  • 4篇SM
  • 4篇磁材料
  • 3篇永磁体
  • 3篇MO
  • 3篇磁体
  • 3篇Y
  • 2篇内禀磁性
  • 2篇稀土永磁
  • 2篇
  • 2篇N
  • 2篇X
  • 1篇永磁铁
  • 1篇粘结磁体
  • 1篇渗碳
  • 1篇稀土
  • 1篇稀土永磁材料
  • 1篇稀土永磁体
  • 1篇矫顽力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三...

作者

  • 7篇刘贵川
  • 6篇胡伯平
  • 4篇饶晓雷
  • 3篇刘英烈
  • 3篇王亦忠
  • 3篇李华
  • 3篇曹飞
  • 2篇尹林
  • 2篇张登霞
  • 2篇刘蕾
  • 2篇祁守仁
  • 2篇王震西
  • 2篇蔡铭
  • 2篇王广君
  • 2篇宋琪
  • 2篇王德文
  • 1篇李世海
  • 1篇秦家银
  • 1篇许建民
  • 1篇胡季帆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第1届全国磁...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爆炸法制备Sm_2Fe_(17)N_y永磁体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介绍了爆炸烧结Sm_2Fe_(17)N_7永磁体的试验及其结果.试验时,在外加磁场下把Sm_2Fe__(17)N_y磁粉取向压制成形后装人金属包套内并抽真空,炸药装在包套外的纸筒内,雷管引爆炸药后,在爆轰压力作用下,磁粉被压实而烧结成磁体。试验结束后,取出磁体测量密度及磁性参数。烧结磁体密度在理论密度6的85%~96%范围内,磁能积大于88 KJ·m^(-3)。它表明,爆炸烧结工艺是制备Sm_2Fe_(17)Ny永磁体的有效工艺。
张登霞蔡铭李世海许建民胡伯平饶晓雷刘贵川董晓林曹飞李华尹林
关键词:永磁铁
新型稀土永磁体——Sm_2Fe_(17)N_y粘结磁体被引量:4
1991年
众所周知,永磁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医疗和日常生活。自从SmCo稀土过渡族合金永磁体问世以来,从事永磁材料研究的科技人员一起在设法用廉价的Fe代替Co,寻求Fe基的稀土永磁材料。Nd-Fe-B永磁体的研制成功。
刘英烈王德文胡伯平商景兰宋琪刘蕾饶晓雷许建民刘贵川曹飞李华尹林唐宇俞明君特古斯王震西
关键词:永磁体粘结磁体
高Mo含量Sm(Fe,Mo)<,12>合金的磁历史效应
王亦忠刘贵川胡伯平胡季帆
关键词:永磁材料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一类快淬粘结磁体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4
1997年
详细研究了用快淬钕铁硼制备粘结磁体的工艺和工艺因素对它的机械、电学、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数种粘结剂均能获得很好的结果,粘结剂的含量应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为防止固化过程中的氧化,应采用惰性气氛,氧化后磁体出现α-Fe相;随成形压力的增大,剩余磁化强度和磁能积增大;MQ粉末的居里温度为360℃,粉末和粘结磁体的热稳定性都很好,剩磁温度系数αB(从室温到120℃)=0.11%,开路磁通不可逆损失η(从室温到150℃)<5%,工作温度TW>150℃。最优粘结磁体性能如下:密度ρ=(6.0-6.4)g/cm3,剩磁Br=7400×10-4T,内禀矫顽力iHc=79.6×(8800~9500)A/m,最大磁能积(BH)max=11×7.96×103J/m3。此类粘结磁体的矫顽力是钉扎模型。
刘贵川王亦忠胡伯平刘英烈
关键词:矫顽力永磁材料
NdFe_(10)M_2(M=Mo,Cr)渗C(N)化合物的结构和内禀磁性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本文采用气—固反应,将C、N原子渗入到NdFe_(10)M_2结构中的间隙位,不改变它们的ThMn_(12)型结构,进而研究了NdFe_(10)M_2(z=C,N)的内禀磁性,C,N原子对它们的磁性影响不尽相同,其中NdFe_(10)Mo_2C_(0.8)有单轴各向异性,磁晶各向异性场H_s=116.0kOe。最后对样品进行了穆斯堡尔谱测量,研究了它们的超精细场特性。
祁守仁秦家银王广君饶晓雷刘贵川胡伯平
关键词:永磁材料内禀磁性
爆炸烧结Sm_2Fe_(17)N_y永磁体被引量:2
1992年
自从1990年初Coey和孙弘发现R_2Fe_(17)N,化合物以来,人们对R_2Fe_(17)N,的内禀磁性和永磁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Sm_2Fe_(17)N_y(y>2)
许建民胡伯平饶晓雷刘贵川董晓琳刘英烈王德文高景兰曹飞王亦忠宋琪刘蕾王震西张登霞蔡铭李世海李华尹林
关键词:稀土永磁材料SMFEN
新型稀土富铁永磁化合物NdFe_(10)Mo_2C_x的制备和磁性研究
1994年
用气-固反应将碳原子渗入到母体会金NdFe10Mo2的晶格间隙位,形成稳定的化合物NdFe_(10)Mo_2C_x其晶体结构保持ThMn_(12)型四方结构不变,但晶胞体积增大3%左右,居里温度提高110K以上,且NdFe_(10)Mo_2C_x(x≈0.8)具有单轴各向异性,磁晶各向异性场H_A达到92336kA/m。结果表明,NdFe_(10)Mo_2C_x具备了研制高矫顽力永磁体的内禀磁性。另外,穆斯堡尔谱实验表明,NdFe_(10)Mo_2C_x中不同晶位的铁次晶格的超精细场满足B_i>B_j>B_f且低温下(相对于母体)平均铁原子磁矩下降。
秦家银魏立生祁守仁王广君刘贵川
关键词:稀土渗碳内禀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