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盈斌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
  • 3篇旋锻
  • 3篇线材
  • 3篇包覆
  • 3篇45钢
  • 2篇真空
  • 2篇真空熔铸
  • 2篇抛光
  • 2篇化学抛光
  • 2篇合金
  • 2篇复合材料
  • 2篇钢芯
  • 2篇复合材
  • 2篇T2
  • 1篇锻造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冶金
  • 1篇冶金分析
  • 1篇熔炼
  • 1篇熔铸法

机构

  • 9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刘盈斌
  • 8篇陈文革
  • 8篇罗启文
  • 4篇侯林涛
  • 1篇邵菲
  • 1篇刘凡

传媒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铸造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熔铸后热旋锻技术制备铜包覆钢线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熔铸后热旋锻技术制备铜包覆钢线材的方法,按以下步骤实施:根据所制线材的规格选择不同的钢芯直径;将处理好的钢芯装入石墨模具中,在氮气或氩气保护气氛高温炉中,加热到1050-1150℃,保温20-30mi...
陈文革罗启文刘盈斌
文献传递
45钢/T2铜复合界面特征及性能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高温真空熔铸法制备45钢/T2铜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硬度测定仪等设备分析钢铜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显微结构及显微硬度、过渡区的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在(1150±50)℃、4.0×10-2Pa真空条件下熔铸制备的钢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紧密、呈锯齿状、无冶金缺陷,Cu、Fe金属原子发生互扩散现象,形成一个宽度约60μm的过渡区,其显微硬度介于T2铜和45钢之间,组织是Fe-Cu的固溶体,复合材料的抗拉/剪强度分别是278 MPa、217 MPa,断裂发生在铜端。断裂机制是铜的微孔聚合性断裂。而且随着熔铸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结合更紧密、锯齿状突起更明显、元素扩散更充分。
侯林涛陈文革刘盈斌罗启文王碧轩
关键词:45钢复合材料真空熔铸
一种利用熔铸后热旋锻技术制备铜包覆钢线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熔铸后热旋锻技术制备铜包覆钢线材的方法,按以下步骤实施:根据所制线材的规格选择不同的钢芯直径;将处理好的钢芯装入石墨模具中,在氮气或氩气保护气氛高温炉中,加热到1050-1150℃,保温20-30mi...
陈文革罗启文刘盈斌
铜/钢相互包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界面特性的研究
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不但兼有钢的高强度,高韧性,又有铜的优异导电和抗腐蚀性能等良好的综合性能,而且通过重新组合,微观结果的相互作用,在宏观上呈现了铜钢所不具备的新功能。但是其制备技术的不完善,特别是其界面结合机制理论的不...
刘盈斌
关键词:熔铸法
文献传递
45钢与QAl9-4铝青铜的界面冶金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高温真空+气氛熔铸的复合工艺制备了QA19-4铝青铜与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元素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真空度为(10-2~10-3)Pa下,加热到1 150℃保温90 min,降温时通入纯氩气的高温真空熔铸法可制备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其组织分布合理,复合界面出现“舌状”、“锯齿状”突起,界面清晰无气孔、夹杂等缺陷,存在40~200 μm过渡区域,有合金元素互扩散现象和少量中间相形成;断口发生在铝青铜侧,呈现撕裂棱加韧窝的准解理断裂特征;复合界面主要存在熔合结合、表面扩散和晶界渗透三种复合形式,其中表面扩散和晶界扩散是形成过渡区的主要因素.
陈文革侯林涛罗启文刘盈斌
铜钢异质复合材料连接特性的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用真空熔铸法制备45/T2、304/T2复合材料,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钢铜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界相区的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钢铜基体中的Fe、Cr、Cu等合金元素在界面发生了相互扩散,形成了新的铁碳化合物(CFe15.1)和固溶体Cu0.81Ni0.19、Cr-Ni-Fe-C相。在界面上有齿状的过渡带,未出现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其显微硬度最大值为183/119 HV,宽度约为60-70μm。钢铜复合材料的抗拉、抗剪强度分别278/263 MPa、217/201 MPa,拉伸断口均出现在T2铜侧,远离界面扩散区域;界面结合机制均为扩散冶金结合,强度高于纯铜的抗拉/抗剪强度;在(1150±50℃、4.0×10-2Pa)条件下,与Cr、Ni等合金元素相比,Fe在Cu液中的扩散能力最强,而Cu对改善304/45钢的基体稳定性和强度也有重要的作用。
侯林涛陈文革刘盈斌罗启文
关键词:45钢真空熔铸
一种钢包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包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步骤1、选择钢或不锈钢材料、铜或铜合金材料;步骤2、将选择好的两种材料表面清洗干净分别烘干贴紧成为复合坯件,将该复合坯件装入石墨舟中放好,并在外层材料与石墨舟内壁之间充...
陈文革侯林涛刘盈斌罗启文
文献传递
Fe-Ni-Co合金的制备及显微组织被引量:1
2014年
在1 600℃高温下以2 m3/h通入Ar气保护的方法熔炼获得Fe-Ni-Co三元合金,并进行锻造。利用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与硬度测试对Fe-Ni-Co三元合金的组织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Ar气保护下熔炼Fe-NiCo三元合金能使合金的显微组织均匀;锻造后硬度(HV)最大可提高28.4;其组成相主要以Fe、Ni化合物为主,具体为FeNi3或Fe64Ni36,当Ni含量较少时,Ni元素则可能溶于CoFe化合物之中。
陈文革刘盈斌罗启文刘凡
关键词:熔炼锻造显微组织
铜包Q195钢复合线材的组织与性能
2012年
采用复合熔铸-旋煅法制备了铜包Q195钢复合线材,通过拉伸试验、组织观察、电阻率测试等对其力学性能、组织形貌及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熔铸后铜和钢的结合面呈锯齿状,界面较清晰,组织较为粗大,无中间相形成,旋锻后组织细小;直径为2,3.4,4 mm的钢芯制备的铜包钢复合棒材旋锻后制得的复合线材的抗拉强度分别是260.63,368.83,419.12 MPa,电阻率分别为1.981×10^(-6),1.976×10^(-6),2.035×10^(-6)Ω·cm;旋锻后横截面上钢芯的面积比越大,其抗拉强度越接近纯钢芯的;铜包钢复合线材拉伸断口出现大量韧窝,断裂方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罗启文刘盈斌邵菲陈文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