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云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卒中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4篇出血
  • 3篇血清
  • 3篇血性
  • 3篇肾血管性
  • 3篇肾血管性高血...
  • 3篇脑卒中
  • 3篇氨酸
  • 3篇半胱氨酸
  • 2篇蛋白
  • 2篇血管痉挛
  • 2篇肾血管
  • 2篇肾血管性高血...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机构

  • 18篇南华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刘淑云
  • 10篇张新华
  • 9篇陈勇军
  • 8篇邹伟
  • 8篇蒋福生
  • 8篇张平
  • 5篇单桂珍
  • 4篇聂亚雄
  • 2篇曹琳
  • 2篇刘贵香
  • 2篇刘小军
  • 1篇何军
  • 1篇赵合庆
  • 1篇汤永红
  • 1篇龙双涟
  • 1篇户文娟
  • 1篇刘瑛
  • 1篇刘桂香

传媒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与脑脊液中病原抗体检测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与脑脊液标本中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率的差异,并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同期进行了血清与脑脊液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IgM的89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资料,统计抗体阳性率,比较:(1)两种标本中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2)一种标本检测与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1)血清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53.93%,脑脊液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34.83%,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5)。(2)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71.91%,与任何一种标本检测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结论(1)检测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可获得较脑脊液高的阳性率;(2)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是一种提高病毒性脑炎病原学诊断阳性率的有效方法。
刘贵香邹伟刘淑云单桂珍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抗体病原学诊断血清脑脊液
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干预被引量:6
2008年
痴呆被公认为是继心血管病、肿瘤和脑血管病后老年人第四位最常见的病死原因。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血管性痴呆已成为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同时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血管性痴呆是有可能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类型。因此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干预进行综述。
刘淑云龙双涟
关键词:内科学血管性痴呆药物干预高血压高血脂高半胱氨酸血症
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治疗自发性脑出血6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探讨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微创(简称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抽吸及清除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说明,该微创术是一种简便的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适时进行微创术治疗自发性大量脑出血能早期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恢复。
张新华单桂珍刘淑云刘小军
关键词: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自发性脑出血YL-1型疗效分析微创治疗血肿抽吸
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SA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和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入院第2天及第10天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脑血流速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ET-1、NO水平。结果治疗组CVS发生率(6.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11/30)(P〈0.05);而人院第2天两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0天,治疗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18.23±14.56)ng/L比(132.26±15.18)ng/L,(138.23±16.58)ng/L比(156.24-I-17.54)ng/L],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8.25±15.54)μmol/L比(70.26±14.86)μmol/L,(104.27±16.52)μmol/L比(92.43±12.5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能减少SAH患者CVS的发生,可能是通过阻止血浆和脑脊液中ET-1水平升高和NO水平降低而发挥作用。
陈勇军张新华邹伟刘淑云蒋福生
关键词:血管痉挛内皮缩血管肽-1法舒地尔
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动态变化及对脑血管病发生的预警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高血压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TNF—a作为脑血管事件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方法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高血压组(H组)(n=45),采用双肾双夹法制作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SO组)(n=15),不上银夹。鼠尾测压仪测定收缩压;术前及术后2、4、8、12、16周舌下静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TNF—a含量:术后16周取脑组织作HE染色,根据脑血管病理结果,将H组大鼠再分为单纯高血压组(SH组)和高血压脑血管病损组(HCVL组)。结果(1)H组大鼠术后血压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血浆TNF—a也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任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大鼠术后血压与同期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SH组术后血压有升高趋势,但增幅较缓;而HCVL组血压持续升高,与同组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HCVL组术后血浆TNF-a一直持续升高,明显高于同期SH组TNF-a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a参与高血压进程,与脑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发生有关;持续TNF-a增高对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张平聂亚雄张新华刘淑云陈勇军蒋福生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肿瘤坏死因子脑动脉粥样硬化
综合医院合并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81例神经科会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综合性医院合并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请求神经科会诊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会诊的81例合并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1例会诊中,男33例(40.7%)、女48例(59.3%);年龄2~86岁,平均(49.2±18.6)岁。精神障碍的原因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引起62例(76.5%),其中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4例(54.3%),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继发主要来源内科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主要来源外科患者;神经科以外存在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8例(22.2%),以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肿瘤为主;药物、酒精、应激障碍等也可引起精神障碍;部分已经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因并发躯体疾病入院。结论: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的精神障碍大多是由脑、躯体器质性疾病引起,神经科医生在不具备精神科的综合医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处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陈勇军邹伟刘淑云刘瑛蒋福生刘桂香
关键词:神经科会诊
一氧化氮作为高血压大鼠卒中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在经历人工寒潮卒中前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差异,从而探讨一氧化氮能否作为卒中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方法双肾双夹法制作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经历人工寒潮并于寒潮前及寒潮结束时取血,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寒潮前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低于非卒中组,且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寒潮后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低于寒潮前。结论一氧化氮有可能成为卒中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之一。
张平聂亚雄张新华刘淑云陈勇军蒋福生
关键词:一氧化氮人工寒潮分子标志物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组织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在高血压脑卒中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RHRSP组(35只)和假手术组(15只)。RHRSP组采用双肾双夹法造模,鼠尾测压仪测定收缩压。根据Longa5评分法和病理学结果再将RHRSP组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清MMP-9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RHRSP组术后4、8、12周血压均升高[(165±10)比(109±8),(194±11)比(112±9),(248±38)比(113±9)mmHg,均P<0·05];RHRSP组中有11只大鼠发生脑卒中,卒中率34·4%。脑卒中和非脑卒中大鼠的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8周和12周,与非脑卒中大鼠比较,脑卒中大鼠血清MMP-9均升高[(7·15±2·46)比(5·53±1·59),(9·47±3·23)比(6·85±1·08)μg/L,均P<0·05];非脑卒中大鼠血清MMP-9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2周,脑卒中大鼠脑组织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脑卒中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HRSP组术后12周血压与血清及脑组织中的MMP-9均呈正相关(r=0·436和r=0·612,P<0·05)。结论持续的高血压能使MMP-9表达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大鼠脑血管壁的病理损害甚至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刘淑云张平聂亚雄刘贵香曹琳何军
关键词: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高血压基质金属蛋白酶9
胆红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胆红素在缺血性脑卒中(IS)后含量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IS患者100例,检测发病24 h内及入院2周时总胆红素(TBiI)、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按Adamas分类法区分大面积脑梗死,分析2周时脑梗死直径与间接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S急性期(24 h内)大面积脑梗死组及无改善组TBil、IBil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组2周时TBiI、IBil浓度较同组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脑梗死直径与IBil呈负相关。结论 IS急性期血清胆红素升高可能是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特征,低胆红素血症尤其是低IBil可能是IS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张新华张平聂亚雄刘淑云陈勇军蒋福生
关键词:胆红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害间接胆红素
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SIHTH)患者不同时点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的关系。方法23例SIHTH患者分为CVS组和无CVS组。CVS的判定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水平,比较两组病人的ET-1水平,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SIHTH患者血浆ET-1的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增高(P<0.05),CVS组较无CVS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SIHTH患者存在血管痉挛现象,血浆ET-1的水平有助于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陈勇军张新华邹伟刘淑云张平蒋福生
关键词:丘脑出血脑血管痉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