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江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吡啶
  • 6篇脱氮
  • 6篇脱氮副球菌
  • 6篇降解
  • 5篇生物降解
  • 4篇W12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质粒
  • 1篇质粒消除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物降解研究
  • 1篇生物修复
  • 1篇石油醚
  • 1篇水平基因转移
  • 1篇泥浆
  • 1篇泥浆体系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未名凯拓...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刘江江
  • 7篇陈吕军
  • 5篇温东辉
  • 3篇熊瑞林
  • 3篇俞蓉
  • 2篇何玉山
  • 1篇林海
  • 1篇李毅
  • 1篇赵翠
  • 1篇贾秀明
  • 1篇崔永强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石油醚脱芳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油的含量,要求所用石油醚在225 nm波长下的透光率>80%,而市售石油醚一般不符合要求,必须进行脱芳。作者以活化后的硅胶和中性层析氧化铝装柱对石油醚进行脱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脱芳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处理量大、损失少及油标准曲线线性好等优点,可以用于水中油含量的准确测定。
贾秀明林海崔永强刘江江
关键词:石油醚硅胶紫外分光光度法
脱氮副球菌W12在游离生长与附着生长条件下对吡啶去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分离到1株吡啶降解菌——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W12),将其附着生长于颗粒活性竹炭(ABC)制备成生物活性竹炭(BABC),分别以游离菌和固着菌开展对水中吡啶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0.31g·L-1游离态W12菌可在26.5~48.9h内将48.70~1399mg·L-1的吡啶完全降解;附着于ABC的W12菌不仅保持其降解能力,而且BABC通过吸附与降解的协同作用更高效地去除吡啶,当温度为35℃,BABC投加量为10.0g·L-1时,692.2mg·L-1的吡啶在前3.6h主要通过吸附作用降低52%,其后主要通过生物降解作用至23.7h被基本去除,随着BABC投加量和处理批次的增加,吡啶去除效率显著提高.研究进一步从微观结构上对BABC去除水中吡啶的协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俞蓉赵翠刘江江陈吕军温东辉
关键词:生物降解
脱氮副球菌W12降解吡啶的影响因素及其赋存质粒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从实验室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样本,筛选出来一株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命名为W12;研究了温度、pH值、吡啶初始浓度和投菌量对W12降解吡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高温有利于W12降解吡啶;同时W12降解吡啶的最适pH值范围在7~9;吡啶初始浓度越大降解时间越长,且投菌量越大吡啶降解越快.此外还研究了W12菌上赋存的质粒特性.脉冲场试验表明,W12菌上2个质粒的大小分别为169kb和182kb,并通过质粒消除试验证实了质粒参与了编码吡啶降解基因.
熊瑞林陈吕军刘江江
关键词:脱氮副球菌吡啶质粒消除脉冲场电泳
苯酚和吡啶在竹质活性炭上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以焦化废水中的代表性污染物苯酚和吡啶为吸附质,以颗粒竹质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了苯酚和吡啶在竹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以及两种化合物之间的竞争吸附关系。结果发现:竹质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较符合Langmuir等温式,对吡啶的吸附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苯酚和吡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2.0mg/g和344.8mg/g。该竹质活性炭对苯酚和吡啶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均在4.0h时达到平衡,当两种化合物共存于溶液中时,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和吸附平衡时间未受影响,但竞争吸附导致苯酚和吡啶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下降了10.4%和20.8%。
俞蓉刘江江陈吕军温东辉何玉山
关键词:环境科学苯酚吡啶
共基质条件下脱氮副球菌W12对吡啶的降解被引量:5
2009年
为了研究难降解有机物在共基质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从实验室的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内采集活性污泥样本,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筛选出来一株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W12,选择3种共基质:葡萄糖、苯酚和喹啉,研究了W12分别在这种基质中对吡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对吡啶的降解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促进作用存在一个最优点,过高浓度的葡萄糖不促进降解,甚至会减慢吡啶的降解。苯酚对吡啶的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喹啉对吡啶的生物降解也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喹啉的增大而增大,但W12在单基质和共基质下均不能降解苯酚和喹啉。
熊瑞林陈吕军刘江江
关键词:吡啶共基质脱氮副球菌生物降解
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W12对吡啶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利用吡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细菌W12,经鉴定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利用该菌对吡啶进行了好氧降解动力学研究。在实验条件下,脱氮副球菌W12在对吡啶的生物...
刘江江陈吕军温东辉夏勉李毅何玉山
关键词:脱氮副球菌吡啶生物降解动力学
文献传递
水平基因转移应用于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对于这类污染物的处理多采用生化处理方法,其中生物强化技术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但是它也存在强化效果差、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国外研究人员发现:遗传物质可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的内部细胞器之间自发进行交流,称为水平基因转移。在污染体系中,降解基因的转移能够使土著菌获得降解新功能,从而强化对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这就为现有的生物强化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难降解污染问题的新思路。介绍了水平基因转移的概念以及将其应用于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技术发展前景。
刘江江陈吕军温东辉王军
关键词:水平基因转移难降解污染物
泥浆体系中吡啶的生物降解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杂环化合物已造成了土壤、地下水等体系的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是解决该类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由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中分离一株高效降解吡啶的菌株W12,经鉴定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以W12菌对受吡啶污染的泥浆体系进行生物修复。实验条件下,土壤对吡啶的吸附量很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当吡啶初始质量分数为1.65mg·g-1时,投加W12菌能够迅速促进吡啶的生物降解,在灭菌土和自然土中完全降解吡啶的时间分别为12h和18h,说明W12菌在自然土中的降解效果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影响;此外,对泥浆体系中吡啶降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投菌量是影响吡啶降解速率的关键因素,外加氮源以及土水比均对吡啶降解过程影响不大。
刘江江陈吕军温东辉何玉山乔琳夏勉李毅
关键词:脱氮副球菌生物降解吡啶生物修复泥浆
一株吡啶降解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了一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细菌,经鉴定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 W12)。W12菌具有壮观霉素和潮霉素抗性。降解实验结果表明,W12菌能够将505.4mg/L的高浓度吡啶在26小时内完全降解,但不具有降解苯酚和喹啉的能力。质粒提取实验结果显示,W12菌含有两个大质粒,消除质粒后菌株的吡啶降解能力明显低于野生菌,因此该菌株所携质粒可能与W12菌的吡啶降解能力有关。
刘江江陈吕军熊瑞林俞蓉温东辉
关键词:脱氮副球菌吡啶生物降解质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