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正民

作品数:2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团簇
  • 5篇离子注入
  • 4篇质子
  • 4篇光谱
  • 4篇光致
  • 4篇光致发光
  • 4篇光致发光谱
  • 4篇发光
  • 4篇背散射
  • 3篇单晶
  • 3篇单晶硅
  • 3篇散射
  • 3篇重离子
  • 3篇离子
  • 3篇截面
  • 3篇辐照
  • 3篇N型
  • 3篇N型GAN
  • 3篇
  • 2篇氮化镓

机构

  • 26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应用物理...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26篇刘正民
  • 13篇张小东
  • 10篇李公平
  • 7篇杨坤山
  • 5篇丁宝卫
  • 4篇包良满
  • 4篇张利民
  • 3篇尤伟
  • 3篇丁印锋
  • 3篇杨化中
  • 3篇刘兆远
  • 3篇朱德彰
  • 3篇张宇
  • 2篇林德旭
  • 2篇王荣
  • 2篇陈熙萌
  • 2篇蔡晓红
  • 1篇张志滨
  • 1篇杨莹
  • 1篇何山虎

传媒

  • 12篇核技术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真空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应用科学学报
  • 1篇真空与低温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 4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重离子束引起的Cu-Si膜系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强附着效应
1990年
对沉积在N型半导体硅上的Cu薄膜用几MeV的Cl离子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辐照实验以观测其增强附着行为。结果表明,Cu-Si膜系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强附着效应。用扫描电镜对低剂量轰击出现附着增强区域的硅基底表面进行观察,未发现任何微裂现象。这与人们在解释Au-SiO_2膜系出现类似增强附着时提出的微裂观点不相符合。
刘正民杨坤山杨化中裘元勋
关键词:阈值半导体
Cu离子和Al离子注入M2钢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报道了M 2型高速工具钢在Cu、Al离子注入后表面硬度及抗磨损性的变化。对注入样品进行了显微硬度及抗磨损性的测量和XRD与RBS分析 ,观察了表面强化与离子注入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注入样品与未注入样品相比 ,表面硬度及抗磨损性均有显著提高。分析结果表明 ,Cu、Al离子注入后样品中产生了不同的相 。
王超刘正民
关键词:M2钢离子注入显微硬度铜离子铝离子
料面位置或高度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γ射线测定液面或粉、粒状物料料面位置的装置及测定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检测背散射γ计数率,将γ计数率转变为电信号,并用此信号与预先设定的信号值比较。当所述电信号与预定信号值不等时,控制电动机正转或反转,带动...
刘正民刘兆远陈子纯杨坤山陈熙萌蔡晓红
文献传递
1.30-2.21MeV质子在硅上的160°散射截面测量被引量:1
2002年
采用薄靶对能量 1.30 - 2 .2 1MeV质子在纯度为 99.99%硅上的非卢瑟福弹性背散射截面(16 0°背散射角 )进行了测量 .质子束由 2× 1.7MV串列加速器提供 ,测量仪器采用金硅面垒探测能谱仪 .实验中最低能区进入卢瑟福弹性散射能区 ,测量结果与以前发表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所测量数据可供从事背散射分析技术的有关人员参考 .
李公平张小东刘正民
关键词:质子背散射截面
0.15~2.00MeV质子在硼上的160°散射截面测量
1998年
采用相对测量法对能量0.15~2.00MeV质子在天然硼上的非卢瑟福弹性背散射截面(160°背散射角)进行了测量.质子束由本单位引进的2×1.7MV串列加速器提供;测量仪器采用ORTEC公司金硅面垒探测能谱仪.实验中最低能区进入卢瑟福弹性散射能区,测量结果用图表形式给出,并与以前发表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所测数据可供从事背散射分析技术的有关人员参考.
王荣刘正民张小东
关键词:质子背散射截面核反应
离子束引起金属膜和白云母界面附着力的改变
1990年
本文叙述了用能量为1—4MeV的Cl离子轰击有Au和Ag薄膜的天然白云母,使金属膜与白云母界面之间的附着力发生了变化。用胶带法测试了不同离子能量下的增强附着剂量阈D_(th)。入射Cl离子的剂量在增强附着剂量阈以上时,界面之间有增强附着力的存在,而在剂量阈以下,发现了附着力的减弱现象。金和白云母系统只测到了一个剂量阈;而银和白云母系统测出了两个剂量阈,用王水腐蚀白云母上的金属膜时,腐蚀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杨化中刘正民杨坤山裘元勋
关键词:辐照金属膜白云母
0.96-2.74MeV质子在铝上的160°散射截面测量
2003年
采用薄靶对能量0.962.74MeV质子在纯度为99.99%铝上的160非卢瑟福弹性背散射截面进行了测量。质子束由21.7MV串列加速器提供,测量仪器采用金硅面垒探测能谱仪。实验中最低能区进入卢瑟福弹性散射能区,测量结果用图表形式给出,并与以前发表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所测量数据可供从事背散射分析技术的有关人员参考。
李公平张小东徐进章刘正民
关键词:质子背散射截面轻核
MeV重离子轰击引起金属膜抗蚀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对以N型硅为基底的 Cu、Sn和 Au膜用能量 2.0~4.5MeV的 Cl++离子进行了 轰击。酸液浸泡实验表明,当 CI++离子注入剂量达到 5×1015/cm2时,轰击区薄膜耐酸腐蚀能力发生突变。对这种突变的原因给出了一种初步的、定性的解释。
刘正民杨坤山杨化中裘元勋
关键词:耐腐蚀性金属膜
应用ITO膜作电荷收集极的位置灵敏探测器被引量:1
2002年
首次尝试将ITO(IndiumTinOxide)膜与微通道板 (MicrochannelPlate)结合用作位置灵敏探测器 ,并对该探测器的线性、位置分辨及探测效率作了测试 。
白云刘正民张晓东
关键词:ITO膜位置灵敏探测器
铜团簇束在硅上碰撞沉积的薄膜表面能谱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用一种新型磁控溅射气体凝聚团簇源产生Cu-n(n是团簇原子个数)团簇束,当团簇束分别在偏压为:0,1,3,5,10kV的电场中加速后,在真空中,沉积在室温下的P型Si(111)衬底上,获得Cu/P-Si(111)薄膜样品。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薄膜,结果表明:薄膜本身不含C和O等杂质;当Cu/P-Si(111)样品暴露在空气中时,样品表面会氧化和碳污染,铜的特征电子峰几乎被湮没。用能量3keV流强为4~6μA/cm2Ar+束,预溅射处理样品表面后,用XPS分析,常规磁控溅射室温下得到的Cu/P-Si(111)样品和铜团簇束沉积,偏压分别为0,1,3,5,10kV的样品XPS谱和块状Cu标样谱基本一样,Cu2P1、Cu2P3、CuLMM特征峰位没有移动,反映不出原子结合能差异。
李公平丁宝卫张小东丁印锋刘正民朱德彰包良满
关键词:单晶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