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林平

作品数:74 被引量:1,189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经济管理
  • 28篇社会学
  • 14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民工
  • 17篇农民工
  • 16篇农民
  • 12篇社会
  • 8篇珠三角
  • 8篇外来工
  • 6篇问卷
  • 6篇城市
  • 5篇社会学
  • 5篇资本
  • 5篇文化
  • 5篇问卷调查
  • 4篇劳动力
  • 4篇家政
  • 4篇长三角
  • 3篇人力资本
  • 3篇社会工作
  • 3篇社会学研究
  • 3篇社会资本
  • 3篇权益

机构

  • 47篇南京大学
  • 27篇中山大学
  • 4篇南京信息职业...
  • 3篇江苏省广播电...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泰山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71篇刘林平
  • 8篇万向东
  • 6篇唐斌斌
  • 5篇蒋和超
  • 3篇郭未
  • 3篇张春泥
  • 3篇李潇晓
  • 2篇张永宏
  • 2篇孙中伟
  • 2篇陈小娟
  • 2篇陈艳云
  • 2篇雍昕
  • 2篇毕先进
  • 2篇付双乐
  • 1篇王开庆
  • 1篇范长煜
  • 1篇王茁
  • 1篇舒玢玢
  • 1篇刘昱君
  • 1篇郑广怀

传媒

  • 6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社会学研究
  • 5篇人民论坛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研究
  • 3篇社会科学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新视野
  • 2篇珠江经济
  • 2篇求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社会工作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人口学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学海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群际交往、人际信任与社会距离——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群际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利用7省13市的抽样调查数据,重点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群际交往以及人际信任对社会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群际交往对改善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群际关系有不同的作用,亲密关系和同事关系的交往有助于缩小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社会距离,而邻里关系对社会距离没有显著影响。城市居民的人际信任度越高,对农民工的社会距离越小;人际信任度越高,交往频率对社会距离的影响越大。这表明群际交往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平等地位、共同目标、相互合作、制度支持和亲密关系等客观条件,还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态度。
王开庆刘林平
关键词:农民工人际信任社会距离
论家族主义对东南亚华人的影响被引量:12
1998年
家族主义是一套以家庭(家族)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文化精神仍然具有强大、持久的力量。本文力图从东南亚华人的价值观念内涵、组织结构原则、伦理道德思想、个人行为准则、社会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来探讨其家族主义文化精神。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家族主义对东南亚华人有何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陈艳云刘林平
关键词:家族主义东南亚华人
大数据有“原罪”吗?——与潘绥铭教授商榷被引量:2
2016年
《新视野》2016年第3期发表了潘绥铭教授《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一文(以下简称'潘文')。他认为,大数据不能套用到对人类的研究中。大数据把人类的行为及其结果也给量化了,从自然科学侵入到人文社会研究,从'科学'蜕变为'唯科学主义'。
刘林平唐斌斌蒋和超
关键词:社会情境人文社会实体店唯科学主义买东西
“竞次”策略、治理体制与社会心态 是什么让我们忙碌奔波
2018年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引发了公众对于中国人"忙"的讨论与思考。"忙"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竞次"策略的选择、晋升锦标赛的治理体制和不甘落后的社会心态。当前,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更深刻的制度改进和完善。
刘林平
关键词:文化心态
流动时代的健康中国: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素养与健康结果被引量:18
2022年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背景下,流动人口在健康层面仍存在诸多不平等。本文立足社会因果论的结构性视角,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首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考察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并以二分类概率单位回归模型(BPR)和零膨胀负二项模型(ZINB)来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素养对流动人口健康结果的影响。考虑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素养和健康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还采用工具变量法(Ⅳ)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以得出稳健结果。计量结果显示以教育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健康素养对其健康结果亦有显著正效应,健康素养越高者,其自评健康状况越好,慢性病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小,由此在统计上验证了健康素养是理解社会结构与健康不平等之间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在此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政策因素对于流动人口中的两个核心群体(农民工与流动白领)的健康素养的差异化因果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中的教育与收入以及社会政策维度的本地健康档案建制对于农民工与流动白领的健康素养呈现出差异化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验证了强化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对减少其流动经历中的健康损耗以及提高其健康水平的作用;同时刻画出上述机制在流动人口的两个核心群体间的异质性。
郭未鲁佳莹刘林平
关键词:健康不平等农民工
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企业制度还是社会环境?——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被引量:230
2007年
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回归分析,构建了一个决定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模型。本文发现,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年限、培训、工龄等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和性别也有显著影响;企业制度中的企业规模和工种对工资有显著影响,规模越大,工资越高,工种表现出明显的等级性。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性质对工资没有显著影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缺工情况同样如此。社会资本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对农民工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农民工的工资是处于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一端的,高度市场化的,缺乏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或晋升机制,也少受劳动力市场用工情况变化影响的,没有地区性差异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刚性的低工资。
刘林平张春泥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社会环境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之反思被引量:3
2021年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命题的基本思想可以理解为一个理论和实证模型。韦伯将新教伦理发展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解释资本主义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变量,这一模型可能存在严重的变量遗漏与反向因果的内生性等问题。但是,韦伯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提出了新的因果关系解释思路,是现代新制度主义思想的一个古典起点,并具有理论张力与问题张力;韦伯命题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中国为什么发展不出近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其现实意义是促使人们思考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应当塑造什么样的市场精神。
刘林平任美娜杨阿诺
关键词: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
农村闲置劳动力家政服务转换及其从业稳定性研究
2022年
从演化博弈论的视角对影响家政企业、家庭雇主和家政工行动策略的关键要素及共同演化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可以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消费需求和实现家政行业正规化的路径。通过系统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员工制家政企业通过奖惩设置来调节家政工与家庭雇主不同策略的效用,可有效促进三方共同演化路径向标志行业正规化稳定点收敛。各方理想策略初始占比、收益差、成本差与奖惩是影响共同演化博弈的关键要素,不同要素对系统收敛至稳定点的影响不同。市场化是家政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有提升家政工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并为其提供就业保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为杜绝相关补贴政策落实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需建立长效评估和监管机制,并以消费券补贴家庭雇主。
任美娜刘林平
关键词:演化博弈分析仿真
劳动权益与精神健康——基于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外来工的问卷调查被引量:81
2011年
受"富士康事件"影响,外来工精神健康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2010年珠三角和长三角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在我们的样本中,14.7%的外来工是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虽然与普通群体(如学生、护士、普通市民等)相比,其精神健康问题并不特别突出,但是与劳动权益状况密切相关。Logit回归分析表明,超时加班、工作环境有危害和强迫劳动会恶化外来工精神健康状况,社会网络对调节外来工精神健康作用甚微。在当前的用工模式下,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损害工人精神健康的分析仍然符合中国现实。我们主张,精神健康是劳动权益的题中应有之义。
刘林平郑广怀孙中伟
关键词:劳动权益外来工
工资福利、权益保障与外部环境——珠三角与长三角外来工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6
2006年
本文根据对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外来工1000多份的问卷调查资料,从工资、福利、权益保障、人身安全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两地外来工的基本状况。文章的基本结论是珠三角外来工人的状况远不如长三角,并且差异显著。究其原因,除了两地工人的人力资本差异之外,由企业结构等因素造成的制度性差异可能更为重要。珠三角企业处理劳资关系的基本模式是“市场型”,而长三角则是“人情型”和“法治型”。这是两地基本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差异。
万向东刘林平张永宏
关键词:外来工市场型珠三角长三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