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智勇

作品数:32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便秘
  • 6篇直肠
  • 5篇疗效
  • 4篇术后
  • 4篇细胞
  • 4篇慢传输型
  • 4篇慢传输型便秘
  • 4篇结肠
  • 3篇穴位
  • 3篇穴位埋线
  • 3篇中西医
  • 3篇中药
  • 3篇中药治疗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埋线
  • 3篇混合痔
  • 3篇肛门
  • 3篇肛周
  • 3篇CAJAL间...

机构

  • 23篇杭州市第三人...
  • 9篇浙江省杭州市...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杭州市第二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2篇刘智勇
  • 25篇杨关根
  • 11篇沈忠
  • 11篇杨琴燕
  • 10篇邓群
  • 7篇张秀峰
  • 5篇王东
  • 4篇黄常新
  • 4篇廖秀军
  • 3篇俞艳艳
  • 3篇贠健
  • 3篇金建芬
  • 3篇赵蕾
  • 2篇茅伟明
  • 2篇裘建明
  • 2篇王辰
  • 2篇肖石梅
  • 2篇武文静
  • 2篇袁玥旻
  • 1篇应婷

传媒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浙江中西医结...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健康博览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2009年中...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通贴剂治疗结肠慢转运型便秘的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中药"舒通贴剂"对结肠慢转运型便秘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舒通贴剂"贴于神阙的方法治疗结肠慢转运型便秘患者61例(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结肠运输功能转阴率以及复发率,并与口服麻仁丸的患者59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研究采用在豚鼠皮肤上贴"舒通贴剂",观察致敏反应情况,并与阳性致敏物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P<0.01);结肠运输功能转阴率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1个月后的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豚鼠皮肤致敏反应,舒通贴剂组明显少于两对照组。结论:"舒通贴剂"治疗结肠慢转运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较好,运输功能转阴率较高,复发率低,对豚鼠皮肤无致敏反应。
杨关根刘智勇
关键词:麻仁丸
肛周注入白芍注射液对于大鼠肛直肠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肛周注入白芍注射液对于大鼠肛直肠静息压力和收缩压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肛周肌肉注入等量的白芍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在注药前及注药后6h和72h分别测量肛直肠的静息压力和最大收缩压力,处死大鼠,在4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动物的肛门括约肌肌纤维组织形态学特点,并用ELISA法测量肌动蛋白的浓度,3组间以及每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1静息压力:组内比较:白芍组注药后6h、72h相似,但均比注药前明显降低;阿托品组注药后6h比注药前和注药后72h均低,但注药后72h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注药后6h,白芍组与阿托品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比生理盐水组低;注药后72h,白芍组比其他2组均低,但阿托品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收缩压力:组内比较:白芍组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托品组:注药后6h比注药前和注药后72h均低,但注药后72h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注药后6h,白芍组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比阿托品组高;注药后72h,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从组织学观察来看,白芍注射液和阿托品均能使肛门括约肌肌纤维结构较生理盐水组松散。4ELISA检测结果:白芍组与阿托品组比较,以及阿托品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芍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芍注射液可以降低大鼠肛直肠的静息压力,而且比阿托品更加持久,但不能降低其最大收缩压力,其机理可能与肌动蛋白有关。
刘智勇张秀峰邓群宋轶欢赵蕾王东
关键词:肌动蛋白
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毕用羊肠线在长强、双侧秩边穴穴位埋线,对照组术毕常规处理切VI。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起始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24h内疼痛情况和排便,换药时疼痛情况,以及镇痛剂使用和术后排尿、肛缘水肿情况。结果治疗组疼痛起始时间[(5.9±1.7)h]明显晚于对照组[(1.8±1.6)h](P〈0.01);疼痛持续时间[(4.6±2.3)h]短于对照组[(15.2±4.8)h](P〈0.01);术后24h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术后一周内排便、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0天换药或排便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镇痛剂使用、排尿和肛缘水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还能有效减少术后排尿障碍和肛缘水肿的发生。
王乐炜沈忠杨琴燕邓群刘智勇谢雅杨关根
关键词:穴位埋线结扎外科学穴位疗法
中医辨证结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痉挛综合症
盆底痉挛综合症(SPFS)是由于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在排便过程中不能正常松弛,甚至反常收缩,导致直肠排空障碍性便秘的一种盆底疾病。临床多见,单纯用生物反馈治疗,疗效欠佳,且不能持久。本科应用生物反馈疗法结合中医辨证论...
刘智勇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疗法生物反馈
文献传递
姜黄素对直肠癌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杨关根裘建明刘智勇邓群王东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将揭示姜黄素对直肠癌放疗敏感性的作用,并阐明其放疗增敏作用的机制,有助于加深对姜黄素抗肿瘤药理作用的理解,拓宽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提高直肠癌综合治疗的效果寻找一个新的突破。
关键词:
关键词:直肠癌姜黄素
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沈忠杨关根邓群俞艳艳沈瑾杨琴燕刘智勇武文静廖秀军张秀峰
痔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多发的肛门疾病,混合痔因其反复脱出、便血甚至嵌顿形成血栓疼痛等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因其良好的远期疗效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临床上最常用最主流的手术方式,但是术后的肛...
关键词: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疼痛穴位埋线治疗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病疗效观察
2005年
杨关根沈忠黄常新刘智勇
关键词:重度痔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疗效观察
杭州市城区便秘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8
2004年
刘智勇杨关根沈忠何文英何芳袁玥旻
关键词:便秘流行病学器官系统患病率
杭州地区结肠慢转运型便秘患者遗传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结肠慢转运型便秘(slow translate constipation,STC)可能的遗传模式和遗传因素在ST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调查表得到杭州地区66例STC患者及其一、二级亲属的数据。对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者进行比较,用SPSS 11.5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当地STC患病率普查数据,因此设立对照组(45例)以方便遗传模式及遗传度的计算。应用Penrose法、Falconer法对STC患者进行遗传方式分析、遗传度计算。[结果]①所调查的66例STC先证者中,有家族史者31例,无家族史者35例,遗传率46.97%。②Penrose法计算出同胞患病率(s)/人群患病率(q)为2.316,不接近1/2q(17.36),也不接近1/4q(8.68),而接近1/槡q(5.89),提示STC符合一种多基因遗传模式。③STC患者一级亲属遗传度为(23.68±9.56)%,二级亲属遗传度(1.315±6.73)%,由一级、二级亲属得出的遗传度估计值加权平均为(8.728±5.505)%。④与父母都不发病者比较,父亲患STC时,子女患STC的危险性为16.6倍,母亲患病时子女患病危险性为12.1倍。先证者各一级亲属病相对危险性为2.39~5.58倍。⑤性别、城乡差别在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家族史的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高于无家族史的男性患者。[结论]遗传因素在STC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STC符合一种多基因或多因子遗传模式,存在主基因效应。
刘智勇杨关根杨琴燕邓群肖石梅王幸
关键词:流行病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肠癌42例
2007年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解毒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的疗效。方法:将82例晚期胃肠癌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口服中药清热解毒方并用化疗DDP+5-Fu方案。对照组40例单用化疗DDP+5-Fu方案,21d重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NK细胞活性、血清CEA值的变化、Kamofsky评分的变化及2~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对晚期消化道癌患者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有增效、减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郑振洨张玲菊刘智勇黄常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恶性肿瘤胃肠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