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思禾

作品数:1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政治
  • 3篇道德
  • 3篇庄子
  • 3篇郭象
  • 2篇政治思想
  • 2篇知识
  • 2篇中学生
  • 2篇子学
  • 2篇理学
  • 2篇论语
  • 2篇国学
  • 2篇《论语》
  • 2篇辨析
  • 1篇道德经
  • 1篇道德修养
  • 1篇道德原则
  • 1篇道家
  • 1篇德行
  • 1篇帝国
  • 1篇多元论

机构

  • 11篇东北师范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作者

  • 15篇刘思禾
  • 1篇聂学慧

传媒

  • 8篇古籍整理研究...
  • 4篇作文与考试(...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探索与争鸣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索前期中国的精神和观念——“新子学”刍议被引量:3
2015年
论文分别从诸子普遍性的"道"的观念、儒学之经学与子学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庄子学的个案等不同角度重新探赜诸子学与现时代的内在关联。孙少华认为,中国文化精神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主要是中国古代哲人学说中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普遍性认知,可以为不同时代提供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指导。就诸子所提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而言,这应该是共通的,是历代都需要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传统",并建立"新经典"。刘思禾认为,子学是"国际"竞争与时代转型的产物,诸子学派的发展与诸侯的支撑密切相关,都涉及政治秩序和思想秩序的高度统一。可以把春秋战国直至隋唐称为早期中国,把唐宋之后称作晚期中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思想的自身发展时期,其基本冲突主要集中在经子之间,经学和子学共享着基本的共识,其区别于晚期者在于以社会控制为思考面向,注重公共秩序。而中国晚期思想的根本在于本土与外来的对抗,所以宋儒的正统—异端意识特别强烈。随着中国意识的觉醒,诸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的观念逐渐生长。在现代学术语境下,诸子学是有第四期发展空间的。孙以昭认为,"新子学"的"新",应该是全方位的"新",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新"。也就是说,要做到"三新一全":观念新、视角新、方法新、数据全。它涉及传统选题的深化与突破、传统方法的改善与突破、传统观念的更新与突破。写出新的子学著作同样极为重要,我们既需要传统的校勘注疏大家,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史专家。
刘思禾
关键词:经学子学
《论语》论德
2014年
在孔子之前,至少在商周之际,德的思想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周人的观念大都围绕德展开,不过这时的德一般是和政治行为相联系,、孔子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且按照自己的思路,对德的内涵作了更内在化、伦理化的解读,强调其道德意味。
刘思禾
关键词:《论语》政治行为内在化伦理化孔子道德
《论语》论君子
2014年
在孔子之前,君子是对贵族男子的尊称。到了孔子这里,君子没有了出身的限制,多指道德修养达到一定高度的社会精英。《论语》从各个方面讨论了君子,包括修养目标,处事原则,社会责任等。历史上.君子成为后世读书人努力追求的人格典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思禾
关键词:《论语》君子社会精英道德修养处事原则中国社会
“诸子问题”与帝国逻辑的演绎被引量:1
2013年
诸子问题是先秦诸子学的内在问题意识,核心是探索天下秩序建构问题。围绕诸子问题,先秦诸子和后来的子学研究者在不断思考,演绎了思想史的主线。"诸子问题"作为中国政治与文化的元表达,是我们理解自身的初始境遇,也是面对现代性的思想起点。"诸子问题"显示的中国传统智慧,能否在建构现代中国的过程中居于中枢(或者底座)的地位,保持其基本结构,这是最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迄今无解的问题。
聂学慧刘思禾
南宋林希逸的理学思想被引量:2
2013年
宋儒林希逸的理学思想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笔者研究林氏的《鬳斋庄子口义》以及其晚年诗文集,逐步认识到林希逸是南宋理学家中一个有特色的人物。林氏思想集中于由内在进路体认天理,并且倡导开放的文化观,其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即心悟理、三教归一、归于自得。这是南宋理学发展中朱、陆之外的另一种思路。厘清这条思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宋理学的内部形态。
刘思禾
关键词:理学
庄子与当代西方道德原则的重新确立——葛瑞汉《道家的自然与“是”、“应该”二分法》简说
2013年
《道家的自然与"是"、"应该"二分法》是葛瑞汉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该文以西方人的视角讨论了庄子思想对于现代西方伦理学困境的启示。其对庄子思想的现代重构极具创造力,突破了近代以来中国学者研究中不自觉的"是"与"应该"二分,对于中国古典的现代诠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刘思禾
关键词:葛瑞汉道家庄子
试述郭象的多元有机论被引量:2
2009年
面对自然思潮与僵化名教之间的冲突,郭象力图论证自然的就是名教的。他同时转化自然与名教,自然思潮演变为多元有机论,而名教则被弱化为名迹,多元有机为体,名教为其用。这样,新型名教得以论证,政治与伦理生活得以重建。多元有机论是文化观念转型的范例。
刘思禾
关键词:郭象文化转型
中学生国学知识系列谈——《论语》论礼乐
2014年
孔子时代的中国崇尚贵族文化,礼乐是精英圈子里的礼仪乐律。贵族阶层要学礼、习乐,这既关乎个人修养,也维系着共同体的团结。广义上来说,礼乐是中国式的文明形态。
刘思禾
关键词:礼乐中学生知识国学贵族文化贵族阶层
中国古典自由思想探源——以郭象政治思考为中心
2015年
郭象的政治思想继承了庄子的思考,以建构古典自由秩序为中心,是中国古典自由思想的典范。他以多元有机的本体想象为依据构想政治生活,提倡以多元、自发的自然秩序为政治基础,弱化权力,反对对社会的干涉,并以历史主义的态度理解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郭象为玄学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庄子政治思想的修正与完成。
刘思禾
关键词:郭象政治思想
从政教关系视角看荀韩思想的制度型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荀韩思想有别于战国早期及中期思想,在于在政教关系上持一种新态度,即把政治的形上层论证弱化甚至压缩进政治领域,从而强调现实政治领域的独立性。由此荀韩聚焦于设计、论证一套有效的制度/机制,其思想带有明显的制度型特征。荀韩思想论证了中国皇权/官僚体制的雏形。
刘思禾
关键词:荀子韩非子政教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