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平

作品数:53 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心脏
  • 21篇术后
  • 18篇动脉
  • 16篇外科
  • 13篇手术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动脉旁路
  • 8篇心肌
  • 8篇房颤
  • 8篇并发
  • 7篇心房
  • 7篇心脏移植
  • 7篇移植术
  • 7篇外膜
  • 7篇并发症
  • 6篇动脉旁路移植
  • 6篇心脏外科
  • 6篇氧合
  • 6篇外科手术

机构

  • 3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作者

  • 53篇刘平
  • 18篇胡盛寿
  • 9篇许建屏
  • 9篇宋云虎
  • 9篇龙村
  • 8篇蒙延海
  • 8篇孙寒松
  • 8篇常谦
  • 8篇张燕搏
  • 8篇孙立忠
  • 8篇王水云
  • 8篇黑飞龙
  • 7篇李景文
  • 7篇张海涛
  • 7篇于坤
  • 6篇朱昌盛
  • 5篇常硕
  • 5篇李立环
  • 5篇朱晓东
  • 5篇萧明第

传媒

  • 9篇中国循环杂志
  • 9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家庭医学(上...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天津医药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2004北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4篇199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外科术后肾脏替代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第二成人外科恢复室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手术类型及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终点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人数、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全组216名患者死亡68例,死亡率31.5%.死亡率最高为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死亡32人,死亡率56.1%(32/57);心脏移植术后死亡5例,死亡35.7%(5/15);冠脉搭桥术后死亡23人,死亡率28.0%(23/82);瓣膜置换术死亡7人,死亡率15.2%(7/46);先心病矫治术死亡1例,死亡率9.1%(1/11).术前心功能分级、术中低血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是心脏术后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住院期间肾功能恢复者73例(33.8%),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长期血液透析者41例(18.9%).术前基础血肌酐水平、术中低血压、二次开胸探查、多尿期出现时间是肾功能恢复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死亡率高、与围术期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陈祖君裴锋博刘平吴慧施野杜鹃邹亮杨立猛龚黎姚垚张志鹏崔闫徐丹青张海涛路天怡LI Liang
关键词:心脏手术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
心外科术前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术后早期恢复和并发症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2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与心外科术后早期恢复和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光盘数据库(CBM disc)及维普数据库(VIP)里的心外科患者术前合并甲减的观察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2月。根据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采用Rev Man 5.3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检出相关文献106篇,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入选5篇文献;共入选病例5797例,心外科术前甲减总的发生率为16.61%。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相比,合并甲减患者的术后围术期死亡率(OR=1.46,95%CI:0.62~3.44,P=0.39)、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OR=1.49,95%CI:0.59~3.78,P=0.40)无明显差异;合并甲减患者在围术期心肌梗死(OR=1.43,95%CI:1.05~1.96,P=0.03)、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不全(OR=1.86,95%CI:1.03~3.36,P=0.04)的发生率、ICU时间(SMD=0.13,95%CI:0.04~0.22,P=0.004)和术后住院时间(SMD=0.12,95%CI:0.03~0.21,P=0.009)均较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OR=1.60,95%CI:0.84~3.06,P=0.15)无明显差异,但在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为主的人群中,合并甲减患者的术后房颤发生率(OR=2.01,95%CI:1.51~2.69,P<0.01)要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结论心外科患者术前合并甲减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关,并增加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尚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确定甲减与心外科术后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蒙延海刘平王水云常硕胡恩慈刘子娜何子阳张燕搏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外科预后META分析
心脏直视手术后回输胸腔引流血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作者从1995年6月至8月对42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后回输未经洗涤的心包及纵隔引流血(简称胸腔引流血)对照研究。42例中,引流血回输者22例(回输组);未回输引流血者20例(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检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用t检验对两组均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测定引流血和库血FDP及Ⅷ因子,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引流血纤溶活性明显低于库血,而Ⅷ因子含量高于库血。回输组库血需要量1100±700ml,对照组1800±1030ml(P<0.05)。作者认为:心脏直视手术后回输未经洗涤的心包及纵隔引流血是安全及经济的,并可减少库血需要量。
赵康丽萧明第邓硕曾吕锋刘平刘进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输血自体胸腔引流血
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系列研究
2003年
自1994年1月~2001年6月,开展主动脉手术530例(胸主动脉瘤306例,主动脉夹层224例).手术死亡率仅4.34%(23/530).手术总数量、手术技术的难度以及各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孙立忠常谦吴清玉朱俊明郑军唐跃刘永民程卫平赵晓琴李桂芬孙桂民刘平赵康丽孟兆茹朱晓东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
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被引量:6
1997年
目的:总结两组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的治疗经验,提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早期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方法:17例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以入院先后分为两组。第1组8例,第2组9例。回顾第1组病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经验,总结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优缺点。在第2组病例治疗中,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为前题,早期开始腹膜透析。同时,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结果:第1组病例均死亡。第2组病例,7例存活(78%)。结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早期肾功能替代疗法,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腹膜透析简便易行,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开始腹膜透析,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并以此作为心血管外科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选肾功能替代疗法。
刘平杨毅萧明第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
心血管外科术后意识障碍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意识障碍和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致病因素、疾病经过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至2011-02间,39例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观察分析本组患者的病种与手术方式,术者与手术例数分布,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特殊治疗经过等指标。结果:39例患者中,有11例在术后早期出现意识障碍伴谵妄躁动,其中2例患者合并典型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与39例患者相关的18位主刀术者中,单个主刀术者完成的手术例数从1例至6例不等。其中在9位主刀术者完成的9例(每人1例)患者中,术后早期有5例出现意识障碍伴谵妄躁动和1例急性心血管事件,而1位主刀术者完成的6例患者中,术后早期仅1例出现意识障碍伴谵妄躁动。全组患者经过镇静、脱水和中枢神经代谢支持等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心血管外科术后因脑血管和冠状动脉气栓导致的意识障碍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应予以重视和明确诊断,以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对排除心室腔和大血管内残余气体的重视程度,必要的监测和引导设备,手术技巧和规范操作等因素与术后气栓密切相关。气栓的量和所累及脏器功能损害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过程和预后。
刘平陈伊杜娟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手术急性心血管事件气栓
连续51例心脏移植无手术死亡被引量:3
2006年
胡盛寿宋云虎郑哲黄洁王巍杨克明李立环刘平石丽龙村刘明政
关键词: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死亡
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对单纯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术后新发房颤(POAF)对单纯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328例HOCM患者行单纯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POAF分为POAF患者(79例)和非POAF患者(249例)。通过查阅病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史、手术情况及住院并发症情况。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的生命状态及临床表现。主要研究终点是远期房颤、术后脑卒中和血栓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36±1.35年。随访期间共39例(11.89%)患者出现主要或次要终点事件。POAF患者在远期房颤(P=0.007)、因心力衰竭住院治疗(P=0.010)等的发生率上高于非POAF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的总的生存率为99.38%、98.77%和98.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循环时间增加(HR=12.832,95%CI=1.812~90.896,P=0.011)术后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OAF(HR=12.163,95%CI=1.470-100.608,P=0.02)和ICU时间延长(HR=11.235,95%CI=1.157-109.099,P=0.037)是术后脑卒中和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OAF(HR=6.658,95%CI=1.578-28.098,P=0.01)是术后远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OAF(HR=5.116,95%CI=1.457-17.966,P=0.011)和术后左心房直径增加(HR=12.187,95%CI=2.875-51.661)是术后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表明POAF患者在无远期房颤(P=0.002)生存率、无脑卒中和血栓事件(P=0.027)生存率和无心力衰竭再住院(P=0.006)生存率上均较非POAF患者低;远期无心血管死亡的生存率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737)。结论:POAF是术后远期房颤、脑卒中和血栓事件、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OAF能预测HOCM患者单纯改良扩大Morrow术后长期预后。
蒙延海刘平张燕搏王生伟朱昌盛胡恩慈常硕卢涛聂长荣王水云
关键词:心房颤动预后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病理学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心房颤动(AF)心房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CM中AF发生的分子学机制.方法HOCM合并AF患者术中切除左心房标本15例为AF组,倾向性匹配单纯HOCM患者左心房标本15例为对照组,Masson染色检测两组心房组织的胶原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房组织中CTGF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情况及蛋白表水平.实时PCR的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TGF及mTO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AF组心房细胞肥大,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生,且排列紊乱,分布不匀,形成灶性瘢痕,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F组平均光密度(0.47±0.05)高于对照组(0.3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F组CTGF在心房壁各层均有表达,以内膜和中膜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阳性表达更显著,mTOR蛋白在心房壁中各层均有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提示:AF组CTGF(41.23±4.65比34.38±5.32)及mTOR(42.56±4.71比33.56±5.24)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时PCR结果显示,AF组CTGF及mTOR的RNA表达量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平均光密度与Masson染色胶原表达量呈正相关(r=0.738,P<0.0l).mTOR的表达与胶原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4,P<0.01);分析mTOR表达量与CTGF的关系发现二者也存在相关性(r=0.64,P<0.01).结论与单纯HOCM患者相比,HOCM合并AF的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纤维化明显,CTGF和mTOR的蛋白含量和mRNA水平是增加的,提示CTGF及其信号通路在HCM合并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通过促进胶原的合成参与了AF的发病.
蒙延海于海云刘平张燕搏王生伟朱昌盛王水云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肥厚型心肌病心房颤动发病机制
30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临床结果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报告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连续30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手术要点、围术期处理以及近中期结果。结果:共行PTE术30例,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45.7岁,平均病史48.0个月。术前心功能为纽约心功能协会分级标准(NYHA)Ⅳ级者12例,Ⅲ级者18例。手术均在深低温间断停循环下完成肺动脉血栓及机化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3.3%)。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3.3%),再灌注肺水肿7例(23.3%),肺内出血1例(3.3%)。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1.1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1 min,平均停体外循环时间47.7 min。术后平均拔除气管插管时间85.1 h。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91.4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的48.3 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6.2 mmHg升至88.9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由0.90升至0.97(P均<0.01-0.05),均有显著改善。随访26例,平均随访时间36.8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2例,Ⅱ级3例,Ⅲ级1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PTE术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病例,彻底剥离肺动脉血栓和机化内膜,正确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宋云虎吴永波柳志红熊长明刘平孙晓刚熊辉王旭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血栓内膜剥脱术肺动脉高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