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常喜
- 作品数:45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生态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比较研究
- 生态社会主义是试图将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作为社会主义流派之一,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剖析批判...
- 刘常喜陈彩丽
-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文献传递
-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思考
- 2002年
-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进程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和风险。客观认识和科学评判 ,努力适应和主动融入 。
- 刘常喜赵东廷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历史挑战
- 列宁人民监督思想及其启示被引量:4
- 1997年
- 人民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列宁对人民监督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利用人民监督来为社会主义政党建设和政权建设服务的论述,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苏维埃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的新发展。
- 刘常喜
- 关键词:列宁人民监督民主政治
- 新现实主义理论与中国“和平崛起”
- 2013年
- 新现实主义的基本前提假设是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的,认为国际体系是由不同的独立国家组成,主权是物质先验存在的,即没有一个像国内的那样存在中央权威机构(利维坦)凌驾于国家之上来领导国际社会。因此,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国际社会就是一种"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1]。任何大国都认为所有其它大国是潜在的敌人而不是朋友,各自的预防又为其它大国误解为是增加军事力量谋求更多权力,这样的相互猜疑与误解循环往复造成国家永远走不出"安全困境"。在新现实主义的眼里,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国际体系是不是像新现实主义所描述的这样,我们将通过结构、单元、单元之间的互动和权力竞争的分析思路论证"和平崛起"是可能的和现实的。
- 刘常喜王家榜
- 论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想
- 2003年
- 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想从一般、特殊、个别三个层次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规律性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线、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策略原则和力量配置等八个方面。同时,他为中国现代化进程设计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四个方面的新模式,指明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 张玉斌刘常喜
-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现代化道路
-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探讨被引量:2
- 2005年
- 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明显地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产生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历史性、社会性的综合问题,与收入分配制度之外的非经济性因素密切相关,仅仅依靠经济手段是难以全面解决问题的。今后若干年内应当通过体制和机制完善,壮大中等收入阶层、逐步消除贫富差距悬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 刘常喜李宝怀
-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差距社会转型
- 改革的特性及其成因意义
- 2005年
- 中国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过程,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东西。本文视之为中国改革的特性,并拟从试验性、渐进性和策略性三个方面对其成因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藉此来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改革的中国特色,进而从中发现一些导致改革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 刘常喜
- 关键词:试验性策略性渐进性
- 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战略思想研究
- 2018年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雄才伟略,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脉搏,统筹国际国内大局,顺应全球化和多极化时代发展潮流,敏锐洞察并科学研判国际形势,在外交领域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一系列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新思维新观点新倡议新理念,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安全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形成了新时代外交战略思想,成为指导中国特色外交的指南,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
- 刘常喜李东
- 关键词:外交战略
- 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世界观设计——关系性与实践性
- 2015年
- 关系性与实践性的世界观不仅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可贵的视角,而且是共生型国际体系得以建构的世界观顶层设计,这主要是由于这种世界观所具有的多样性与整合性、动态性与稳定性、观念性与实在性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世界级的关系视角超越了西方个体思维即民族国家视角的思维局限,为构建新型大国即负责任的大国和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与思维给养,为构建共生型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 何文姬刘常喜
- 关键词:关系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型大国关系
- 全球治理困境之殇与中国方案
- 2022年
-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和治理困境。国际体系的变迁、领导力的缺失、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而主导国治理理念的分歧、意识形态差异和国际权力结构在国际组织中的制度性矛盾是全球治理困境的主要根源。因此,维护国际组织的合法性与权威、完善现有国际制度并推动全球治理的理念重构成为解决全球治理困境的主要路径。中国应在联合国组织框架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全球治理观,并不断创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继续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刘常喜毛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