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安花

作品数:10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嵩草
  • 4篇矮嵩草
  • 4篇矮嵩草草甸
  • 4篇草甸
  • 3篇生物量
  • 3篇土壤
  • 3篇物量
  • 2篇植被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热量平衡
  • 2篇高寒矮嵩草草...
  • 2篇垂直带
  • 1篇地气
  • 1篇短波辐射
  • 1篇对植
  • 1篇英文
  • 1篇有机质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青海大学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作者

  • 10篇张法伟
  • 10篇刘安花
  • 10篇李英年
  • 6篇薛晓娟
  • 3篇赵亮
  • 3篇王建雷
  • 1篇颜亮东
  • 1篇李凤霞
  • 1篇李红琴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地面热源强度与生物量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07年
以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为资料,对矮嵩草草甸2002年的地面热源强度和地面热量平衡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观测期内,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的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地面热源强度的平均值为88.5 W.m-2;地上、地下生物量也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地上生物量与热源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与热源强度则出现较复杂的关系,在生长季前期和后期表现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生长季中期则呈现为负相关关系。
张法伟李红琴刘安花李英年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热量平衡生物量
祁连山坡地垂直带三种牧草的生长试验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盆栽试验,观测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南麓坡地3200m-3800m垂直带3种牧草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Keng)仅在3400m处发芽、生长,其他高度上未发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G riseb)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 ophilaKeng)在不同海拔高度均可发芽、生长。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地上、地下生物量沿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前者生物量大于后者;两者的植株高度和根系长度随海拔不同而不同,都在3400m处最大,前者大于后者。因此,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可以作为高寒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牧草,而中华羊茅生长所需环境相对苛刻,不易在同类环境下生长。
薛晓娟李英年杜明远刘安花张法伟王建雷
关键词:三种牧草盆栽试验
灌溉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的影响试验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水分灌溉对退化高寒草原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2007年在玛多县鄂陵湖边的高寒草原进行灌溉与非灌溉试验,并进行植物种类及生物量的调查。[结果]灌溉后高寒草原植物种类组成增加,物种丰富度高于非灌溉区;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比非灌溉区明显提高,灌溉区平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83.5和2 112.2 g/m2,比非灌溉区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加13.4和594.7g/m2。[结论]灌溉有利于植物生长和群落的重建。
刘安花李凤霞薛晓娟颜亮东李英年张法伟
关键词:人工灌溉植物群落高寒草原生物量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2001年和2003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海北站)矮嵩草草甸土壤水分的日变化、植物生长季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及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水分的日变化在各季节表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U型分布变化;在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与植物生长、土壤消融与冻结、气候条件等有很大的联系,少降水年与多降水年变化基本一致;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厚而降低;根据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利用情况将土层分为根系利用层和根系微利用层。
刘安花李英年张法伟薛晓娟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土壤水分
高寒草甸蒸散量及作物系数的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FAO Penman-Monteith计算法(FAO P-M法)、Penman修正公式法(P法)、Irmark-Allen拟合公式法(I-A法)分别计算了海北高寒草甸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以FAO P-M法计算结果为标准,与其它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为812.0mm,其中植物生长季的5-9月为500.9mm。FAO P-M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较为合理,造成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差的原因主要是辐射项的选取及土壤热通量的影响。利用实测土壤含水量资料和水量平衡方法计算的植物生长期的5-9月植被实际蒸散量为425.5mm,与FAO P-M法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相比计算作物系数,得到植物生长初期、中期和末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51、0.96和0.87。
刘安花李英年薛晓娟王建雷张法伟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
海北高寒湿地地气长、短波辐射的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2004年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北高寒湿地长、短波辐射以及地表反射率(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占太阳总辐射(DR)比例(η)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北高寒湿地长、短波辐射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R在12月最低,4月最高。PAR在12月最低,7月最高。受下垫面性质影响,反射辐射(UR)和A在1~2月明显大于其他季节,7~10月小,A在植物生长季节的5~9月平均值为0.172,年平均值为0.299。地面长波辐射(DLR)、大气逆辐射(ULR)和净辐射(Rn)的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最大值出现时期则不同,DLR与Rn均出现在6月,而ULR出现在8月。地面有效辐射(ELR)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叩的季节变化比较弱,7月最高值为0.434,1月最低值为0.316,年平均值为0.40。
刘安花李英年张法伟薛晓娟
关键词:短波辐射长波辐射季节变化特征
矮嵩草草甸土壤温湿度对植被盖度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9
2006年
利用5-9月植物生长期间所观测的不同植被盖度条件下土壤温、湿度资料,分析了矮嵩草草甸植被盖度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植被覆盖区随季节进程,植被盖度增加,土壤温度升高,湿度下降;8:00-19:00土壤温度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增加,14:00土壤温度随植被盖度增加而降低;不论是早晚还是中午,土壤湿度都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增加。
李英年张法伟刘安花赵亮王勤学杜明远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植被盖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祁连山东段南麓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分布状况被引量:40
2009年
在祁连山东段南麓设置实验样带,研究了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3 200 m开始到海拔4 300 m山顶,沿海拔升高年平均气温按0.51℃.100 m-1递减率下降.海拔3 200-3 800 m间植被生产力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沿海拔从3 200 m开始下降至3 400 m后开始急剧上升,在海拔3 600 m处最高,而后又迅速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趋势一致,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随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碳氮比介于6-14之间,相对较低,利于土壤腐殖质化和有机氮矿.土壤碳氮比沿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海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和气候因子、植被类型及放牧利用有关.
薛晓娟李英年杜明远刘安花张法伟王建雷
关键词:垂直带土壤有机质全氮
高寒矮嵩草草甸地面热源强度及与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依据2002年涡度相关法观测的能量平衡各分量资料和6-10月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测定值,分析了高寒矮嵩草草甸近地表热量平衡、地面热源强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地面热源强度与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地区,年内地面均为热源,热源强度季节变化明显,地面热源强度年平均为88.5 W/m2;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与热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与热源强度关系不明显。
张法伟刘安花李英年赵亮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热量平衡生物量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CO2通量被引量:64
2008年
依据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2005年CO2通量数据,对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源/汇功能及其部分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为明显的碳源,在植物生长季(5-9月份)吸收230.16 gCO2·m^-2,非生长季(1-4月份及10-12月份)释放546.18 gCO2·m^-2,其中净排放最高在5月份,为181.49 gCO2·m^-2,净吸收最高在8月份,为189.69 g CO2·m^-2,年释放量为316.02 gCO2·m^-2。在平均日变化中,最大吸收值出现在7月份12:00,为(0.45±0.0012)mgCO2·m^-2·s^-1,最大排放速率出现在8月份0:00,为(0.22±0.0090)mgCO2·m^-2·s^1。生长季中6-9月份表现为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非生长季的变化幅度较小。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与气温、空气水气饱和亏和地表反射率等环境因素呈现相似的相关性,与地上生物量和群落叶面积指数则为线性负相关,生态系统呼吸(Res)则与上述因子的相关性呈现相反的趋势。
张法伟刘安花李英年赵亮王勤学杜明远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涡度相关CO2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