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栋
- 作品数:8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脑术后磁共振成像中的化学位移伪影
- 1999年
- 刘国栋范红吴奇
- 关键词:颅脑手术NMR成像化学位移伪影术后
- 无三叉神经痛者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3D FSPGR序列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利用 3DFSPGR序列研究无三叉神经痛受检者中三叉神经脑池段与邻近血管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 5 0例无三叉神经痛患者增强轴位 3DFSPGR图像 ,层厚 1mm ,分别观察双侧三叉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血管影 ,同时测定三叉神经长轴与邻近血管的距离 ,根据神经周围血管有无及距离的远近分成无血管、远离、接近、接触、变形 5种情况。结果 5 0例患者 10 0侧三叉神经中 ,周围无血管的三叉神经占 37% (右侧 18例 ,左侧 19例 ) ,其中 12例双侧三叉神经周围皆无血管。在周围有血管的三叉神经中 ,接触占 2 3% ,接近占 11% ,远离占 2 9%。所有研究对象中皆未发现血管引起的三叉神经变形。结论 3DFSPGR序列可用于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关系的研究。在无三叉神经痛者三叉神经与微血管接触率为 2 3% 。
- 陈述花刘松龄李威张云亭刘国栋陆国庆范红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三叉神经微血管血管关系
-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时颈内动脉的MRI表现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影响以及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时颈内动脉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0 3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的MRI资料 ,测量两侧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横径、被肿瘤包绕程度、颈内动脉间距 ,并与 15 0例非鞍区病变患者颈内动脉的MRI表现相比较。结果 非鞍区病变患者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平均距离为 (17.0± 3.5 )mm ,而垂体腺瘤患者则为 (2 4 .4± 4 .2 )mm。颈内动脉间距与肿瘤横径明显相关 ,而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相对不明显。海绵窦是否受侵犯与同侧颈内动脉被包绕范围明显相关 ,而与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及颈内动脉横径无关。结论 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仅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大小 ,与侵袭性无关。海绵窦是否受侵与颈内动脉的移位、狭窄情况无关 ,而与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相关 ,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范围 <1/ 3,海绵窦未受侵犯 ;若 >2 / 3,则海绵窦受侵犯。
- 李萍张云亭刘松龄刘国栋
- 关键词:垂体腺瘤海绵窦颈内动脉MRI
- 正常国人Willis环形态的MRA研究被引量:46
- 2003年
- 目的 联合运用多种MRA序列和 /或 3DFSPGR序列观察正常国人的Willis环形态及其类型。资料与方法 行MRA检查的正常国人 16 7例。图像分析采用联合分析方法 ,根据Willis环完整情况将Willis环形态分为Ⅰ型 (Willis环完整 )、Ⅱ型 (Willis环前循环完整后循环不完整 )、Ⅲ型 (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后循环完整 )、Ⅳ型 (Willis环前、后循环均不完整 ) ,然后根据组成血管发育情况 ,各类型又分成典型型、变异型、发育不良型和混合型 4种亚型。结果 16 7例正常国人中 ,Ⅰ型占 44 .31%(74/16 7) ,Ⅱ型占 41.92 %(70 /16 7) ,Ⅲ型占 6 .5 9%(11/16 7) ,Ⅳ型占7.19%(12 /16 7)。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 6 4.97%(2 17/334 ) ,前交通动脉显示率为 87.43%(146 /16 7) ,A1段发育不良者占 5 .6 9%(19/334 ) ,未显示者占 1.80 %(6 /334 )。P1段发育不良者占 12 .87%(43/334 ) ,未显示者占 1.2 0 %(4/334 )。结论 利用MRA对正常国人Willis环形态进行分型 ,可为今后有关研究提供依据。
- 陈述花于铁链张云亭刘国栋陆国庆范红
- 关键词:WILLIS环磁共振血管成像正常人脑血管
- 颌骨造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研究颌骨造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CT、MRI对颌骨造釉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造釉细胞瘤的CT(20例)、MRI(10例)表现。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内部结构、邻近结构侵犯及囊内容物密度和(或)信号特征等。结果20例中,14例位于下颌磨牙与升支区,其他部位少见。CT表现:20例中,病变呈多房型13例,单房型7例;肿瘤造成邻近骨质缺损18例,其中9例缺损范围超过囊壁周长的1/2,5例肿瘤穿破邻近骨皮质,形成局部软组织肿块;9例牙根吸收,呈截断状;18例造成邻近重要结构(下颌管、上颌窦、鼻腔等)的侵犯;囊变区CT值范围为9.5~31.4HU,平均21.2HU。MRI表现:10例中,5例呈囊实性,实性部分均呈等T1、等T2信号;另5例呈纯囊性,其中4例呈不规则厚壁,1例囊壁见乳头状突起;囊内容物呈均一长T1、长T2信号7例,呈不均匀混杂信号3例。增强检查6例中,4例实体部分呈明显均一强化,2例囊壁呈明显不规则强化。结论造釉细胞瘤在发生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高分辨螺旋CT配合二维曲面牙科软件技术可显示病变的形态、周围骨质破坏、牙根吸收及邻近重要结构改变;MRI对于软组织成分的显示优于CT,二者联合应用对于提高造釉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有重要价值。
- 李威孙志华姜英健左珊淮刘国栋白人驹张云亭
- 关键词:牙源性肿瘤颌肿瘤磁共振成像
- 中枢性尿崩症的MRI诊断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垂体MRI观察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垂体后叶及垂体柄的改变。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临床和实验室证实的尿崩症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临床与MRI表现。结果 37例中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包括感染、肿瘤性病变、创伤及空蝶鞍。按其MRI表现分为3种类型:垂体柄病变;单纯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空蝶鞍。结论 对于尿崩症的患者,结合临床表现,利用垂体MRI检查,可显示垂体后叶及垂体柄的改变,为临床论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张雪君张云亭李威孙志华陆国庆刘国栋
- 关键词:中枢性尿崩症MRI病因肿瘤性病变创伤
- 颈内动脉的MRI表现对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价值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影响对于诊断海绵窦是否侵袭的价值。方法 分析 10 3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的MRI资料 ,测量两侧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横径、被肿瘤包绕程度、颈内动脉间距及肿瘤的横径和体积。结果 两侧颈内动脉间平均距离为 ( 2 4.44± 4.2 2 )mm。颈内动脉间距与肿瘤横径明显相关 ,而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相对较差。海绵窦是否侵犯与同侧颈内动脉被包绕范围明显相关 ,而与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及颈内动脉横径无关。结论 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主要由肿瘤的横径而不是肿瘤的体积决定。颈内动脉为肿瘤包绕范围 <1/ 3 ,海绵窦未受侵犯 ;若 >2 / 3 ,则海绵窦受侵犯。术前观测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的影响 ,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 李萍张云亭刘松龄刘国栋
- 关键词:垂体腺瘤颈内动脉磁共振成像MRI海绵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