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栋

作品数:85 被引量:29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8篇细胞
  • 38篇肝细胞
  • 24篇肝炎
  • 17篇人工肝
  • 15篇体外
  • 12篇重型
  • 12篇重型肝炎
  • 11篇病毒
  • 8篇衰竭
  • 8篇人肝
  • 8篇肝衰
  • 8篇肝衰竭
  • 7篇胎肝细胞悬液
  • 7篇内毒
  • 7篇内毒素
  • 7篇肝细胞悬液
  • 6篇人肝细胞
  • 6篇细胞移植
  • 6篇HBV_DN...
  • 5篇细胞培养

机构

  • 74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6...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4篇刘国栋
  • 63篇王宇明
  • 31篇刘俊
  • 22篇王英杰
  • 11篇谭朝霞
  • 11篇李俊刚
  • 10篇江海洪
  • 10篇郝飞
  • 9篇陈耀凯
  • 9篇向德栋
  • 9篇何念海
  • 8篇万志红
  • 7篇李佳佳
  • 6篇邓国宏
  • 6篇丁世涛
  • 6篇闵峰
  • 5篇刘鸿凌
  • 5篇宋志强
  • 5篇于乐成
  • 4篇李梦东

传媒

  • 1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重庆医学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肝脏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病毒性肝炎慢...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11篇2004
  • 13篇2003
  • 4篇2002
  • 8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60例,给予后者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4周。检测所有被研究者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AL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患者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143.60±21.41EU/l对109.78±17.81EU/l(t=7.71,P<0.01);2.6±0.47U/ml对2.3±0.48U/ml(t=2.24,P<0.05);6.1±1.05mg/l对5.3±0.97mg/(l t=4.89,P<0.01)】;NASH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增高,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可降低肠道通透性、血清内毒素及ALT水平。
杨林辉郭昭友曹明向姝刘国栋谭朝霞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道通透性内毒素
大量分离乳猪肝细胞的方法被引量:27
1999年
目的 探讨大量分离乳猪肝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体外灌流装置,EDTA 和胶原酶两步灌流法消化分离乳猪肝细胞,综合方法观察判断肝细胞产量、活力、纯度及增殖能力.结果 分离肝细胞的总产量达到109/ 肝,细胞活力94 % ~98 % ,纯度大于96 % . 分离乳猪肝细胞胞膜完整、细胞器丰富,培养肝细胞有活跃的增殖能力,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浓度仅有轻度升高,24 h 平均浓度17-8 U/L±5-4 U/L.
王英杰刘国栋刘俊李梦东
关键词:肝细胞细胞分离生物人工肝
多粘菌素B及其模拟肽体外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方法:LPS(或FITC-LPS)100μg/L分别与PMB 100mg/L、peptide 0 100mg/L、peptide1 100mg/L、PBS,37℃孵育30min后(分别加入50mL/L NHS)刺激PBM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ITC-LPS与PBMC的结合能力及CD14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结果:FITC-LPS分别与PMB、peptidel孵育后,细胞膜平均通道荧光显著减少,LPS与PBMC的结合能力显著降低(分别为8.1±1.8 vs 15.8±4.5 P<0.01;8.5±2.0 vs15.8±4.5 P<0.01)。100μg/L LPS刺激PBMC3h后CD14阳性率明显增加;LPS分别与PMB和peptidel预孵育后可显著降低LPS刺激PBMC细胞膜CD14表达(分别为45.5±6.2%vs 68±5.5% P<0.01;43.2±4.1% vs 68±5.5% P<0.01),LPS刺激PBMC分泌TNF-α和IL-6显著增加,LPS分别与PMB和peptidel预孵育后能显著减少细胞因子TNF-α(分别为15.30±1.0 vs 45.9±5.7 P<0.01;18.2土0.9 vs45.9±5.7 P<0.01)和IL-6分泌(分别为50.5±4.2 vs 176.4±12.1 P<0.01;58.1± 4.1 vs 176.4±12.1 P<0.01)。结论:多粘菌素B及其模拟肽(Peptidel)可能通过下调PBMC CD14表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来减少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万志红王宇明刘国栋
关键词:多粘菌素B模拟肽内毒素TNFΑ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人肝脏星形细胞培养激活及其c-fos,c-jun的表达被引量:39
2000年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人肝脏星形细胞(HSCs)表型及其c-fos和c-jun表达的改变。 方法 将分离的正常人HSCs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改变,对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铺展片进行PCNA、Ⅰ型前胶原、α-SMA,c-fos及c-ju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 正常人HSCs在含100mL/L小牛血清中培养时,其表型由原代培养初期的静息型转变为原代培养后期及传代后的激活型,激活的人HSCs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特征,其表达PCNA、工型前胶原及a-SMA明显阳性,刚分离的正常人HSCs在不含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其c-fos及c-jun表达均为阴性,而在含100mL/L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4h后,c-fos及c-jun表达为阳性,原代培养d10及传代培养d3的HSCs其c-fos及c-jun表达持续阳性。 结论 在含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时,人HSCs自发地激活,这种激活可能与c-fos及c-jun表达增加有关。
朱永红胡大荣聂青和刘国栋谭朝霞
关键词:细胞学星形细胞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
体外灌流装置分离肝细胞的初步探索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索和建立一种消化分离肝细胞的体外简易灌流装置及方法。方法 采用蠕动泵、特制水浴恒温箱、硅胶管、不锈钢网、塑料留置注射软管针头等组装成简易灌流装置 ,对成年家兔、新生中国实验小型猪和人胎肝进行体外两步灌流 ,综合评价分离肝细胞的效果。结果 灌流装置两步法消化分离肝细胞的活力为 84%~ 98% ,细胞获得量为( 3 .5~ 9.2 )× 10 6/g ,普通条件接种培养后细胞贴壁、生长均良好。结论 自制体外灌流装置消化分离肝细胞简便、快捷、可靠 。
郭海涛王英杰刘俊刘国栋文红伟王宇明
关键词:肝细胞
乳果糖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道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乳果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正常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共60例,随机分为NASH对照组(B组)和乳果糖干预组(C组)各30例,其中C组给予乳果糖(10 mL/d)进行干预。检测所有被研究者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及ALT的浓度。干预4周后,再次检测B、C两组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ALT的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治疗前B、C两组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显著增高(P<0.01),B组干预前后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而C组干预前后比较,内毒素、DAO、D-乳酸及ALT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NASH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及肠道通透性增高,乳果糖可降低NASH患者肠道的通透性及血浆内毒素水平。
杨林辉刘国栋谭朝霞陈东风
关键词:肠道通透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乳果糖内毒素
物理型和中间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支持效果的比较研究
2004年
目的 :比较物理型 (血液灌流吸附 )及中间型 (血浆置换 )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方法 :4 1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 (2 4例 5 2例次 )和血浆置换 (17例 3 6例次 )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置换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1或P >0 2 5 )。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物理型、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中间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与物理型人工肝无显著差异。
何念海王英杰刘俊李佳佳刘国栋王宇明
关键词:中间型人工肝肝衰竭血浆置换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孪生子宿主遗传因素与临床表型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以 2 0对HBV感染孪生子和感染高危孪生子为研究对象 ,初步研究宿主遗传因素与乙型肝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基因组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tandemrepeates ,STR)多态性扫描技术进行孪生子卵型鉴定 ,同时进行HAV、HBV、HCV、HDV、HEV等肝炎标志物检测 ,HBVDNA荧光定量检测及肝功能 (ALT ,AST ,TBil)检测。对临床指标数据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 ,在单卵孪生子 (monozygotictwins ,MZ)组、双卵孪生子 (dizygotictwins ,DZ)组、对照 (control)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单卵孪生子组、双卵孪生子组与对照组两两之间 ,其感染率、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无症状携带者 (AsC)比率及清除病毒比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在同病率、疾病表型一致率、血清学模式相同者比率的比较中发现单卵孪生子组与双卵孪生子组之间及单卵孪生子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双卵孪生子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另外研究亦发现疾病表型一致率可能与患者年龄及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等相关。对于HBV感染高危孪生子 ,出生后立即进行HBIg注射或疫苗接种 ,可阻断HBV感染。 结论 单卵孪生子组其同病率、疾病表型一致率、血清学模式相同者比率显著高于双卵孪生子组以及对照组 。
徐宝艳王宇明邓国宏黄燕萍钟履华刘国栋谭朝霞范燚丁世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易感因素基因表型
分离肝细胞纯化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一种可提高肝细胞纯度和存活率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以体外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肝细胞,然后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接种培养前不经进一步处理,试验组则在应用适宜的Percoll梯度液离心纯化之后再行培养.藉台盼蓝拒染...
刘俊王英杰王宇明刘国栋谭朝霞刘鸿凌于乐成
关键词:肝细胞纯化
文献传递
成人Still病1例诊治报告
2013年
成人Still病( adult-onset still' s disease, AOSD)是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或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又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的以发热、皮疹、关节痛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成人发病率日益增多,由于其病因尚未肯定,临床表现复杂,多系统受累,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极易造成误诊。笔者在临床成功诊治1例成人Still病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唐玉兰高燕刘国栋
关键词:成人STILL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