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刊

作品数:2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建筑科学
  • 3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建筑
  • 8篇城市
  • 5篇建筑设计
  • 4篇文化
  • 4篇建筑师
  • 4篇城市更新
  • 3篇文化迁移
  • 2篇文化视角
  • 2篇境外
  • 2篇建筑实践
  • 2篇多元文化
  • 2篇多元文化视角
  • 1篇当代建筑
  • 1篇叠合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实践
  • 1篇都市文化
  • 1篇洋行
  • 1篇语言
  • 1篇原作

机构

  • 23篇同济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作者

  • 23篇刘刊
  • 8篇李论
  • 2篇孙琦
  • 2篇华霞虹
  • 1篇张雪伟
  • 1篇李翔宁
  • 1篇杨绍明
  • 1篇陈瑾羲
  • 1篇贺永
  • 1篇王凯
  • 1篇郑时龄
  • 1篇杨扬

传媒

  • 6篇时代建筑
  • 1篇世界建筑
  • 1篇华中建筑
  • 1篇新建筑
  • 1篇山西建筑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城市建筑
  • 1篇中国科学:技...
  • 1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建筑实践
  • 1篇2011全国...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过理论认知培育综合性、批判性的建筑学思维
2023年
建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所需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跨越广泛的学科门类,因此建筑学认知与能力培养的核心是整体性、批判性和综合性.建筑学教学与面向社会的专业实践和面向学科的基础研究并列,是建筑学科非常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筑设计不仅是一种物质实践,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产物和一种复杂的知识系统.建筑经验的理论化过程往往由新的建筑理想和思想方法驱动,甚至是对建筑和建筑学本体的重新定义.郑时龄院士领衔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学科团队开设的建筑学课程系列具有历史、理论、设计交融的整体性架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兼顾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综合议题,致力于通过理论认知带动建筑学的整体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综合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体系强调智识与技术并重,设计、历史与理论、技术的思维在各类课程中相互交织,在高年级和硕博士生的理论类课程中强调通过研讨会提升批判性思维.教学团队同时将设计与大都市建设和治理的最新实践经验和成果引入理论教学,各种社会实践对教学形成反哺.通过全球视野和本土问题意识两手抓,旨在将中国城市建筑的经验有效地转变为中国范本和世界经验.
华霞虹王凯刘刊
关键词: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体系整体性
开放街区的城市性未来 从美丰洋行到“美丰大楼”被引量:1
2022年
上海洛克·外滩源6号美丰大楼是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基于保护更新设计完成的一幢高层商业公办建筑。项目属上海市黄浦区174街坊新建建筑之一,在保留了原美丰洋行位于圆明园路、北京东路的东、南两片外墙的基础上,内部新建起一幢高度为59.8 m,地上14层、地下1层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建筑。建筑师依靠敏锐的意识在延续传统历史建筑与风貌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容积率转移、空间转换、新旧结合、开放街区的方式,将新建筑的多元化意识置于更广泛的上海城市历史与文化语境之中,进而探索和激发街区创新活力的城市性未来。
刘刊朱笑行
关键词:外滩源城市性
论西方关于城市与建筑关系理论的演变
2009年
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建筑学理论特别是对城市与建筑关系的理解形成一种包罗万象、百花齐放的文化现象。从柯林.罗的《拼贴城市》、到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再到弗兰姆普敦的《千年七题:一个不合时宜的宣言》、MVRDV的《阅读MVRDV》、斯坦.艾伦的《点+线》。引用了各篇著作的理论性观点并加以思考串联,纵览在不同时期理论家或实践者在建筑和城市相关问题上的认识变化,并研究这种思想流变的演进过程。
刘刊孙琦
近代都市文化环境中的上海西班牙风格建筑研究
上海近代都市文化背景下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对西方文化的接纳。近代上海,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习俗的“对接”,形成了所谓的“海派建筑”。上海的近代建筑表现出广泛的地域风格,其地域范围遍及英国式、美国式、法国式、日本式、德国...
刘刊
关键词:历史建筑
理性精神与同济实践 米兰三年展之“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被引量:2
2012年
有着悠久历史的米兰三年展对世界范围认识设计和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2年米兰三年展"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邀请包括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在内的27位建筑师及其团队的50个建成作品参展,从不同视角描绘了当代中国建筑的真实相貌。因为参展建筑师全都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或者在同济大学任教,使这次展览成为西方了解同济实践的重要展览事件。从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开始,同济学派对现代建筑理性精神的执着坚持,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发展富有特色的重要一支。
刘刊李翔宁
线性本质的空间体现
2009年
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城市在空间形态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分析比较,指出中国传统空间布局的线性本质,并对中国古代城市广场的存在性,对线性空间的产生发展原因及其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价值进行了评价和思考。
孙琦刘刊
关键词:城市
城市更新背景下图解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现状研究——以上海36个存量更新社区为例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社区十五分钟步行圈"的目标,目前已经开展多个生活圈试点工作。针对其实施的现状和未来的社区更新侧重点的问题,基于近年来36个更新社区案例,通过对这些社区的位置分布、城市肌理、时...
姜晟刘刊
文献传递
既有建筑再生中的策略与技术——以德国工业建筑遗产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既有建筑的保护与再生是目前城市快速发展与更新语境下的重要研究课题,德国对这一课题的相关探索和实践起步较早,也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对德国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分类与总结,研究并分析了德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策略和技术:如功能性改造策略、新旧设计整合策略、外围护体系技术以及可持续保护技术,以求对当下国内既有建筑的保护与再生提出启发性策略。
李论刘刊
关键词:既有建筑工业建筑遗产
超越文化 从2015年米兰世博会看建筑的文化迁移效应被引量:2
2015年
世博会也是世界建筑的博览会,它是城市文化记忆的丰碑。多元文化在世博会的影响下发生碰撞、冲突与融合,将认识过程中不同文化的边界一次次打破,从建筑的角度形成一种文化迁移效应。文章主要介绍了米兰世博会下的文化差异,为认识无意识文化提供了参考,进而从自身文化出发,在全球性议题的背景下尝试超越文化的局限。
刘刊李论
关键词:文化迁移语言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式更新"策略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德国鲁尔区工业城市群中留存的工业遗产通过"博物馆式更新"的模式被改造和再利用,锚固记忆的文化策略、融合记忆的空间策略、呼应记忆的文化策略和扩展记忆的事件策略等一系列策略在"博物馆式更新"中被有机整合,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赋予了城市新的活力,同时,还为其他工业遗产再利用与类似的城市群复兴提供了借鉴。
李论刘刊
关键词:城市群工业遗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