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死亡率
  • 3篇肿瘤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肿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慢性病
  • 2篇慢性非传染性
  • 2篇慢性非传染性...
  • 2篇减寿
  • 2篇儿童
  • 2篇儿童青少年
  • 2篇非传染性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糖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相关

机构

  • 12篇徐州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邳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2篇刘军
  • 5篇娄培安
  • 4篇安晓红
  • 3篇陈培培
  • 2篇胥占忠
  • 2篇钱颖
  • 1篇张盼
  • 1篇余加席
  • 1篇张雷
  • 1篇詹思延
  • 1篇项硕
  • 1篇李虎

传媒

  • 5篇中国校医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健康教育与健...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徐州市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2007年
目的了解徐州市心血管病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徐州市35岁以上居民心血管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徐州市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26.60%、1.07%、0.99%,随年龄增大而上升,城市居民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家族史、高盐膳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体育活动、蔬菜水果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开展体育活动等,可能是预防控制徐州市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李虎林敬德刘军安晓红
关键词: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1997~2006年徐州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徐州市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死因状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徐州城乡居民1997-2006年慢性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徐州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为324.91/10万~350.19/10万,年均340.48/10万,占同期总死亡人数的57.85%~65.81%。主要慢性病年均死亡率(/10万),城市为341.34,农村为339.89(P〉0.05);男性为381.80,女性为295.86(P〈0.01);0~34岁为13.57,35~54岁为191.17,55~74岁为1290.05,75岁以上为6209.60。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年均标化死亡率(/10万)分别为150.25、9.48、77.99、95.67;标化减寿率城市居民分别为11.95‰、0.80‰、4.93‰、4.10‰,农村居民分别为14.99‰、0.33‰、2.86‰、2.84‰。[结论]慢性病严重危害徐州市城乡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林敬德刘军曹淑红
关键词:慢性病死亡率减寿率
徐州市居民吸烟情况调查及控烟认知度分析
<正>我市于2008年开展慢性病现患情况及危险因素状况调查工作,其中涉及吸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200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组抽取了云龙、泉山、鼓楼、九里、沛县、铜山、丰县、新沂、邳州...
胥占忠娄培安刘军
文献传递
1982~2003年徐州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对徐州市1982~2003年恶性肿瘤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方法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进行编码,对徐州市1982~2003年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2年间,徐州市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99.4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肝癌和肠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5.45%)、肝癌(21.00%)、胃癌(15.51%)、食管癌(9.01%)和肠癌(4.39%).男、女性肿瘤死亡数之比为2.02∶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 结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均对徐州市肿瘤死亡率产生影响,应对肿瘤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刘军安晓红林敬德
关键词:肿瘤死亡率
1989~2004年徐州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了解我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方法]对我市市区居民1989~2004年死因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年均增长率和潜在减寿年数(YPLL)。[结果]1989~2004年,徐州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86.8/10万~147.91/10万,标化死亡率在84.92/10万~116.58/10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7%和2.07%。恶性肿瘤死亡居全死因顺位的首位,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15.61,P﹤0.01)。男女恶性肿瘤死亡差异显著(χ2=1258.97,P﹤0.01),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危险是女性的1.78倍(1.73~1.84)。[结论]应加强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
钱颖詹思延刘军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1989—2004年徐州市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我市市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方法对我市市区居民1989—2004年死因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年均增长率和潜在减寿年数(YPLL)。结果 1989—2004年,徐州市市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68.01/10万-105.83/10万,标化死亡率在63.42/10万-111.39/10万,居全死因顺位的前3位,16年间,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4.41,P〈0.05)。男女脑血管病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3,P〈0.01)。结论应加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控制。
钱颖娄培安刘军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栓塞脑梗死
食物消费结构等生活因素对营养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食物消费结构对健康特别是营养相关疾病的影响。方法追踪徐州市居民十年的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与理想膳食模式比较;并于2000~2001年随机抽样调查35岁常住居民41786人,进行健康状况和营养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徐州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评价发现,热能和主要营养素基本满足要求,奶类、豆类、水产、蔬菜、水果偏少,而猪肉、油脂类偏高;营养相关疾病患病率除糖尿病患病低外均较全国水平高;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对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有促进作用,而常吃水果、体育活动有保护作用。结论运用食品价格和食物补贴等杠杆可调控食物消费结构,使之趋于合理,宣传营养保健知识,开展营养健康等生活方式的社区干预,预防控制慢性疾病发生、发展。
胥占忠林敬德刘军项硕
关键词:营养食物消费结构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
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29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1982-2010年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徐州市区居民1982-2010年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2-2010年间,徐州市区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13.98/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肺癌、肝癌、肠癌、白血病和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和宫颈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7.18%)、肝癌(20.74%)、胃癌(13.73%)、食管癌(7.57%)和肠癌(4.75%)。男女肿瘤死亡数之比为1.92: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徐州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刘军陈培培娄培安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徐州市居民糖尿病健康管理方案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徐州市居民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人群糖尿病健康管理方案的探讨和研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按照健康管理的步骤和要求,制订人群健康管理方案。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睡眠质量、体质指数、腹部肥胖、腰臀比与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有关。结论开展健康管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刘军娄培安陈培培余加席张雷张盼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降低风险行为卫生服务管理
1989-2010年徐州市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1989-2010年徐州市区0岁~19岁儿童青少年的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9-2010年徐州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市区0岁~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平均死亡率为13.09/105,男性高于女性(P=0.000)。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非机动车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伤害死亡率随年份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53981年,YPLL标化率为8.27‰。结论伤害死亡率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是1岁~19岁组儿童的首位死因,应加强对儿童伤害死亡的预防,减少伤害的发生。
刘军娄培安陈培培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