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全德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当代散文
  • 1篇新批评
  • 1篇心灵
  • 1篇心灵体验
  • 1篇意境
  • 1篇意象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内涵
  • 1篇散文
  • 1篇审美范型
  • 1篇诗学
  • 1篇诗学转换
  • 1篇抒情
  • 1篇统计学
  • 1篇自由性
  • 1篇悖论
  • 1篇现代性视阈
  • 1篇借景
  • 1篇借景抒情
  • 1篇过客

机构

  • 3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

  • 4篇刘全德
  • 1篇梁向阳
  • 1篇陈梦岳

传媒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陕西青年职业...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现代性视阈中的当代散文研究——对《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一书的探讨
2010年
梁向阳教授的学术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整合了"现代性"概念,把五四新文化作为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相区别的核心特征,强调当代散文对于"人的文学"理论预设的追寻将弥合"现代"与"当代"的人为裂痕。文章始终关注这一概念,探讨梁著如何审视现代散文"自由性"、"真实性"的人文内涵,进而提出"借景抒情"写作套路的心灵结构问题。
刘全德
关键词:人文内涵自由性借景抒情
在本土和现代之间
本文选择当代文学的源头之一——延安文学为考察起点,重点研读延安诗群进入新时期后一些延安本土作家的典型文本,本文对这些地域性写作文本所关注的地域文化进行辨析,阐释延安文艺在发生影响的流变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状况。延安诗群在创作...
刘全德
关键词:诗学转换审美范型
文献传递
在悖论中行走的人们——新批评视野中的《过客》被引量:1
2009年
鲁迅的戏剧体散文《过客》,存在一个运用悖论构成的网络,它们共同揭示出鲁迅本人的心灵矛盾,可以从中看到鲁迅的心灵体验的特征。本文从语言角度进行一些分析,探讨《过客》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内涵,如对人的历史处境的思考、对理想世界的讨论、对人的现实选择的态度等。通过解读《过客》里悖论话语的心灵结构形式,从而把它的形成方式与鲁迅的整体精神特点联系起来,在反讽性和悖论性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显现出鲁迅式生命体验的内涵和价值。
刘全德陈梦岳
关键词:心灵体验
意象与其凸现方式诸问题——读刘国荣《诗意人生》之后
2009年
中国诗歌意象在汉学家的统计学方法的观照下,成了丧失生命内涵的僵死事物,而且因袭和概念化也成为中国诗歌的致命缺陷。以刘国荣《诗意人生》作为解读文本和理论证明的基础,深入地探讨意象与其传统问题,意象与意境的关系问题,意象的凸现方式问题,以期能够部分地解释关于中国诗歌意象的重复出现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疑难之处。
刘全德梁向阳
关键词:统计学意象意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