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全俊

作品数:90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专利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4篇基因
  • 22篇基因芯片
  • 19篇纳米
  • 17篇肝炎
  • 16篇纳米孔
  • 15篇分子
  • 13篇芯片检测
  • 13篇基因芯片检测
  • 13篇病毒
  • 11篇蛋白
  • 11篇荧光
  • 10篇乙型
  • 10篇扩增
  • 9篇肝组织
  • 8篇乙型肝炎
  • 8篇核酸
  • 7篇探针
  • 7篇肿瘤
  • 7篇肝炎病毒
  • 7篇肝硬化

机构

  • 84篇东南大学
  • 4篇南昌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南京市第二医...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东南大学医学...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 1篇南京市红十字...

作者

  • 90篇刘全俊
  • 39篇陆祖宏
  • 19篇张林
  • 18篇吴宏文
  • 18篇周镇先
  • 18篇刘伟
  • 18篇赵伟
  • 14篇刘新珏
  • 11篇白云飞
  • 10篇刘航
  • 10篇葛芹玉
  • 9篇刘丽萍
  • 9篇于静静
  • 8篇张汉荣
  • 8篇谢骁
  • 7篇叶晓峰
  • 5篇张振
  • 4篇黄培林
  • 4篇孙峰
  • 4篇徐颖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材料导报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2004年肝...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8篇2004
  • 1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管盖基因芯片荧光图像信息的采集及数据分析系统被引量:1
2006年
管盖基因芯片是将基因探针固定在特制的Eppendorf管盖内表面,与内置杂交缓冲液贮液池的Eppendorf管一起构建的基因检测器件.在这个全封闭的系统内,可以完成基因扩增、荧光标记、芯片杂交及检测等一系列生物化学操作,实现多基因高通量并行检测.报道了用于管盖基因芯片的检测分析系统,它包括光学检测平台、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分析系统及结果报告系统.光学检测平台利用NIKON显微镜光学系统,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进行图像的采集.管盖基因芯片杂交后,经过荧光信号被CCD捕获,经通用串行总线(USB)传递给计算机.图像经过旋转、去噪声点、图像分色、杂交信号计算、结果判定、有效性判定及结果输出.用该系统成功地对呼吸道的10种病毒杂交结果进行了检测.
刘全俊周庆白云飞葛芹玉陆祖宏
关键词:图像处理
电化学方法在李斯特氏菌毒力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单核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食源性李斯特氏病的病源菌,该病可引起败血病、脑膜炎、流产等。李斯特氏菌的毒力因子listeriolysin O(LLO)是引发李斯特氏病的主要原因。文章使用一种特殊的电化学方法从样品中检测编码LLO的hlyA基因。该方法以化合物Nhydroxy sulfosucc inimide(NHS)和N-(3-dimethylamion)propyl-N'-ethyl carbodiimidehydroc hloride(EDC)作为激活剂,使单链DNA探针结合到金电极表面组成工作电极,以[Co(phen)3](ClO4)3作为指示剂来检测循环伏安曲线(Cyclic voltammetry,CV),通过CV峰值的变化来估算hlyA基因的含量,从而确定LM的污染情况。这种新颖的电化学方法用于免标记的目标DNA的杂交检测,具有快速和方便的特点。
吴凌伟刘全俊吴中伟陆祖宏
关键词:电化学DNA检测
△Np63mRNA在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近年研究表明.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甲期即有部分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并播散形成微小肿瘤细胞灶.常无临床表现。称为肿瘤做转移。早期诊断肿瘤微转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途径之一。p63基因与p53基测高度同源.根据其启动子的不同可分为TAp63和△Np63两种形式。
胡俊田小强商延芳刘飞刘全俊黄培林
关键词:外周血癌患者肿瘤微转移食管△NP63P63基因
基于聚焦离子束的氮化硅纳米孔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7
2013年
纳米孔是目前单分子测序的一项重要技术。作者以氮化硅绝缘材料为基底,采用微加工技术设计和制备了自支撑氮化硅悬空膜结构,然后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悬空膜。通过优化聚焦离子束的系统参数,得到一系列孔径和锥度可控的纳米孔。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学信号显示,该纳米孔具有很好的表面特性和伏安特性。当加入DNA分子时,电流瞬时下降,得到一系列明显、稳定的阻塞信号。说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孔稳定可靠,可以用于不同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分析。
武灵芝吴宏文刘丽萍叶晓峰刘全俊
关键词:氮化硅聚焦离子束纳米孔
用微波快速灭活气体中病原体的装置及方法
用微波快速灭活气体中病原体的装置及方法是一种可以很好的适用于各种空气净化设备中的消毒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微波的方法来快速灭活气体中的病原体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在灭活腔7中设有磁控管4,在灭活腔的两端设有电磁屏蔽栅栏...
刘全俊白云飞葛芹玉朱纪军周士新陆祖宏
文献传递
纳米孔单分子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纳米孔单分子分析技术是通过不同的压力驱动分子通过纳米孔,监测分子易位时产生的电流变化。该技术快速,无需标记、扩增等方法,可以检测分析分子性质。随之发展起来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可以将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控制在1000美元之内。主要介绍了用于单分子分析的纳米孔技术的研究进展。
于静静王磊刘全俊
关键词: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易位
基因芯片检测肝炎肝硬化患者组织中HBV DNA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是根据肝炎病毒的特征基因片段设计探针序列,将其用芯片点样仪点到特制的玻片上,从待测血液、组织标本中抽取微量肝炎病原体HBVDNA,PCR扩增后,荧光标记,与芯片探针杂交,用特有的荧光波长扫描仪扫描芯片,通...
刘伟赵伟刘全俊张林周镇先刘新珏
关键词:基因诊断基因芯片
文献传递
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被引量:3
2021年
高通量、快速、低成本DNA合成是合成生物学、DNA信息存储以及DNA芯片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重要核心技术。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是在亚磷酸酰胺固相化学合成原理的基础上,整合了微电子学、计算科学、分子生物学、光电化学和微纳加工等学科的相关技术,近3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根据不同的碱基分配方式可以分为原位光刻法、光敏抗蚀层合成法、光致酸法、喷印合成法、软光刻合成法、电致酸法和压印法以及以这些技术为基础衍生的各种合成方法等。本文对上述不同的DNA微阵列原位化学合成方法及其技术特点进行阐述,并对未来DNA合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和展望。合成通量和效率方面基于CMOS芯片的电致酸DNA原位化学合成技术在未来10年内将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解决芯片上微电极间氢离子串扰问题,有望实现单片TB级的DNA快速低成本合成。
闫汉肖鹏峰刘全俊陆祖宏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DNA合成微阵列
纳米孔传感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2016年
近几十年来,尽管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癌症仍然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关键点是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进行诊断。现有的肿瘤早期诊断方法有很多缺点,比如对病患肿瘤组织的侵入。因此,与肿瘤相关的无创诊断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并已经取得进展。研究发现,蛋白、DNA或者RNA等生物大分子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已有的检测方法也存在许多缺点。纳米孔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电学性质,对生物分子的检测有快速、无需标记和扩增等优点,已被广泛使用和证明。在不远的将来,应用纳米孔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进行肿瘤诊断并监控治疗过程值得期待。主要介绍了纳米孔传感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汪荣亮谷德健刘全俊
关键词:纳米孔肿瘤肿瘤标志物
用于检测抗生素的氨基糖苷类磷酸修饰酶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检测抗生素的氨基糖苷类磷酸修饰酶,在氨基糖苷类磷酸修饰酶的147-170肽段的巯基上,标记有含有或者修饰巯基的荧光基团作为荧光探针。本发明还公开用上述用于检测抗生素的氨基糖苷类磷酸修饰酶制备的用于检测抗...
武灵芝孙峰吴宏文刘全俊陆祖宏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