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保卫

作品数:142 被引量:1,234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8篇脊柱
  • 35篇结核
  • 33篇腰椎
  • 33篇脊柱结核
  • 31篇手术
  • 28篇椎间盘
  • 26篇微创
  • 26篇化疗
  • 23篇脊柱侧
  • 21篇椎体
  • 19篇畸形
  • 18篇腰椎间盘
  • 18篇椎间盘突出
  • 18篇后凸
  • 16篇腰椎间盘突出
  • 16篇突出症
  • 16篇椎间盘突出症
  • 16篇内固定
  • 16篇脊柱侧凸
  • 13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14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杭州市中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装甲兵工程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解放军第41...
  • 1篇遵化市人民医...

作者

  • 142篇刘保卫
  • 120篇王岩
  • 118篇肖嵩华
  • 116篇张永刚
  • 112篇刘郑生
  • 70篇张西峰
  • 62篇毛克亚
  • 59篇张雪松
  • 50篇王征
  • 45篇朱守荣
  • 44篇陆宁
  • 21篇崔庚
  • 13篇王继芳
  • 11篇卢世璧
  • 7篇陶笙
  • 7篇张琳
  • 5篇黄鹏
  • 4篇夏志敏
  • 4篇侯克东
  • 4篇崔赓

传媒

  • 20篇中国脊柱脊髓...
  • 11篇中华外科杂志
  • 9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军医进修学院...
  • 6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一届全国脊...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2篇第六届中国微...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9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26篇2006
  • 18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7
2004年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的不同剂量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7例,根据MP不同剂量和用法分为4组,A组:小剂量术后组,22例;B组:大剂量术中组,25例;C组:大剂量术后组,24例;D组:未用MP组,16例。术后近期(1周)、远期(半年)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计算4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统计并发症。远期神经功能评分增加按ODOM分级评分。结果:A、D组分别和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D组、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均未发生创口和肺部感染,B组发生1例胃大部切除吻合口溃疡,C组1例出现黑便。各组远期随访未发现骨质疏松、骨坏死等并发症,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大剂量MP连续应用能明显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率;MP的上述用法是安全的,但对消化道并发症应给予关注。
刘郑生王俊生王征肖嵩华刘保卫张永刚路宁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股骨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38
1998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股骨骨折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总结本院1972年4月~1996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945例,其中人工髋关节翻修术142例,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9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10例。结果术中共发生股骨骨折25例,总发生率为2.6%,其中人工髋关节翻修术8例,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结论骨质疏松、医源性、先天性的股骨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软组织松解不彻底是发生术中骨折的主要原因。以下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术中骨折的发生:(1)术前测量髓腔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假体;(2)彻底松解髋周软组织,脱位或复位时避免暴力;(3)用长假体应充分扩大髓腔;(4)假体置入时如遇有阻力,应避免强力打入,如突然有突破感,应考虑可能有骨折,应术中透视或照像。
刘玉杰卢世璧刘保卫林峰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假体股骨骨折并发症
局部麻醉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椎间盘镜下经皮摘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患者俯卧位,棘突旁开10~15cm做一个0.7cm纵行皮肤切口。C臂X线机引导下,从Kambin氏三角穿刺椎间盘置入导丝。工作套管逐级扩张,显露极外侧的椎间盘组织,在椎间盘镜下予以摘除。结果: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6岁。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术中出血5mL。平均住院3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疗前Oswestry为(58±19)分,治疗后为(12±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手术方法入路简单,局部麻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能达到优良的手术效果,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术式。
张西峰王岩肖嵩华刘郑生刘保卫张永刚朱守荣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椎间盘镜
经皮引流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引流局部化疗治疗41例脊柱结核脓肿和/或腰大肌脓肿的疗效. 方法:41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18岁,术前ESR53±21mm/h,7例患者有既往的手术治疗复发史.术前...
张西峰王岩刘郑生肖嵩华刘保卫张永刚
关键词:局部化疗脊柱结核腰大肌脓肿经皮引流
文献传递
不对称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侧后凸畸形
目的 探讨不对称截骨矫正伴有侧弯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2009年6月收治28例伴有侧弯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病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测量后凸角度和侧弯角度,首先在计算机上模拟截骨椎体...
张雪松陆宁王征王岩肖嵩华张永刚毛克亚张西峰刘保卫崔庚朱守荣
单切口多间隙经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YESS结合TESSYS技术应用经皮脊柱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经过单切口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2...
张西峰王岩肖嵩华刘郑生张永刚刘保卫朱守荣陆宁毛克亚王征张雪松
文献传递
计算机快速成型技术在复杂重度脊柱侧凸畸形中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采用计算机快速成型技术重建复杂重度脊柱侧凸畸形模型,探讨其在临床矫形手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重度复杂脊柱侧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21.8岁(6~54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2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0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2例。病程6~45年,平均19.3年。采用手术治疗,术前根据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计算机快速成型,将重建的脊柱侧凸畸形模型应用于临床。结果根据重建的脊柱侧凸畸形模型制定手术计划和进行手术设计,术中所见脊柱畸形与计算机重建模型的外形尺寸完全一致,消毒后可在手术台上直接指导手术操作。26例患者按计划完成矫形手术,矫形效果和内固定满意,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快速成型技术重建复杂重度脊柱侧凸畸形模型能够精确和直观地反映脊柱畸形情况,从而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
毛克亚王岩肖嵩华刘郑生刘保卫张永刚
关键词:脊柱侧凸计算机
复合骨环行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24
1999年
目的 应用复合骨环行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 本组患者共14例,男6 例,女8 例;年龄40~56 岁,平均46 岁。Ⅱ度滑脱者10 个节段,Ⅰ度滑脱者5 个节段。所选用的后路复位内固定中,RF钉10 例,短Harrington 棒4 例。椎间植骨材料为同种异体冷冻干燥股骨环加自体松质骨(简称复合骨环)。根据手术前后的X 线片和JOA 评分,判定前路腰椎椎间植骨的骨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7~41 个月,平均26 .6 个月。经X 线片检查,14 例患者的15 个椎间隙( 其中1 例为二个椎间植骨) 的融合率为85 .7% ,JOA 评分计算的术后改善率为73.3% 。结论 复合骨环行前路腰椎椎间植骨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结构的完整性,保持术中撑开的椎间高度,融合率较高,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继芳毕文志胡永成刘桂林刘保卫董纪元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脊柱融合术
Codman ACP颈前路钢板结合Harms钛网植骨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CodmanACP颈前路钢板结合Harms钛网植骨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钛网植入后中 期的融合及沉降情况。方法:对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CodmanACP颈前路 钢板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钛网植骨融合率及钛网沉降率。结果:术后进行12~22个月(平 均17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23例,良14例,中7例,无效4例,JOA评分由术前(9.1± 2.4)分上升至术后(16.5±3.1)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78)。结合Zdeblick标准和FDA影像学判定椎体间 融合的标准:术后6个月钛网植骨融合率达到92%,术后1年钛网植骨融合率达到96%。术后6个月沉降出现率 10.4%,术后1年沉降出现率16%。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CodmanACP颈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沉降率低,没有供骨区并发症,钛网植骨融合率高。
刘郑生王岩肖嵩华张永刚刘保卫张雪松王威
关键词:钛网颈前路脊髓型颈椎病ACP出现率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钉、钩系统矫治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全节段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钉、钩系统固定治疗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3年10月治疗24例单胸弯AIS患者,12例采用全节段胸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进行脊柱畸形的矫正(A组);12例采用腰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胸椎钩系统固定矫正畸形(B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并发症;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矫形效果;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行肺功能测试和SRS-24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56min(A组)和262min(B组),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735ml(A组)和812ml(B组),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没有出现神经性损害。手术后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A组胸弯矫正率79.6%;B组胸弯矫正率66.5%,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平均融合10.6个椎体,较B组平均节省了0.8个椎体。术后4年随访时,A组FVC较术前增加0.23L,B组增加0.12L,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SRS-24评分平均为101,B组平均为10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于传统钉钩系统,全节段胸椎弓根螺钉技术可以在更短的固定融合范围内取得并维持更为理想的三维矫正效果。
张雪松王岩张永刚肖嵩华刘郑生刘保卫陆宁王征毛克亚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