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京斗

作品数:69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电气工程
  • 8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6篇逆变
  • 16篇逆变器
  • 15篇变流
  • 15篇变流器
  • 14篇电平
  • 11篇并网
  • 10篇电压
  • 10篇多电平
  • 10篇拓扑
  • 9篇变换器
  • 8篇电容
  • 8篇直流
  • 8篇微网
  • 8篇发电
  • 6篇电网
  • 6篇平衡负载
  • 6篇桥臂
  • 6篇功率解耦
  • 6篇并网变流器
  • 6篇不平衡负载

机构

  • 69篇北京交通大学
  • 5篇深圳供电局有...
  • 3篇珠海格力电器...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天津市电气传...
  • 1篇南车株洲电力...
  • 1篇西安永电电气...
  • 1篇中车大同电力...
  • 1篇北京亿利智慧...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北京电力设备...
  • 1篇维谛技术有限...
  • 1篇北京星航机电...

作者

  • 69篇刘京斗
  • 37篇吴学智
  • 18篇唐芬
  • 14篇童亦斌
  • 9篇荆龙
  • 9篇金新民
  • 8篇王杰
  • 8篇刘锋
  • 7篇王玮
  • 7篇赵亚雪
  • 5篇续文政
  • 5篇曾国宏
  • 3篇张勇强
  • 3篇李金科
  • 3篇周啸
  • 2篇袁帅
  • 2篇王帅
  • 2篇陈鹏飞
  • 2篇张鹏
  • 2篇赵新

传媒

  • 12篇电力电子技术
  • 4篇电工技术学报
  • 4篇电网技术
  • 4篇电力自动化设...
  • 3篇电力系统自动...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电气传动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电源学报
  • 1篇电测与仪表
  • 1篇机车电传动
  • 1篇国外电子测量...
  • 1篇北方交通大学...
  • 1篇电源技术应用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电子设计应用
  • 1篇电力勘测设计
  • 1篇变流技术与电...
  • 1篇电气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8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电平NPC逆变器的SHEPWM和DPWM切换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三电平中性点箝位(neutral point clamped,NPC)逆变器在中压大容量场合中广泛应用。中压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较大,开关频率较低,采用特定谐波消除脉宽调制(selective harmonic elimination PWM,SHEPWM)可消除输出电压中大部分低次谐波,提高电流波形质量。但三电平拓扑存在中点电压偏移的问题,该调制实现中点电位调节较困难。利用注入零序电压能够实现断续脉宽调制(DPWM),注入不同的零序电压会使中点电位偏移不同。提出SHEPWM和DPWM切换策略,稳态下使用SHEPWM实现高质量电流输出,出现中点偏移时再切换到不同的DPWM实现调节。结合两者优点,在维持开关频率恒定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稳态电流和良好的中点电位调节能力。最后,搭建2.5 MW三电平NPC逆变器仿真模型,验证所提切换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王红斌刘成柱吴龙葛广林袁帅刘京斗
关键词:切换策略SHEPWM中点电压控制
基于相位补偿和虚拟阻抗优化的LCL型并网变流器改进控制被引量:13
2020年
LCL型并网变流器常采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基于变流器侧电感电流的并网控制,但LCL型滤波器和数字延迟的dq轴模型均存在轴间耦合,制约了并网性能,且随着开关频率降低,性能恶化更为明显。针对该问题,文中在建立LCL型并网变流器复矢量模型的基础上,对并网变流器耦合特性和传统解耦方案进行分析。针对现有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和虚拟阻抗优化的LCL型并网变流器改进控制策略,通过零极点图详细分析了虚拟阻抗对系统耦合程度及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进而给出了确定3个参数优化值的方法。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案相比,所提策略能够实现对系统耦合程度及阻尼特性的独立控制,有效实现解耦并改善系统动态性能。
高英瀚唐芬刘京斗刘京斗吴学智吴学智
关键词:并网变流器虚拟阻抗解耦
基于非交叉反馈虚拟阻抗的并网变流器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非交叉反馈虚拟阻抗的并网变流器低频振荡抑制方法,包括:通过在包含电流环控制的并网变流器中引入非交叉反馈虚拟阻抗和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计算最优非交叉反馈虚拟阻抗值,根据最优非交叉反馈虚拟阻抗值通过电流环...
唐芬李绍阶王玮刘京斗
文献传递
基于自适应无功功率补偿的虚拟同步机功率解耦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无功功率补偿的虚拟同步机功率解耦方法,属于新能源并网发电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将d轴电流经过补偿环节后反馈到虚拟同步机无功功率控制环路,所述补偿环节C<Sub>d</Sub>(s)在有功功率指令变...
吴学智姜静雅唐芬王玮刘京斗
文献传递
采用开关电感的Buck变换器CCM和DCM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Buck型DC-DC变换器采用开关电感单元后能拓宽电压变换范围且减小器件电流应力,但该文经推导发现,因电感的串并联切换会使等效电流分别为单电感电流的一倍和两倍,导致与负载电流的关系不确定,并使变换器变为非最小相位系统。该文以开关电感Buck变换器(SLBC)为例,在分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指出该变换器在连续导通模式(CCM)下开关电感单元电流与负载电流间存在六种与电感和占空比密切相关的匹配关系,同时存在负调现象。在断续导通模式(DCM)下开关电感单元电流与负载电流间仅存在一种对应关系,且不存在负调现象。该文分别在CCM和DCM下使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和全阶模型面积法建立SLBC的小信号模型,表明该变换器存在右半平面零点(RHPZ),系统特性类似于升压型DC-DC变换器。依据六种电流关系和RHPZ相对位置,给出电感、电容值的最佳选择区域,综合满足稳态纹波和动态响应需求。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祁静静吴学智王久和续文政刘京斗
关键词:BUCK小信号建模
三相逆变器的相电压均衡装置及均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相逆变器的相电压均衡装置及均衡方法,属于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均衡器电路由用于分压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两个降压模块、两组降压模块的缓冲电容第三、第四电容,逆变桥臂,滤波电感L,电压采集电路,DSP控制器...
刘京斗王杰吴学智赵亚雪刘锋
文献传递
基于RT-LAB的PET中间级直流变换器半实物仿真平台设计被引量:3
2017年
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是电力电子变压器(PET)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将显著影响整个PET的功能.大功率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多采用模块化串并联的方式实现.设计过程中存在控制复杂、研发周期长、测试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RT-LAB搭建了包含模块化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实际物理装置的半实物仿真平台,利用RT-LAB的控制功能及在线参数调试等特点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DC/DC变换器均压均流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半实物仿真平台是研究模块化DC/DC变换器系统的有效方法.
刘京斗李小均吴学智荆龙王旭亮
关键词:半实物仿真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并网/孤岛双模式控制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微网不平衡负载引起的电压不平衡问题,基于三相四桥臂变流器拓扑,采用了一种αβ0静止坐标下的双模式控制策略.并网和孤岛均采用单电流环控制,实现快速响应性能,且仅需指令电流变化即能实现平滑切换.通过电流指令环节合理设计,可实现传统带虚拟阻抗控制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性能,简化了控制结构.通过仿真及样机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双模式控制策略在并网模式下可以准确跟踪功率指令;在孤岛模式下可有效抑制不平衡负载的扰动,实现输出电压平衡;在模式切换过程中,该控制方法能够减小负载电压变化与输出电流的冲击,实现负载的不间断供电.
刘京斗周啸荆龙唐芬金新民
关键词:微网三相四桥臂不平衡负载
一种实现有源功率解耦的改进三相四桥臂拓扑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有源功率解耦的改进三相四桥臂拓扑,用于在含单/三相不平衡负载或源的系统中。包括:8个开关管S<Sub>1</Sub>、S<Sub>2</Sub>、S<Sub>3</Sub>、S...
唐芬许泽富刘京斗吴学智
文献传递
双Boost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被引量:8
2018年
双Boost单相逆变器能够实现单级升压逆变,适用于分布式能源并网发电领域。针对其并网控制策略难以兼顾高性能的动态响应特性以及交直流侧电能质量的问题,在分析双Boost单相逆变器并网工作原理、功率解耦以及谐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单并网电流环、功率解耦和有源阻尼组成且具有对称结构的并网控制策略,分析并介绍了各部分控制原理。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动态响应速度快、并网电流质量高、直流侧无二次功率脉动等优点。
黄松伟唐芬肖琦刘京斗刘京斗Poh Chiang LOH
关键词:功率解耦谐振有源阻尼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